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有軌電車項目被迫停運或拆除,這些成功案例背後有哪些共性?
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中國各地城市交通需求不斷增長,有軌電車作爲公共交通的補充,曾被寄予厚望。然而,近期多地有軌電車項目因運營問題被迫停運或拆除,引發了業界和公衆的廣泛關注。
據報道,佛山高明現代有軌電車示範線因設備設施需檢修而暫停運營。珠海有軌電車1號線已決定終止運營並拆除,甘肅天水有軌電車項目因資金問題被通報,而青海德令哈和雲南瑞麗的有軌電車項目也因各種原因暫停推進。重慶、寧波、合肥等地的有軌電車項目也曾出現暫緩實施的情況。
這些項目的共同問題在於高投入成本、不足的客流量、緩慢的運營速度、佔用交通資源以及財政補貼的無底洞。在財政收入高增長時期,這些補貼或許不是問題,但在當前財政緊縮的背景下,及時止損成爲理性選擇。
有軌電車在中國的復興,表面上是城市交通發展的必然選擇,但背後隱藏着複雜的問題和挑戰。高明區有軌電車自開通以來,儘管財政投入巨大,實際運營效果卻遠未達到預期,客流量低迷,財政壓力巨大。
客流不足的原因可以歸結爲交通佈局與規劃的不足,以及民衆對有軌電車認知和接受度的侷限。此外,有軌電車在中國的部分中小城市中顯得“水土不服”,如珠海和天水的有軌電車項目因客流低迷、運營虧損而面臨停運或拆除。
儘管有軌電車在中國的推廣過程中遭遇了諸多挑戰,但成功的案例也顯現出來。深圳龍華現代有軌電車示範線憑藉合理的線路規劃和功能定位,成功承擔了與深圳地鐵4號線的接駁任務,成爲重要的交通骨幹。瀋陽渾南現代有軌電車網絡作爲國內首個一次性成網的有軌電車網絡,運營里程和日均客流量均表現優異。
這些成功案例表明,有軌電車建設的關鍵在於因地制宜,符合本地特色。需要科學編制線網規劃,加強功能定位和客流需求的研究,充分考慮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和換乘,並優化路權分配,提高道路利用率。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