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卡在「沒效率的資訊系統」!浪費人力登錄資訊、醫護打不到疫苗(葉肇元)

葉肇元醫師雲象科技執行長

健全的資訊系統 也是防疫重要的一環

臺灣疫情升溫到現在,各式專家非專家的文章滿天飛,都要可以集結成書了。流行病學、醫學檢驗疫苗實在非我專長,我不敢吭甚麼聲,但我注意到有個問題沒有太多人發聲,我想從一個醫療軟體廠商的角度來討論。

校正迴歸根源:沒效率的資訊系統

從5/22疫情指揮中心用了「校正迴歸」這個詞之後,大家開始注意到檢驗量能的問題,指揮中心甚至宣佈要補助一個醫院500萬元來採購高通量的PCR設備,臺大甚至要徵召校內科學研究用的設備投入檢驗用。

但是,從醫院病毒室實際上得到的資訊是這樣的,至少在那個醫院內,PCR反應本身並不是整個流程瓶頸,瓶頸實際上在於資料登錄。這個資訊可能會令人瞠目結舌,對吧?這都什麼年代了,資料登錄還會是個瓶頸?

在醫院第一線的朋友,整理了這一張圖放在網路上,讓大家瞭解這個流程實際上的樣子

▲ PCR檢驗流程圖。(圖/翻攝網路)

這裡面的人工登打,每打一欄,系統就轉個圈圈,每輸入一個案例可以花上將近兩小時時間。大醫院的病毒室裡面,必須要安排三到四個醫檢師來輸入資料,每天都要做到半夜。

所以,大家在看校正迴歸這個問題的時候,可能少看了一環,我們加了很多機器,加了很多人力,但最後卻被一個很沒有效率的資訊系統卡住。一個會浪費人力的資訊系統,尤其是在這個疫情嚴峻,醫療人力吃緊的當下,真的是一件很要不得的事情

(想要知道這些系統建置案的相關資訊,可以到政府電子採購網上面,查詢從107年度開始的,疾病管制署的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的相關標案。)

▲ 醫師指出,「校正迴歸」根源在於資訊系統建置不足。(圖/指揮中心提供)

資料開放平臺 民衆難參與

另外一個問題是,國內疫情資訊以及醫療資源現況彙整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每天雖然公佈了新的數字,但這些數字都只有在新聞稿裡面,要做後續的統計分析非常困難。非常關心疫情的人,可以到政府開放資料平臺嘗試去找COVID-19相關的資料集,但這個平臺有許多問題。

首先是,這些資料集都只提供當日的資料,並無歷史資料。再者,當日資料有許多明顯錯誤的地方比如說:「地區年齡性別統計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依個案研判日統計」這個資料集;比如說,個案研判日2021/5/25彰化縣/男/30-34歲,下載的資料所顯示的病例數爲106514。

我實際上用了這個平臺的感想是,這個政府資料開放平臺,只是因應行政院第3465次院會議決議,做個有把資料公開的樣子,並沒有真的想要透過資料開放,讓全民對於國家治理有更多的參與。(想了解這個建置案,可以到政府電子採購網上查訊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政府資料開放委外專案。)

救護車找不到醫院 因無公開資訊

關於疫情資訊,還有中央跟地方資訊不一致的問題。就臺北市的確診人數而言,每日中央公佈的數量跟臺北市公佈的數量都是有落差的,最大可以到達400例!問題出在哪呢?這個資訊收集的流程不透明,所以也很難推測。

至於醫療資源現況彙整的問題,從5/29中央和臺北疫情記者會所公佈的數字有很大的落差,還有救護車在街上像無頭蒼蠅一樣找不到醫院可去,就可以明顯的看出。因爲沒有太多公開資訊可以作爲參考,我的討論大多也只能流於猜測,就不多說了。

▲ 近日傳出,救護車跑遍全臺北市,確診者找不到醫院可去。(示意圖/ETtoday資料照)

基層醫護不知去哪打疫苗 只好口耳相傳排隊

第三個大的問題是,關於疫苗分配的問題。

現在要進行大規模的疫苗施打,除了要有疫苗,要有醫護人員,這兩個問題要解決之外,還有一個大問題是,得要有一個有效的資訊系統,來做疫苗施打的排程

因爲我符合公費疫苗施打的身分,曾經試着要預約疫苗門診。疾管署網頁上列了有執行公費疫苗接種的醫療院所,以及約診的連結,但僅止於此。

從疾管署的網頁上,無法看出到底還有哪邊有公費疫苗可以打,因此我只能逐一的點進各個約診連結去嘗試。我相信有很多人在跟我做一樣的事情,因爲當我點到南投醫院的時候,發現還可以約就馬上約了。過了半小時之後再看,就滿了。這是一個非常沒有效率的做法,無數人浪費寶貴的時間在看是否還有診可以約。

後來因爲疫苗只給第一線醫護人員打,我的約診自然是被取消了。但接下來還是看到一些很誇張的狀況。

基層診所的醫護人員不知道可以到哪裡去打疫苗,線上約診不是滿了就是暫時關閉。於是他們用了一個最古老的方式,聽說哪裡有得打,就親自去現場排隊。聽成功打到疫苗的朋友分享,大概是要等兩到四小時可以打得到。這不是在浪費時間,而且又造成羣聚的風險嗎?

好了,問題說完了,我想給一些建設性的意見。

▲北市府衛生局辦理警員施打疫苗,市警局卻在開打前50分鐘告知,有警員趕快改班接種。(圖/記者邱中嶽翻攝)

短期改善通報系統 需開放民間工程師參與

關於案例及檢驗結果通報的問題,前幾天有看到新聞報導蘇貞昌院長,責成唐鳳政委協助改善通報系統。

在臺中榮總試行的結果,把原本1個案例2小時的流程,縮短成10分鐘上傳500個案例。我很希望這個問題就這樣被解決了,但是有寫過程式的都知道,做構想驗證(proof-of-concept),只試用過一次可行的程式碼,跟全面上線可以承擔滿載工作的,可量產的程式碼(production code)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

再者,在醫院端,還有跟醫院的實驗室資訊系統整合的工作要做,並不是中央端程式改完就可以了。在臺灣,幾乎每個醫院都用不一樣的資訊系統,而且醫院資訊室的人力也非常有限,如果要請廠商幫忙,還有采購流程的問題。因此醫院端的整合要在短時間之內完成,會是非常大的挑戰。

如果要在短時間達到效果,我的建議將此專案做成一個開源專案,讓民間工程師參與。開源專案必須要由中央統籌規劃(比如說由唐鳳政委召集的資訊小組,並且包含疾管署的資訊人員),將資訊流、程式架構模組、模組介面,以及資料傳輸協議規劃好之後,將工作拆成小的區塊讓志願者認領。醫院端,則要把既有的資訊系統介面規格寫清楚,讓志願者可以明確的知道該怎麼幫忙。

▲行政院長蘇貞昌責成唐鳳政委協助改善通報系統。(圖/行政院提供)

開源專案可完成「程式架構」

關於疫情資訊彙整,醫療資源彙整以及政府資料公開的部分,我的建議也還是一樣。既然想要把資料公開,那就乾脆做成一個開源專案,至少就 COVID-19的資訊彙整這件事情,讓公民工程師有參與的機會吧。

其實說起來現在也不是沒有,有興趣的人可以看:https://github.com/GOV-TW,但這大概也是做做樣子而已,裡面COVID-19 相關的最後一次更新是去年的三月。

真的要做政府資訊公開,就因應這次疫情真的變得很嚴重了,資訊系統可以發揮很大效益的時候把它做好吧。即便敏感資訊不能透過開源專案公開,程式架構還是可以透過開源專案完成的。

▲醫師抨擊,許多醫護不知去哪打疫苗,因爲資訊系統設置不完全。(圖/記者屠惠剛攝)

資訊產業生態系破碎 各機構系統對接困難

最後,關於疫苗分配需要資訊系統的問題,我的建議也還是一樣,做成開源專案吧。

我先解釋一下,爲什麼我對這些問題的建議,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問題的根源其實都很像。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各機構對於資訊系統的輕視,投入的資源不足(編列的預算很少),因此許多重要系統都由不同的接案廠商建置。

長期下來,產業界沒有辦法得到好的發展。生態系破碎,各機構內就用了很多很毫無架構可言、疊牀架屋的系統,然後用寶貴的人的時間,去彌補資訊系統的不足。因爲都是不同的廠商做的系統,機構之間,甚至機構內的資訊系統的對接,其實都非常困難。

在疫情嚴峻的當下,我們沒有時間從頭來過,修正過去臺灣資訊產業發展所衍生的種種問題。我們只能先另闢蹊徑,跳過過去框架的束縛,先解決當下燃眉之急。

我相信臺灣有爲數衆多的宅宅工程師,都會願意在這個時刻,爲了全民,也爲了自己,奉獻程式設計的專長。

如果我們可以成功地透過公民參與,解決疫情嚴峻時資訊系統的重大需求,這可以做爲未來數位發展部,在國家數位治理上的一個借鏡,也爲臺灣資訊產業未來的發展作爲一個好的示範。

最後,筆者才疏學淺,醫療及衛福資訊體系複雜,我也只窺得其中一貌,撰文難免掛一漏萬,敬請各位先進不吝指教。

熱門點閱》

► 連續一週單日破百!防疫有三大破口 中央地方在擦槍走火邊緣(黃韻如、鄭如韻

► 口頭疫調會隱瞞但病毒不會!臺灣應借鏡英國積極分析「病毒基因序列」(葉庭育、黃韻如、鄭如韻)

►「核酸PCR」檢驗量能難提升 主事者被綁上沈重的政治包袱(李卓穎、黃韻如、蔡牧勳、葉庭育)

► 張宇韶/雙北市長勿陷入兵推迷失 出現弄假成真的惡果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葉肇元」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