廢棄寶特瓶回收再製衣 全臺第一件認證海廢環保衣「潯寶衣」問世

中央地方合作首創海洋廢棄寶特瓶,再利用製成衣物「潯寶衣」取得認證。(圖/嘉義政府提供)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臺灣相關調查研究,海洋廢棄物中以寶特瓶佔18.7%比例最高,嘉義縣及雲林縣政府特別響應環保署號召,收集雲嘉地區海廢寶特瓶再利用,製成全臺第一件經認證海廢環保衣「潯寶衣」!

環保署基管會執行秘書顏旭明與縣長翁章樑及雲林縣代表鄉鎮長民意代表河川守隊等共同辦理贈衣儀式,由顏旭明贈300件潯寶衣給地方政府,翁章樑代表受贈,感謝地方政府及相關單位努力。

▲中央地方合作首創海洋廢棄寶特瓶,再利用製成衣物「潯寶衣」取得認證。(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翁章樑介紹,潯寶衣由寶特瓶抽絲後製成,其中寶特瓶含量將近96%,爲全世界寶特瓶再利用中含量最高!近年海洋漂流廢棄物問題日益嚴重,世界各地皆積極推動各項淨海行動,爲保護海洋環境,妥善處理海廢問題,嘉義縣於2020年開始積極配合中央推動「海洋廢棄物高質循環利用示範推廣計劃」,並與桃園等其他六縣市及臺灣紡織業者合作這項難得的海廢製衣計劃。

「中央與地方齊心將海洋資源再回收!」顏旭明說,此專案計劃共回收8.4噸海廢寶特瓶,其中嘉義縣邀請雲林縣共同參與回收貢獻約1.4噸,收集將近4萬2千支寶特瓶;因此特地代表環保署南下致贈「潯寶衣」予嘉義縣,也期望透過潯寶衣製作,讓世界看見臺灣,將臺灣優良回收及製作再生技術推向世界!

環保局說明,爲響應活動特別偕同雲林縣環境保護局增加動員量能,並結合布袋鎮及東石鄉公所、水環境巡守隊、嘉義縣環保艦隊、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嘉義縣立永慶高中、257旅國軍愛心社及其他在地環保團體等,於5至6月期間,共舉辦38場次淨灘活動,共計1274人次參與。

環保局也強調,海廢寶特瓶收集不像陸上回收這麼容易,像這次動員縣內河川巡守隊及局內同仁,不畏日曬雨淋等惡劣的天候及危險多變海域,淨灘(海)範圍遍及轄內河溪沿岸到布袋、東石出海口

更多次乘風破浪搭乘嘉義媽祖環保艦隊移動國土外傘頂洲,藉由淨海(灘、溪)活動,人工撿拾回收海廢寶特瓶,而1件潯寶衣需耗費將近約30個寶特瓶,其中可當作製衣原料比例不到1/3,在時間壓力下,過程非常辛苦。

臺灣四面環海,爲海島型國家,海洋廢棄物議題是國際共同注重的問題,而嘉義縣擁有豐富的海岸景緻及海洋資源,守護河岸及海洋環境一直是縣內工作重點,未來並朝着海廢資源再利用全回收的目標邁進,也呼籲鄉親要做好垃圾回收分類,勿隨意棄置垃圾于海洋及河川,共同維護美好環境。

箱子上的魷魚馬鈴薯先生你一定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