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傷腦!哈佛研究:過胖恐「損害大腦功能」 影響不可逆轉

哈佛大學研究指出,過度肥胖會損害大腦對飢餓的感知能力,而且這樣的改變不會因爲減重而逆轉。(示意圖/Shutterstock)

飽受肥胖困擾的人或許都有這樣的經驗:明明纔剛吃完正餐沒多久,卻很快又感到飢餓,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內分泌出了問題,而實際情況差不多就是如此。最近哈佛大學一項研究指出,肥胖者會表現出對食物慾求不滿,正是因爲肥胖破壞了大腦的感知能力,害大腦「生病了」。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改變是不可逆的。這項研究刊登在國外知名期刊《自然新陳代謝》(Nature Metabolism)。

根據美國有線新聞網(CNN)12日報導,這項針對「肥胖」與大腦的認知功能的臨牀實驗,由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阿波維恩(Caroline Apovian)主導。在實驗的第一階段,她找來30位醫學定義上的肥胖者(BMI>30),以及30位體重標準人士作爲對照,讓兩組人馬透過餵食管進食,半小時後,再以核磁共振造影及電腦斷層監測受試者的腦部反應。

「我們想避開嘴巴(味覺),專注在腸道與大腦的關聯,」研究團隊成員之一、耶魯大學醫學院內分泌學教授塞利(Mireille Serlie)說。「我們對大腦的紋狀體(striatum)特別感興趣,這個部分驅動我們覓食的本能。」紋狀體在情緒和習慣的形成上也扮演重要角色。

測試結果發現,體重正常者攝取食物後,紋狀體的訊號會慢下來,意味着大腦認知到身體已經進食,不需要再尋找食物,同時體內負責傳遞快樂情緒的多巴胺(dopamine)則會上升。

相較之下,肥胖者即使進食後,腦內的紋狀體仍持續處在活躍狀態,多巴胺的指數也沒有明顯增加。

在第二階段,研究人員要求30位肥胖者在3個月內減去10%體重——這樣的減重幅度可以改善血糖、重啓新陳代謝並促進健康,然後再重複第一階段的實驗。令人意外的是,即使成功減去體重後,他們的大腦並未因此「重置」,也就是說,即便攝取足夠食物,大腦還是無法像一般人那樣感到滿足。

「(肥胖)對大腦造成影響,可逆性或許不如我們的期待,」塞利表示,而這也能解釋爲何許多人減肥成功後,往往不到幾年又復胖。「認爲減肥可以透過『少吃多動,減不下來是因爲缺乏意志力』,這樣的想法太過簡單,也太不真實。」接下來專家將進一步研究大腦開始受損的時間點,以及損傷和食物種類之間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