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謀劃儲備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

(原標題:獨家|地方謀劃儲備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志錦 上海報道

記者從多位地方投融資人士處瞭解到,近期地方正謀劃儲備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支持方向爲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安全、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領域。

上述領域也是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方向。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4年要做好“三個統籌”,即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佈置了多個安全領域的工作,包括:實施製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歷史上,中國曾多次發行特別國債:第一次用於補充四大行資本金。1998年8月,財政部宣佈發行期限爲30年的2700億元特別國債,向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定向發行,所籌資金專項用於補充四大銀行資本金,以達到《巴塞爾協議》的要求。

第二次用於購買外匯注資中投。2007年6月,財政部經授權,宣佈將發行2000億美元的特別國債,用於購買外匯注資中投公司。

第三次用於抗疫等相關支出。2020年發行了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其中7000億元主要投向基建項目,3000億元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

總體來看,特別國債不計入赤字,其邏輯在於特別國債投向領域需產生收益,要有穩定的現金流或資產與之對應,以對應的收益償還債務。分析來看,注資四大行及中投的特別國債有分紅收益,是典型的特別國債,但2020年的特別國債收益並不明顯。

“這是特殊時期的特別措施,主要是找不到足夠的、可逐步覆蓋發債成本的有收益項目,很可能是一次性的,大家要廣義地理解。特別債,這個特別債不是針對一般債的特別,是針對百年不遇的疫情,是抗疫和平時的差別。”前財長樓繼偉曾表示。

2023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國務院關於增加發行國債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的議案》(下文簡稱“議案”)。根據議案,中央財政在2023年四季度增發國債10000億元,作爲特別國債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萬億國債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特別國債。嚴格意義上的特別國債需投向有收益的項目或資產,因而可以不納入赤字。此次萬億增發國債需計入財政赤字,其特別之處在於專項用於項目建設,且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

根據議案,2023年中央財政赤字將由31600億元增加到41600億元,全國財政赤字將由38800億元增加到48800億元,預計財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在能夠實現年初增長目標的基礎上突破3%的赤字率,意義非常重大。市場預計未來赤字率均會突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