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臺海局勢嚴峻 「5•20」前後恐有危機

圖、文/多維TW  陳宗逸

從今年3月底至今,臺灣軍方罕見啓動了多年未辦的「戰備月」,全島、離島軍事基地總動員,進行一系列火炮、飛彈實彈射擊、戰機緊急升空攔截演練,以及離島反登陸、反突襲攻防戰,和動員各大特種部隊進行首都衛戍反斬首作戰演練。一系列的實兵實彈演練,是歷來罕見、且過程相當擬真,陸軍直接將主戰坦克開上宜蘭員山街頭,阿帕契攻擊直升機直接在臺北市臺北大學校園起降,一切的情景宛若實戰,所有作戰單位都由國防部抽測、臨時下狀況,沒有任何「演出」的成分,這說明了臺海的軍事緊張局勢,已經緊繃到了最高點。

動作頻頻解放軍

從今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嚴重之際,大陸解放軍電戰機、預警機和殲-11戰機在2月10日、11日深夜,於臺灣西南方巴士海峽進行訓練時,殲-11戰機首度於深夜時段衝過海峽中線,引起國軍空軍緊急處置、且過程中傳出國軍戰機遭對方以飛彈雷達鎖定等挑釁行爲後,臺海局勢開始一路向下走。至4月底爲止,美國海空軍的電偵機、反潛哨戒機高達十多次飛臨臺灣南部相關海域,進行武力平衡以及防衛承諾的戰略動作,但是美軍的動作,能否嚇阻得了兩岸民氣所形成的戰意,相當值得懷疑。

由於美軍部署印太地區的四個航空母艦戰鬥羣,皆因爲四艘航空母艦都已經在內部爆發羣聚感染肺炎,且有陣亡官兵,美軍在此地區的四大戰略支柱動搖,且美國國防部已經下令,在60天內停止所有美軍的一切軍事行動,故在印太地區的「水平面」上,已經沒有美軍航母戰鬥羣四處巡航、進行「戰略對話」的能量。

在美軍的軍力似乎呈現空窗期時,解放軍於4月10日出動「遼寧」號航母戰鬥羣,領着二艘神盾飛彈驅逐艦和二艘飛彈護衛艦,一路衝出日本宮古水道,並徑向南駛往臺灣東部太平洋海域,經臺灣、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後,往南中國海前進。此戰略性的刺探,也引起美軍以及國軍方面的緊張。根據指出,臺灣海軍168艦隊,在「遼寧」號航母戰鬥羣駛近臺灣周邊海域時,曾經由蘇澳軍港派出紀德級驅逐艦監視其動態,一路跟到臺灣東南方海域,才由美軍空中監視機羣接手。由此可見,解放軍在美軍戰力出現空洞時,其一舉一動都可能動搖臺海周邊、甚至美國印太戰略的部署。

軍事孤立的臺灣

臺海局勢嚴峻的現象,還表現在總統英文的舉動上。她不僅堅持臺灣海軍的敦睦艦隊必須照常進行遠航訓練,並且從4月初開始,一連串公開與非公開的國軍軍事單位參訪,初期尚且有宣示疫情防疫的宣傳,之後已經不再強調防疫工作,而是徹底要求國軍各單位加強戰備、並以三軍統帥的身份鼓勵各軍事單位,必須隨時備戰以及應付突發危機。每週兩三個軍事單位的巡視,已創下歷任臺灣總統巡視軍事單位頻率的紀錄,從此也可窺見,蔡英文政府也相當明白臺海局勢嚴峻,必須緊抓住軍事準備的節奏,加強戰備的急迫性。

也由於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嚴峻,國軍最重要的年度漢光36號演習,已經從4月初延至7月之後,且可能要在9月纔有實兵推演與實彈操演。原本在4月初就會雲集臺灣的美軍現役、退役高層將領指導團,也因漢光演習的延期與美國本土嚴重的肺炎疫情,而暫時中斷與臺灣的密切聯繫,故臺灣從3月至4月底,在實質上處於軍事孤立的處境,這也大大增加了臺灣政府在軍事安全上的危機感受,故纔有恢復戰備月、總統密集視察軍方單位等象徵意義濃厚的戰備動作。

對於美軍目前在印太戰略圈的戰力空缺,以臺灣爲主的諸多盟邦都相當感到不安,雖然航空母艦並非唯一能夠制衡的戰力,美軍在印太地區還部署着相當多的戰略核子攻擊潛艇與戰略彈道飛彈潛艇,數量不明卻威力強大,也因久處海中環境可長達6個月,故潛艇部隊羣聚感染的機率很低,也是美軍在航空母艦之外,另外能夠在印太地區進行軍事制衡的武力。但潛艇的行動是機密的,沒有任何戰略宣示意義,和長程轟炸機和航空母艦戰鬥羣,是不一樣的戰略手法。航空母艦戰鬥羣的威力強大,可在海面上示威,周邊的主力戰艦也具備先進武裝,可以進行區域防空、攻擊等任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戰略對話」力量。簡單地說,潛艇的功能是用來暗中開戰的,而航空母艦戰鬥羣則是利用「對話」能力威嚇止戰,二者的功能不同。

故,美軍在印太地區部署的四艘航母紛紛染疫且情況嚴重,對於美軍在此區域的「戰略話語權」,是相當嚴重的打擊。也因爲美軍暫時失去了在印太地區「威嚇」的平衡力量,故在中美爭霸棋局中,作爲最重要支點的臺灣,就必須承受最多數的戰略壓力

戰略真空誰得利?

解放軍對於美軍暫時的戰略真空,似乎是「玩真的」,故臺灣的國安與國防相關單位,對於解放軍是否會在此戰略真空的當下,進行「軍事冒險」?有相當多的推測。雖然,「武統論」在中國大陸內部,被某些媒體煽動得沸沸揚揚,但是要真的在此短時間「武統」成功,中國大陸還必須考慮在肺炎疫情於全球肆虐的當下,是否有國際空間能夠容許它片面改變臺海現狀?但是,只要不是執行「武統」,而是採取中、俄等國擅長的所謂「灰色地帶衝突」(Grey Zone Conflicts),則是臺灣在近未來,可能會立即感受到的軍事壓力。例如近期發生的漁船衝撞、戰機越過海峽中線、戰機遭到飛彈雷達鎖定,甚至有限的海上與空中近接衝突?這些都可能是引爆臺海近一步軍事危機的導火線。

而依據以往解放軍軍事行動的慣例,每四年一次的「5•20」臺灣總統就職典禮,不分藍綠,解放軍都會有一些文攻武嚇的動作,沒有一次例外。而2020年的「5•20」轉眼即到,而此次「5•20」是臺灣民選總統以來,面對最高壓的軍事危機。在「5•20」前後,解放軍是否會有更進一步的軍事壓迫行動?特別是在美軍暫時撤出印太地區的當下。而依照北京方面的對臺戰略思考,其步驟是一步一步收緊包圍圈,即使在肺炎疫情嚴峻時,都沒有稍微放鬆過,甚至用「以疫謀獨」來指責臺灣,此種政治帽子一旦扣在臺灣頭上,在近期是否會轉變爲「以疫謀武」的動作?這對臺灣國安、國防單位,是相當嚴峻的考驗。

爲此,臺灣軍方已經面對離島攻防的壓力,特別是離臺灣頗遠的馬祖列島,以及臺灣國防部智庫國安院所明指澎湖羣島等,一旦解放軍以「灰色地帶衝突」手段,攻擊或者襲奪臺灣諸離島,臺灣政府如何因應?此種低強度衝突一旦發生,則不僅臺灣在國際法地位上(馬祖列島並非國際法上屬於臺灣的島嶼)受到挑戰,而連任的蔡英文政府政權,於臺灣內部的權力與威望也恐遭致一定程度的打擊,這都會使得蔡政府在此狀態下,處於進退失據的劣勢中。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54期(https://www.facebook.com/duowei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