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網約車運力趨於飽和,“僧多粥少”難題待解

網約車市場“僧多粥少”的情況正愈演愈烈。

近日,景德鎮、濟南、鷹潭、重慶、商丘等多地都發布了網約車行業風險預警,提示相關從業者當地網約車運力已趨於飽和,建議不要盲目進入市場。

江西景德鎮市交通運輸局5月20日發佈的網約車行業風險預警通告顯示,受網約車及從業人員數量快速增加等因素影響,目前景德鎮市區網約車單車日均接單量在15單左右,單車日均運行收入240元左右。綜合市區人口數量、羣衆出行需求、公交發展水平以及現有出租汽車里程利用率等因素,市區網約車運力趨於飽和,部分網約車平臺因訂單少導致車輛閒置。

而據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統計測算,受網約車及從業人員數量大幅快速增加等因素的影響,目前網約車單車日均接單量不足10單。重慶市道路運輸事務中心更表示,該市中心城區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力已遠超實際需求。

許多網約車平臺也因日均單量低、接入車輛少,經營難以爲繼。據莆田市交通運輸局消息,截至今年4月30日,該市依法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的平臺公司16家,在營14家,其中有10家日均單量小於1000單。而商丘市區共有網約車經營許可企業19家,其中8家沒有開展經營,接入50輛車以下的10家。

從司機收入來看,這些城市公佈的單車日均運行收入僅在200多元。據莆田市交通運輸局測算,單車日均單量及日均營收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回落。目前網約車日均訂單量爲10萬到12萬單,網約車全職駕駛員平均每月休息4日,每小時平均收入30元到40元,扣除成本後,月均收入約4000元至8000元。

鷹潭市交通運輸局表示,第一季度, 全市網約車40%的訂單收入在10元到20元內,市場訂單總量、單車日均訂單變化不大,收入難以達到從業人員預期。

“我從2017年就開始跑網約車,算是最早的一批。網約車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了,現在跟當年沒法比,但還有人在不斷入坑。”山東的網約車司機吳先生告訴界面新聞,他現在每天跑10個小時的車,還有2小時充電時間,但時薪僅有30元,相比2017年少了四成。按一個月休息4天來算,工資爲7800元。

據他回憶,收入大幅下降是從2017年下半年的網約車熱潮開始。隨着越來越多的平臺進入市場,司機的收入卻越來越低。而到了疫情之後,很多人短期內沒有合適工作,選擇開網約車過渡,司機變得更多了,逐漸出現了接不到單的情況。

吳先生是使用自己購買的車輛跑網約車,如果是租車,在他的城市月租金在3000元到4000元。若再扣去油錢等費用,司機每個月的純收入最多隻有2000元到4000元。他認爲,目前在二三線城市,除非使用的是已經還完貸款的自有私家車,否則跑網約車是沒辦法賺錢的。

天津的網約車司機李先生同樣每天開10小時車起步。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開了4年的網約車,收入一年比一年低。

據他所述,過去幾年網約車平臺多次下調單價,以前1公里單價2元多,現在1.8元。平臺還推出了特惠車、拼車等類別,單價在1公里1.5元以下,最低到1.2元。但是因爲現在快車的單量少,如果不接特惠車可能會接不到單,所以單價更加變相降低了,而平臺抽成不變,只有司機的收入降低。又由於現在新的聚合運營模式,如果平臺將該訂單轉賣到另一平臺,兩家平臺都會抽取司機佣金,司機該訂單獲得的收入還會降低。

武漢的胡先生則提到,由於單量和收入達不到預期,而每天駕駛10小時以上需要司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經常處於疲勞狀態,對身體健康也會有相應損傷。他在嘗試了兩個月網約車之後,還是選擇了退出。

因勞動時間長,收入卻不達預期,司機與乘客之間的矛盾也有所加劇。

王女士年初在南昌機場通過平臺打到一輛網約車,但是該司機卻勸說王女士取消訂單,並讓她上另一位司機的車,直接轉賬付款。該司機解釋,因爲當地網約車司機收入顯著降低,爲了繞開平臺抽成,多位司機聯合採取這種方式來跑單。對於這種情況,平臺很難起到監管作用,也極易導致用戶的不安全感。

儘管掙錢少了,但想做網約車司機的人數仍在增加。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289.1萬本,而截至2023年12月,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657.2萬本,首次突破650萬人,僅2023年1年就新增了148.2萬人。

按照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爲3.65億。截至2023年12月,這一數字爲5.28億人。

從2020年到2023年,網約車司機增加了127.33%,但用戶規模僅增加了44.66%,遠遠跟不上司機的增速。

實際上,去年就已有包括三亞、上海、珠海、遂寧等城市先後發佈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行業風險預警的通告,提醒大衆該市網約車數量已經飽和,行業景氣情況逼近警戒紅線。其中,三亞和上海因此決定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相關業務。

儘管有預警,但目前來看,網約車平臺和司機的註冊量還在不斷上升。要解決“僧多粥少”的問題,有待地方政府相關機構和網約車平臺共同找到解決之法。

“網約車行業在前幾年,尤其是疫情後,承載了一定幫助社會吸納勞動力的作用,但是其承載力有限。”有網約車平臺資深從業者告訴界面新聞,他認爲網約車和出租車一樣,是由當地交通運輸局核發牌照,也應該由其控制數量,政府要加強對網約車數量的調控,以及對於合規化的監管。

而從平臺來說,上述從業者建議,首先不應爲了爭奪市場份額捲入低價競爭,而是做到品質化發展和提供差異化的服務,這樣既可以爲司機爭取到更大的收入空間,也能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好的出行體驗。

此外,平臺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去保障司機的收入,除了要將抽成維持在政府要求的比例範圍內,還應該探索網約車司機這種新形態靈活就業人羣的勞動保障,提供司機關懷和司機福利。

界面新聞也向幾家主流網約車平臺尋求置評,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