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早參 | 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在即 銀行正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每經編輯:張益銘

|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

NO.1 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在即 銀行正進行前期準備工作

北京地區多家銀行透露,目前已經接到超長期特別國債的銷售通知,同時也已開展多項相關籌備工作,但是起購金額、票面利率以及發行對象等相關細則,還有待相關部門的進一步通知。超長期特別國債在首發之前,銀行需要先調查瞭解客戶的購買意向和需求,包括彙總個人認購金額、投資期限等相關信息。另外,對於票面利率以及發行對象,預計這兩天就會公佈。部分銀行的工作人員表示,個人投資者是否能參與認購,還要根據具體債券批次的發行對象而定。

點評: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是一個重要財政措施,有助於提高政府的債務管理效率和市場流動性。這次發行或將爲銀行和投資者提供更多長期投資工具,長期而言有助於均衡財政預算和調節利率水平,對於調控經濟週期和促進國家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NO.2 北京五環外“視同二套管理”房貸可發放 多家銀行已執行

從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了解到,如果購房人在北京市建委查詢結果顯示爲“二套”或“視同購買第二套住房執行(五環外)”的結果,均可以按照二套房信貸政策予以受理,辦理貸款。而按照此前的相關政策,居民購買第三套住房,銀行是不能給予貸款的。銀行明確“視同購買第二套住房執行(五環外)”政策,意味着這部分人羣購買住房時,將可以從銀行申請貸款。據瞭解,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已經開始執行這一認定標準。

點評:北京調整房貸政策對五環外地區房地產市場將形成直接影響。這一政策釋放出寬鬆信號,對改善該區域樓市流動性、穩定市場預期有積極作用,同時也促使銀行加大住房信貸支撐力度。

NO.3 中國銀行:執行董事、副行長張毅因工作調整辭任

中國銀行5月16日晚間公告,本行董事會收到張毅的辭呈。因工作調整,張毅辭去本行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關聯交易控制委員會委員及本行副行長職務。該辭任自5月16日起生效。

NO.4 建設銀行:李建江已正式就任本行副行長

5月16日晚間,建設銀行公告,4月15日,本行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聘任李建江擔任本行副行長的議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現已覈准李建江的任職資格,李建江已正式就任本行副行長。

NO.5 中國農業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樓文龍接受審查調查

中國農業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樓文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NO.6 中國工商銀行原副行長張紅力涉嫌受賄罪被決定逮捕

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中國工商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張紅力涉嫌受賄一案,由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張紅力作出逮捕決定。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NO.7 廣州:支持廣州地區銀行、證券、保險、期貨、基金等金融業態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其中提出,支持廣州地區銀行、證券、保險、期貨、基金等金融業態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建設創新型、多元化、區域性數字金融產業發展服務平臺,創新發展跨境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新產品和新服務。加強數字金融試點建設,全面推進數字人民幣全場景試點應用,打造一批可複製的廣州特色場景。探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金融科創中心,加快廣東數字金融創新產業園建設,推動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廣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交易平臺數字化升級改造。全力推進廣州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工作,以科技手段強化金融風險監測。

點評:廣州支持金融業態數字化轉型的計劃是響應數字經濟發展大趨勢的積極行動。這將有助於提升金融服務效率、促進金融創新、增強金融市場的競爭力,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同時,這也爲其他地區提供一個可借鑑的數字化轉型案例。

NO.8 比亞迪財險開出首份保單,保費3900元

近日獲悉,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已經開出首份保單,保費3900元,其中商業險2950元、交強險950元,涉及車型爲比亞迪旗下2024款海豚榮耀版420km自由版,目前該車型的官方指導價爲11.28萬元。

點評:比亞迪財險首單保單的發放,標誌着新進入保險市場的企業正逐漸開始運營。作爲一個科技公司涉足金融保險領域的例子,比亞迪或許能在產品創新和服務模式上帶來新的想法,有助於推動保險行業的發展和多元化。

NO.9 保險中介牌照價格下跌 跨界資本頻現買家陣營

保險中介市場“洗牌”加速。近日,有保險中介機構的股權在拍賣平臺進行拍賣,起拍價僅24萬元。從業內瞭解到,不少保險中介牌照正在轉讓。與兩三年前相比,保險中介牌照價格下跌近兩成,收購者多爲國企、上市公司等跨界資本,也有一些新能源車企諮詢保險中介牌照。

點評:業內人士認爲,在監管趨嚴、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下,保險中介機構優勝劣汰是大勢所趨。中小保險中介機構需走“小而美、小而精”道路,形成自身獨特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