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從法國小鎮到倫敦畫廊

不久前,記者在休假途中經過法國巴黎附近的奧維爾小鎮,決定前去探訪這個伴隨梵高生命走向盡頭的地方。

梵高筆下的奧維爾小鎮市政廳。強 薇攝

奧維爾毗鄰塞納河支流瓦茲河,是一座安靜祥和的典型法國小鎮,曾出現在杜比尼、塞尚等諸多印象畫家作品中。1890年,罹患精神疾病的梵高來到奧維爾小鎮,短短兩個月後,他在小鎮外的麥田裡開槍自殺(一說遭人槍殺)。身受重傷的梵高回到鎮上,兩天後因失血過多去世。雖然梵高只在這裡生活了約70天,但想必小鎮上的美景爲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段時間也是梵高最爲高產的階段之一,共創作了78幅畫作

近130年後,梵高所描繪的市政廳、教堂農場小徑、麥田,依然是畫中的模樣。小鎮爲了紀念梵高,將他的作品懸掛在實地景物旁邊,讓人們可以透過追隨色彩光影的獨特的“梵高之眼”來欣賞小鎮的風景

一一走過這些畫中的地標,到最高處,就是梵高和他的弟弟、一生唯一的知己提奧長眠墓地。在這片小鎮的公墓裡,梵高墓並沒有明顯的標誌。記者無奈向一位路過的老人問路老先生一臉歉意地對記者說:“英語,不會。”記者對他說:“梵高,梵高。”老者恍然大悟,給記者指出一個方向嘴裡說了幾句法語後便離開了。順着老人指的方向,記者找到了梵高墓。兄弟二人向陽而眠,墓地上長滿了常春藤,鬱鬱蔥蔥。旁邊生長的一株玫瑰似乎是在垂憐這對早逝的兄弟(在梵高去世的第二年,34歲的提奧也離開了人世),把開滿粉色玫瑰的枝條伸展到了梵高的墓碑上。

如果說法國奧維爾小鎮見證了梵高生命的歸途,那麼英國可謂是“畫家梵高”的開端。回到倫敦後,記者專程去參觀了正在泰特英國美術館展出的《梵高與英國》特別畫展。展覽集納了50餘幅梵高的作品,向人們揭示了英國的文化、文學和美術作品是如何深刻影響梵高,英國的現代畫家又是如何被梵高所深刻影響的。

策展人介紹,梵高對英國,特別是倫敦有着深刻的感情,他在給提奧的信裡說:“我愛倫敦。”在倫敦這座當時工業化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21歲的梵高不禁感嘆:在這裡,我既不是荷蘭人,也不是英國人,而是“大都會人”。在倫敦期間,梵高流連於倫敦各大美術館和畫廊,對一些名家作品的觀賞和臨摹奠定他一生的繪畫風格;莎士比亞狄更斯等作家對英國社會的描寫以及與他生活產生交集的倫敦底層人,也成爲梵高日後創作的靈感來源。梵高去世後,他的作品則被弗朗西斯·培根等英國現代畫家追隨效仿

《梵高與英國》是泰特美術館時隔72年再度舉辦的梵高畫展。1947年,在倫敦、伯明翰格拉斯哥舉行的梵高作品展吸引了包括英國女王在內的超過15萬名觀衆。此次展覽更是彙集了梵高最著名的《星夜1888》《自畫像》《向日葵》等作品。從這些聞名世界的畫作中,人們可以一窺梵高藝術風格變遷,他對於社會生活的觀察以及這位孤獨的畫家細膩、豐富卻痛苦的內心世界

荷蘭人梵高的藝術生命始於英國,止於法國,恰恰印證了他對自己“大都會人”的定位。據稱,在倫敦時,20歲出頭的梵高曾多次前往國家畫廊欣賞畫作。而梵高從未想到,有朝一日,他的作品能夠成爲國家畫廊的鎮館之寶。世界各地的遊客來到這裡,只爲一睹《向日葵》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