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疫後新霸主!醫揭猴痘真面目 這幾類人要注意
新冠疫情逐漸趨緩後,猴痘卻接踵而來,根據衛福部統計,臺灣到4月中旬已經累積超過25例猴痘個案,其中4例從未出過國,屬於本土案例。(示意圖/達志影像)
新冠疫情逐漸趨緩後,猴痘卻接踵而來,根據衛福部統計,臺灣到4月中旬已經累積超過25例猴痘個案,其中4例從未出過國,屬於本土案例;但阮綜合醫院感染科醫師蔡孟憲表示,令人聞風喪膽的猴痘其實只有高危險族羣會感染,例如醫療作者、性工作者都要特別注意,不過蔡孟憲也提醒,猴痘就算不治療也會自然消退,呼籲民衆別太慌張。
猴痘1958年時,首次在研究用猴子羣體中發現,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出現第1例人類感染後,非洲平均每年都有幾千例病例,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患有猴痘者通常出現症狀後,2至4周內具有傳染力,一般人若接觸到患者的皮疹、體液、結痂,或是被病毒污染的衣服、牀上用品、毛巾或餐具等都可能受到感染。
一旦感染猴痘,在皮膚還沒有出現病竈前,患者會先出現發燒症狀,約攝氏38或39度,頭部劇烈疼痛和肌肉痠痛,伴隨耳周、腋窩和腹股溝等處淋巴結腫大;若感染源來自性接觸,極可能在鼠蹊部等鄰近接觸處出現紅斑,隨着時間慢慢擴大爲中間凹陷的膿包,約2周後纔會逐漸乾燥、脫落。
蔡孟憲說明,猴痘病毒會通過唾液傳播,如口腔潰瘍、損傷或潰瘍都具有傳染性,若醫療工作者、家庭成員或是性工作者、性伴侶等和具有傳染性的人密切接觸,受感染的風險自然變高。
蔡孟憲解釋,雖然有媒體報導猴痘會經過飛沫傳染,但猴痘必須要近距離接觸纔可能傳染,例如2人長時間相距不到50公分纔有可能傳染成功,就算與患者一起坐飛機或是同處一空間都不至於感染。
蔡孟憲表示,一旦感染猴痘不必過於慌張,通常猴痘出現症狀後,不需治療也會自行消退,只要着重在照顧紅斑皮疹,讓皮疹處保持乾燥,需要時用敷料覆蓋保護;至於嚴重病例除有牛痘免疫球蛋白(VIG),另有一種用於治療天花的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也可用於治療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