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做好超長期特別國債第一批項目下達準備

(原標題:國家發展改革委2024年5月份新聞發佈會)

國家發展改革委定於2024年5月21日(星期二)上午10:00,在國家發改委中配樓三層大會議室召開國家發展改革委5月份新聞發佈會。

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國家發展改革委5月新聞發佈會。我是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按照慣例,我先通報四方面情況,之後再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第一方面,發用電情況。

從發電量看,1—4月份,全國規上工業發電2932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1%。4月份發電6901億千瓦時,增長3.1%;其中,火電、水電、核電、太陽能發電分別增長1.3%、21.0%、5.9%、21.4%。

從用電量看,1—4月份,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9.0%;分產業看,一產、二產、三產和居民生活用電量分別增長10.1%、7.5%、13.5%和10.8%;分地區看,11個省(區、市)用電增速超過10%。4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7.0%。

第二方面,投資項目審批情況。

1—4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共審批覈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50個,總投資3207億元,主要集中在高技術、水利等行業;其中,4月份審批覈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0個,總投資1152億元。

第三方面,近期出臺的政策文件情況。

第一項是《生態保護補償條例》,將於6月1日起實施。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是生態文明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條例》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總結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將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保護補償的規定和要求,以綜合性、基礎性行政法規的形式予以鞏固和拓展,確立了生態保護補償基本制度規則。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條例》落實,加快建立健全相關領域配套措施,爲生態保護補償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技術支撐。

第二項,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範健康發展的意見》。爲規範招標投標市場發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意見》明確了7方面20條政策舉措,推動完善招標投標制度體系、落實招標人主體責任、完善評標定標機制、推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加強協同高效監督管理、營造規範有序市場環境、提升招標投標政策效能。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方面切實把各項政策舉措落實落細,爲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強有力支撐。

第四方面,近期擬舉辦的重大活動情況。

中國—海合會國家產業與投資合作論壇將於5月23日至24日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本次論壇主題爲“面向未來、攜手推動中國與海合會國家產業與投資合作高質量發展”,期間擬舉辦主論壇、產業與投資合作推介會以及4場平行專題論壇。本次論壇將推動落實中國同海合會國家領導人就深化合作、推動發展達成的共識,鞏固拓展能源石化、互聯互通、數字經濟、金融服務等領域合作,推動中國同海合會國家產業與投資合作高質量發展。歡迎大家關注報道。

以上就是我向大家通報的內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所代表的媒體。

總檯央視記者:

去年增發1萬億元國債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請問項目建設取得了哪些進展?後續還將如何鞏固成效?

李超:

去年我國增發1萬億元國債,專門用於支持以京津冀爲重點的華北地區等災後恢復重建,以及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相關資金已於今年2月前全部下達到各地方。

關於您關心的項目進展,我做一個簡要通報,增發國債項目進展總體順利,各地正在抓緊推動項目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在已落地的1.5萬個項目中,已開工建設的約1.1萬個,開工率超過70%。特別是災後恢復重建項目總體進展較快,以京津冀爲重點的華北地區等8省市項目開工率達到80%左右。一批與民生福祉密切相關的教育、醫院、道路、供水等項目已基本完工,能夠在汛期前投入使用。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的青山水庫、北拒馬河治理、大清河治理、棗林莊樞紐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其他項目正按計劃有序推進開工前準備工作。4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全國2023年增發國債項目實施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積極推動增發國債項目於今年6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特別是推動加快防汛、水毀等項目建設進度,確保重點恢復重建工程在今年汛期前建成並投入使用。

關於您的第二個問題,我理解是關心如何按時保質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充分發揮國債資金的效益。對此,我要通報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從資金下達、項目推進和過程監督等全鏈條做出了一系列安排,確保增發國債項目既能支持災後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也能發揮在擴大有效投資、促進就業增收、改善居住生活條件等方面的作用,把這件“一舉多得”的好事辦實、實事辦好。

一是建立了項目在線調度機制,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全過程跟蹤督促;二是組織地方對項目進行自查,在此基礎上,今年分三批對31個省份的項目開展全鏈條全週期式實地督導。截至4月上旬已完成第一批對北京、河北、天津等12個省市的實地督導,幫助地方解決困難、推動項目加快落實。三是進一步壓實地方主體責任,確保工程項目質量,真正把各項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優質工程、廉潔工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我們注意到,今年4月製造業PMI爲50.4%,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區間。請問如何看待制造業發展趨勢?下一步將採取哪些措施促進製造業恢復發展?

李超: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是反映製造業發展狀況的重要“晴雨表”。正如您所關注到的,3、4月份製造業PMI均位於50%以上的擴張區間,這反映出隨着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工業生產穩定增長,企業效益有所改善,景氣水平和企業預期持續向好。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個具體分析。

從生產看,4月份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增速比上月提高0.6個百分點;製造業PMI生產指數爲52.9%,爲2023年4月以來最高,反映出製造業企業生產擴張有所加快。

從需求看,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增長,貨物出口恢復增長;製造業PMI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爲51.1%、50.6%,也反映製造業市場需求繼續恢復。

再來看結構,4月份高技術製造業PMI爲53.0%,呈現出較快發展勢頭;投資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1—4月份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7%,投資結構優化爲產業結構優化夯實了基礎。同時,中型企業、小型企業PMI分別爲50.7%、50.3%,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連續2個月位於擴張區間,反映中小製造企業保持恢復發展勢頭。

我們看到,推動製造業持續恢復發展的有利條件正在積聚。比如,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3%,連續3個季度增長,利潤增長爲企業擴大再生產等提供了有力支撐;1—4月份製造業投資增長9.7%,增速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高5.5個百分點;4月份製造業PMI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爲55.2%,繼續位於較高景氣區間,這些都表明製造業企業對未來市場發展信心總體穩定。

總的看,我國製造業將繼續保持恢復發展、結構優化的態勢。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切實提高製造業發展質效。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落實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下達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在促進國內消費方面,加快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就業促增收,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加快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擴大汽車、家電、手機等商品消費和文旅等服務消費,加大力度培育打造消費新場景新業態等新增長點。同時,要加快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深入實施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行動計劃,引導企業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升級,不斷提升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新華社記者:

請問國家發改委在推動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投資項目落地方面進展如何?下一步還將如何推進這項工作?

李超:

今年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從三方面推進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建設準備工作。

一是做好項目儲備。從今年2月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多次組織各地方各相關部門,梳理儲備今年能開工建設的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同時,聯合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完善重大項目用地、環評等要素保障機制,並組織召開全國視頻培訓會,指導幫助地方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

二是細化任務舉措。組織召開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視頻會議,佈置各地方進一步細化落實“兩重”建設重點任務。同時,會同相關部門抓緊研究明確“硬投資”項目細化要求和“軟建設”具體舉措,“軟建設”是指爲保障投資項目建設而推進的制度建設,並根據需要制定出臺相關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

三是做好第一批項目下達準備。按照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關於及早發行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的要求,以及國務院召開的支持“兩重”建設部署動員視頻會議工作部署,在前期開展工作基礎上,梳理出一批符合“兩重”建設要求、可立即下達投資的重大項目,待國債資金到位後即可加快建設。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牽頭會同有關方面,認真做好“兩重”建設各項重點任務的組織實施工作。

一是切實發揮牽頭抓總作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統籌做好項目篩選、推進實施、督導評估、改革任務落實等工作。同時,有效發揮財政金融、行業管理、要素保障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建立高效運作機制,加強協同配合,形成合力。

二是做好“硬投資”項目組織實施。加快項目篩選和計劃下達,組織各地方和有關中央單位按照要求報送項目,會同行業管理部門做好項目篩選。加強項目建設資金統籌,用好國債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地方政府投資等各類建設資金,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督促指導各地方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分級分類做好用地、環評等要素保障,推動項目儘快開工建設。加強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制定出臺管理辦法,明確從項目謀劃儲備到監督檢查的各項要求。

三是加快“軟建設”政策出臺落地。會同有關方面建立“軟建設”任務清單,抓緊推進相關政策舉措出臺實施,以改革辦法和創新思路破解深層次矛盾,更好發揮政策疊加效應。

四是加強實施效果跟蹤評估。對“硬投資”任務,會同有關部門依託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定期調度項目進展,組織開展實地督導,推動項目高質量建設實施。對“軟建設”任務,建立督促落實機制,促進各項配套政策和改革舉措見到實效。

經濟參考報記者: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請問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政策一致性評估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李超:

開展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是加強宏觀政策統籌協調的重要手段。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開展這項工作,對各部門出臺有關政策文件與宏觀政策取向的一致性進行綜合評估,確保各項政策同向發力、形成合力。近期,我們重點開展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個方面,優化評估制度頂層設計。在近年來開展一致性評估工作實踐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評估制度,確定非經濟性政策納入一致性評估的範圍,對評估責任主體、評估標準、評估工作流程、評估結果運用等予以明確,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營造穩定、透明、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第二個方面,高質量做好評估工作。針對擬出臺的各項政策,根據年度宏觀政策取向,科學精準評估各類政策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對受理接受評估的政策,嚴格按照評估程序徵求意見、研究論證、溝通協調,推動各部門根據評估意見不斷調整完善政策,確保評估作用充分發揮。

第三個方面,加強評估隊伍建設。集中精幹力量成立評估工作專班,推動評估機制高效有序運轉。推動各個部門不斷提升自評估能力和質效,鼓勵地方積極探索開展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對相關工作及時給予指導。推動相關方面在政策制定、出臺、落實、調整等各個階段都要保持與宏觀政策取向的一致性,促進政策最終效果符合黨中央決策意圖。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提升評估工作的質量效率,創新完善評估方式方法,強化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促進各方面政策形成組合效應,更好地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推進情況如何?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了兩次專題座談會,並邀請民營企業參加,請問民營企業在這方面發揮了什麼作用?

李超:

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出臺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在制定落實相關行動方案和政策舉措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加大中央投資對設備更新和循環利用項目的支持力度,明確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同時,推動地方抓緊採取行動,北京等27個省市印發落實方案,因地制宜出臺製造業貸款貼息、以舊換新補貼、消費券等支持政策。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正在持續釋放。

需要指出的是,推動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要堅持市場爲主、政府引導,我們充分尊重企業和消費者的意願,支持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在工業、農業、建築、醫療等設備領域,以及汽車、家電、家居等耐用消費品領域,不少民營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具備優勢,有能力、有條件、也有意願參與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上個月,國家發展改革委2次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聽取11家民營企業對於這項工作的意見建議,鼓勵有關生產企業、平臺企業積極發揮作用。據有關方面不完全統計,部分家電企業、汽車企業已公佈的以舊換新補貼計劃金額超過150億元;多家電商平臺與生產企業合作投入超過100億元開展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隨着相關政策持續落地,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正參與到這項工作中,讓更多先進設備及高質量耐用消費品進入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抓緊建立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機制,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完善並推動落實“1+N”政策體系,充分發揮經營主體作用,引導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全社會共同投入,更加全面深入的參與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各方面工作。

南方都市報記者: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文件對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範健康發展作出系列部署,請問文件對於保障各類經營主體公平參與招標投標、優化招標投標領域營商環境有哪些針對性政策舉措?

李超:

招標投標市場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和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範健康發展的意見》,對未來一個時期招標投標改革創新的主要思路和重點舉措進行了全面部署。對於您提到的公平參與、營商環境等問題,《意見》也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舉措。

第一個方面,是打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針對各方面關切的招標投標領域地方保護、所有制歧視等問題,《意見》從完善政策、規範招標行爲等角度出發,提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在政策制定方面,《意見》提出落實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規則,規範招標投標政策制定,從源頭上減少排斥、限制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同時,開展招標投標法規政策文件專項清理,對存在所有制歧視、行業壁壘、地方保護等不合理限制的規定,及時予以修訂或廢止。在招標行爲方面,規範招標計劃發佈,鼓勵提前公示招標文件,同時加大招標文件隨機抽查力度,對異常招標文件進行重點核查,減少招標文件中隱含的不合理限制條件。

第二個方面,是規範招標投標市場秩序。針對各方關於加強招標投標領域監管、優化營商環境等期盼,《意見》作出了一系列具體安排。在壓實監管責任方面,《意見》提出要在尊重行業和地方實際的基礎上加強協同高效監管,通過編制行政監督責任清單等方式壓實行政監督部門責任,並由地方政府按照領域歸口、精簡高效的原則明確主管部門和監管責任。在完善監管體系方面,招標投標領域的違法亂象與標前標後的管理不規範存在緊密聯繫,對此,《意見》提出強化多層次立體化監管,完善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協同監管,加強招標投標工作與投資決策、質量安全、竣工驗收等項目建設各個環節的有效銜接,通過這些舉措,完善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全領域監管。同時,《意見》提出要完善招標投標行政監督部門向紀檢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等移送線索的標準和程序,更好形成監管合力。

此外,爲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意見》還提出加快推廣數字智能技術應用,制定全國統一的電子招標投標技術標準和數據規範,加快招標投標領域數字證書全國互認,推廣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同時,優化電子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支持社會力量建設運營招標投標電子交易系統。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紮實推進《意見》各項任務和舉措落地,加快推動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招標投標市場,不斷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上海證券報記者:

2024年全國節能宣傳週成功舉辦,請問今年活動主要有哪些特點?下一步將如何推動節能降碳工作?

李超:

上週(5月13日—19日)是第34個全國節能宣傳週。今年的節能宣傳週以“綠色轉型,節能攻堅”爲主題,錨定“十四五”目標任務加大節能降碳攻堅力度,深入交流工作經驗,全面啓動能效診斷,大力推廣先進技術,多措並舉推動能耗強度持續降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節能降碳對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綠色發展、維護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也是順應發展潮流的生活理念和社會風尚,當然,節能降碳工作不會隨着節能宣傳週的結束而結束,而是貫穿在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務求實效、持續有力做好節能降碳工作。

一是強化“十四五”後兩年節能降碳工作。落實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大力推進節能降碳十大行動,科學開展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覈。同時,在能效提升、排放下降的過程中,着力保障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用能需求。

二是實施分領域分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當前我國有關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潛力巨大。比如,超過60%的存量鍋爐、電機、變壓器等設備能效低於先進水平,超過1/3的存量建築不滿足節能建築標準。要把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與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有機結合,紮實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效診斷,深入挖掘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節能潛力,加快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

三是健全節能降碳管理長效機制。完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制度,強化節能審查事中事後監管。同時,加快制訂、修訂一批節能標準,依法依規加強節能監察。

四是營造全社會節能降碳濃厚氛圍。我們要看到,雖然我國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但能源利用方式仍較爲粗放,要深化能源資源國情教育,全過程各領域遏制能源浪費,提升全民節能降碳意識和能力,加快形成簡約適度的生活理念和綠色低碳的消費方式,推動各類主體落實節能主體責任,履行節能法定義務。

總檯CGTN記者:

習近平主席訪問法國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法國政府有關部門及企業達成三份合作文件,發言人能否作進一步介紹?後續將如何落實?

李超:

5月上旬,習近平主席訪問法國期間,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法國政府有關部門及企業達成三份合作文件,主要涉及宏觀經濟政策交流、綠色發展和生態轉型、航空領域合作等3個方面。

第一份文件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達成《關於加強部門間交流合作的意向書》,建立部門間交流合作機制。下一步,我們將同法方一道發揮好機制作用,重點就宏觀經濟政策、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等方面,深入開展部門間交流對話,服務雙方務實合作。

第二份文件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達成《關於綠色發展和生態轉型的合作意向書》,明確雙方將根據各自不同國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則,在綠色發展和生態轉型的公共政策,應對氣候變化、節能和提高能效、塑料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開展務實合作。下一步,我們將同法方一道,加強政策對話,開展技術交流,推動兩國工商界遵循“企業主體、市場導向、商業規則、國際慣例”的原則開展項目合作,促進兩國綠色低碳轉型合作行穩致遠,爲建設更加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力量。

第三份文件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與空中客車公司簽署《關於深化航空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長期以來,中國航空公司與空中客車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越來越多的空客飛機進入了中國民航機隊,空客天津新總裝線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事實證明,航空領域的積極合作有利於密切中法兩國友好往來。備忘錄明確,雙方將在航空及相關新興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中國航空運輸市場健康穩定發展。下一步,我們將同法方一道推動諒解備忘錄落實,積極做好兩國航空領域合作的相關工作。

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

我們注意到,2024年中國品牌日活動成功舉辦,本次中國品牌日活動有哪些亮點?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將如何加強品牌建設?

李超:

5月10日至14日,2024年中國品牌日活動在上海順利舉行,今年的主題是“中國品牌,世界共享;國貨潮牌,品築未來”。活動期間,來自280餘家媒體380多名記者對活動進行了全面報道,在此對大家表示衷心感謝。

今年的品牌日活動包括啓動儀式、品牌發展大會、品牌博覽會以及各類品牌特色創建活動,展示了我國品牌建設的突出成效,亮點紛呈。我想和大家分享三個方面感受比較突出的特點和成效。第一方面,活動展示了我國品牌建設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貢獻。品牌博覽會集中展示了近1800家品牌企業在創新發展、綠色低碳、大國重器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分享了有關地方通過品牌建設帶動產業發展、城鄉建設、民生改善的最新成果,充分彰顯了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第二方面,活動展示了品牌建設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重要成效。活動期間,有關企業聚焦衣、食、住、行、用等各領域各環節,集中展示了一大批消費者喜聞樂見的產品,交流分享了一系列服務老百姓美好生活需要的解決方案和行動計劃,不少觀衆反映,以“國貨潮牌”爲代表的各類品牌不僅提升了生活品質,也深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體驗。此外,品牌博覽會新設了“美好市集”板塊,匯聚了約150家鄉村振興、區域特色、老字號、非遺項目等品牌企業,這些好吃好喝好看好玩的產品吸引了觀衆體驗消費,線下觀衆人數同比增長超10%。第三方面,活動展示了品牌建設堅持開放包容、促進共同發展的鮮明特點。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品牌貢獻世界發展,中國市場成就世界品牌。今年的品牌日活動吸引了一批跨國公司參與,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政府負責人、企業家代表等近3000人蔘加各類活動,在講好中國品牌故事的同時,共話全球品牌發展。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從5個方面服務和推動品牌建設。一是優化政策環境。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化中國特色品牌評價標準體系等研究,爲品牌培育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保障。二是強化規劃指引。啓動“十五五”品牌高質量發展研究,推動品牌建設深度融入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等戰略。三是加大投資力度。通過政府投資帶動更多社會資源,加大科技創新、裝備研發、技術升級等投入力度,助力更多品牌加快創新發展和綠色轉型。四是鼓勵創新探索。引導鼓勵各類品牌積極探索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推動將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品牌建設全週期。五是強化統籌協調。高質量辦好中國品牌日活動,推動各地區、各部門開展品牌創建和宣傳引導,加快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消費者關愛”的品牌建設格局。

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關注。如果還有關注的問題或者報道需求,歡迎大家與新聞辦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