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學區房去海南上學, 這些中產家庭下一盤很大的棋

近幾年,“教育遷徙”的風越吹越猛,爲了孩子教育舉家搬遷也不算個新鮮事了。離開家鄉去一個陌生的城市上學,到底值得嗎?

藍橡樹聯繫了三個遠離家鄉,入讀哈羅海口學校的北方家庭,以及一位放棄“鐵飯碗”的語文老師。

從北到南,跨越3000公里的擇校路,他們揹負多少對教育的期盼,又有多少離開故土的無奈,聽聽他們的故事。

作者:蠍子號。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爲星標”哦!

哈羅海口將做客藍橡樹直播間

點擊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拼進當地最好的學校

但孩子並不快樂

Amy媽媽 女兒初一,來自內蒙古包頭

來哈羅海口前,我們在包頭一所頭部公立學校讀書。體制內教育你懂,喜歡的是聽話的孩子。Amy的思維天馬行空,性格又很活潑,常受到老師打擊。

每次聽她回來說自己又被老師數落“不好好聽課”,我心裡就很難過。學校壓制了孩子最珍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以後她怎麼發展自我?

當時,我家大女兒已經在英國讀研究生了,她帶來很多國際教育的信息,讓我下定決心給Amy轉學。

我們也看過寧波和杭州的學校,想多看幾家。去哈羅海口面試時,Amy正好遇到了校長和招生官,她大膽提出想要參觀一下學校,沒想到校長就親自帶她走了一圈校園。

回來後,Amy就說:“我要去哈羅上學。”

剛轉到哈羅海口,Amy被分在C班,是需要特殊照顧的那類學生。全英文的教學環境,讓Amy聽得一臉懵,只能聽懂3成左右。不過孩子一點都不着急,她對自己很有信心。

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助教的協助下,短短一個學期,Amy的英語就突飛猛進,基本可以無障礙理解與交流。在入校一年後的一次英語演講中,她更是衝進了決賽。

Amy在慈善跑活動中

學校另一個讓我非常感動的細節,是同學間的友愛與互助。

有時,Amy在數學課上聽不太懂,就會讓班上數學比較好的同學再說一遍,當然她也會在自己擅長的學科幫助同學。在友好的氛圍中,Amy數學進步神速,從C班火箭式升入A班。

說到分班,哈羅海口並不是單純按照成績劃分,而是綜合考量學生的英語能力、學科水平,以及與老師的風格匹配度。

轉入A班後就沒有中文助教了。老師還會將工程、科學、金融乃至藝術融入數學,這種教學方式也大大開拓了Amy的眼界。

哈羅海口的學習壓力並不大,Amy每天回家基本上作業都做完了,有很多時間去發展自己的興趣。

她在哈羅海口的游泳校隊訓練半年後就拿了海口市50米蛙泳的亞軍並打破了紀錄,最近還參加哈羅九校辯論比賽,和來自北上深甚至香港的學生同臺辯論,和團隊拿到亞軍的好成績!

她還在學校嘗試珠寶設計、戲劇表演、慈善長跑,今年Amy還跟着學校去敦煌研學,這個暑假學校又組織了英國夏令營……說實話我都特別羨慕她,生活太豐富了!

初一時,Amy大膽去競選副院舍長,“一不小心”竟選上了正院舍長——成爲哈羅海口最年輕的院舍長。肩負着帶領院舍光輝的重任,從此Amy身上多了一份責任,也鍛鍊了她的領導力。

剛開始看到Amy要兼顧那麼多興趣和活動,我還有點擔心她的學習。不過哈羅自由的學習氛圍下,老師鼓勵孩子主動學習,孩子們的課程生動有趣。定期考試中,Amy的成績還不錯,就讓我越來越放心了。

有時候我和老家朋友聊天,她說起孩子生病請了一天病假,漏掉20張卷子沒寫,我就無比慶幸自己做出了這個選擇。

無論Amy將來發展如何,能不能進名牌大學,看到她現在有這股熱愛學習勁頭,以及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就是我跨越3000公里擇校的意義。

如果你也想帶娃去海南讀書,

希望體驗多元教育文化、

中英文紮實、學術和運動兩手抓,

可以去哈羅海口看看——

掃碼預約5月18日校園開放日!

(小學/中學分開預約哦)

⬇️⬇️⬇️

從草原奔赴大海

如魚得水的運動男孩

Michael媽媽,哥哥初三,弟弟二年級

我家有2個男孩,兩年前一起從內蒙古轉學到了哈羅海口。

轉學原因一半是因爲哥哥Michael喜歡運動,膽子大,愛探索,尤其喜歡水上運動,他享受在海上乘風破浪,置身於廣闊天地的感覺。

北方城市的環境對水上運動不太友好,也受到季節性限制,更別提學校還經常佔用體育課,令男孩子們非常失落。

到了海口後,我找到幾個同樣愛好帆船的哈羅家庭,在學校的支持下找碼頭、找教練、組織訓練,迅速組建了帆船校隊。

孩子們訓練磨合了3個月,去年年底代表哈羅海口出戰了兩支戰隊,參加海口杯帆船賽,和來自全國的150支隊伍同場競技。

比賽當天寒冷的天氣、惡劣的海況,並沒有使哈羅的小選手們退卻,最後哈羅的兩支隊伍包攬了冠亞軍,實在太令人激動了!

訓練時,哈羅中外方校長都上了觀賽船,在大浪的海上全程觀戰,也給小朋友極大的鼓勵。

在運動方面,哈羅海口給我們的驚喜遠不止這些。

過去我認爲體育就是“跑得快、贏比賽”。通過孩子的分享我得知,學校體育教學的框架非常完整——從人體結構、呼吸、肌肉骨骼,科學飲食、生理等各方面,讓孩子更加了解自己的身體,提升身體機能,提升了孩子對科學鍛鍊的認知。

除了運動外,Michael還愛上了打架子鼓。之前他在內蒙古就想學,但因爲學業壓力一直未能實現。來到哈羅後,學校的各種音樂活動特別多,他有了多次組樂隊表演的機會,終於得償所願。

Michael跟我說,無論是打鼓還是帆船,他都是一種放鬆愉快的狀態,能享受其中。

Michael 作爲學生代表接待英國駐廣州總領事

在學習上,Michael變得更加自信,在老師們包容和引導下,他批判性思維能力漸強,能從多角度來看待問題,也能理解不同文化和理念。

我想他已經在爲未來迎接更廣闊的世界,做好了準備。

Michael參加學校組織的溼地研學活動

在海口陪讀的我,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學校組織的家校活動中,我掌握了很多新技能。

我接觸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精英家長,她們對生活和教育的認知,讓我受益匪淺,也開闊了我的眼界。

我們這些媽媽會舉行讀書會、慈善活動、練瑜伽、學英語、瞭解海南本地文化,體驗多元文化社區。從啞巴英語到和外籍老師勇敢交流,對我來說也是質的飛躍。

媽媽們參加哈羅之友的新春活動

Michael的媽媽將做客藍橡樹直播間

點擊卡片,預約精彩直播

走出抑鬱黑洞,

我找到了人生曠野

Audrey 高二 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

我在2020年加入哈羅海口,是創校生之一。來海口前我在呼和浩特最好的私立初中上學,初二時萌生了留學的想法。

哈羅海口是我自己的選擇,我喜歡哈羅的課程、老師,也喜歡海口的氣候、環境。在這裡,我的過敏性鼻炎不藥而癒。

來到哈羅海口後,有段時間我陷入抑鬱,飽受情緒困擾。可能是出於自我保護,我現在對那段時間的經歷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但那段經歷,讓我對教育心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當時,我的心理醫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也看了很多相關書籍。我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幫助像我一樣被心理問題困擾的人。

於是我利用整個暑假,參加了由劍橋大學終身教授及神經科學教育中心的副主任Dénes發起的教育心理學課題研究,並在ICGPSH全球政治與國際人文會議發表了她的英文論文。

作爲項目的優秀學員,我也由此獲得了劍橋大學教授Dénes的推薦信。

Audrey的論文被收錄

很有意思的是,我的課題是研究對比國際高中和公立高中學生的睡眠質量和抑鬱程度。

我剛開始認爲一定是國際高中學生睡得更好,畢竟公立學校的學生有高考的壓力。但調研結果令我大吃一驚!

雖然公立高中學生有高考壓力,但他們目標明確,規劃統一。而國際高中學生有來自各方面不確定性的壓力,因而呈現出更差的睡眠質量和更高的抑鬱程度。

這一定程度上也解釋了爲什麼轉到了哈羅海口後,我雖然某種程度上天性得到解放,但也一度陷入迷茫的原因。

這段經歷反而促使我成長、反思,是推動我前行的寶貴經驗。但最終我沒有被抑鬱情緒打倒,儘管那段時間平衡學業和心理健康對我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

此後,我繼續參加與精神疾病或心理領域的活動,努力減少人們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見,也希望能幫助更多同齡人更好的認知自我。

或許是我的經歷、也或許是我的執着,打動了哈羅獎學金的面試官,讓我成爲哈羅海口首位AISL哈羅獎學金的得主。

在學習之餘,哈羅海口豐富的課餘活動給我更廣闊的舞臺。

我跟朋友們組建了樂隊,擔任鍵盤手,也學習了單簧管。中秋節上,作爲蒙古族的我,在全校舞臺上表演了蒙古舞,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大家更瞭解這個民族。

我也加入了帆船俱樂部,有了更多“海上”經歷;我還參加一些保護中國自然環境的項目、志願活動、貧困地區的婦女教育線上項目、愛丁堡公爵獎挑戰等等。

哈羅海口的生活太豐富多彩了,幾天都說不完。

Audrey參加愛丁堡公爵獎

很多人會覺得奇怪,你那麼多活動還能兼顧學業嗎?這要歸功於學校的時間安排,以及老師們都非常注重培養我們時間管理能力。我們該上的課一節都不少,也能保證課後活動時間。

說到未來,我的夢校是劍橋大學,不過比起大學更重要的是,我在哈羅海口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變得更勇敢,不再害怕失敗。

給教師“鬆綁”

創新教育變成可能

樑老師 哈羅海口小學中文老師 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

哈羅海口的滋養不僅是對這些來自北方的學生,對老師也有極大的吸引力。

我在海口上了7年的大學,畢業後回到內蒙古當了10年的老師,去年我重返海口,加入了哈羅大家庭。

在體制內學校教書時,我有一多半的精力都放在教學之外,各種行政事務令人身心俱疲。到了哈羅海口後,我只需要專注語文教學,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學生身上,有一種鬆了綁的感覺。

此外,哈羅海口關注的不僅是學術表現,更強調學生的全人發展。當不必以成績作爲唯一的標準時,老師就能專注學科本身,實現更多教學創新。

比如,學校經常舉辦演講比賽、繪本故事、組織哈羅9校辯論活動等等,在真實的場景下提升母語水平,也讓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我來自北方,哈羅海口的學生中,也有超過半數來自北方家庭,我對南北方差異感受特別明顯。

北方的學生給人第一印象是踏實、誠懇、注重自己在學校的表現,很謙虛,師生關係非常融洽。但他們也有相對保守、不夠自信、不敢接受挑戰的一面。

在哈羅海口激發學生潛能、注重領導力培養的校園文化中,這些北方學生迅速成長起來。

我們也是在這一年突然發現有那麼多優秀學生都來自北方。雖然他們都花了一點時間去適應,但一旦他們覺醒,用更鬆弛和開放的心態來面對世界,他們的潛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結語

採訪完這四個擇校故事,我發現他們對教育的渴望是高度一致的。

首先他們都對體制內的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感到無奈,對於逃離內卷充滿着渴望。

其次他們喜歡海口這座城市的氣候和環境,多少都有在海南生活的經歷。

同時,哈羅品牌的國際化程度和硬核的辦學實力,讓他們相信學校能夠提供純正的英式教育,培養學生擁有領導力和學習能力,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

如果在體制內學習是走一條確定的軌道,那進入國際化教育系統更像是一種沒有線路的曠野。

但只有那些敢於冒險的人,先能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活出盡興的人生。

如果你也想帶娃去海南讀書,

希望體驗多元教育文化、

中英文紮實、學術和運動兩手抓,

可以去哈羅海口看看——

掃碼預約5月18日校園開放日!

(小學/中學分開預約哦)

⬇️⬇️⬇️

如果有更多關於海南讀書的疑問,

請添加諮詢哈羅海口招生官

⬇️⬇️⬇️

以上內容包含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