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電子保函批量接入提速 光大等多家銀行於年底完成聯調驗收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許爽 龐成 廣州報道

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以下簡稱“清算總中心”)的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系統的電子保函業務,將迎來多家新增試點銀行。這是繼電子信用證業務、福費廷業務、保理業務外,清算總中心積極推動的又一項供應鏈金融創新業務。

近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獨家獲悉,各家銀行在按常規方式開展針對電子保函功能開發及功能上線工作。其中,光大銀行等多家商業銀行目前已處於上線前的系統聯調及驗收階段。民生銀行有關人士近日亦表示,該行接入電子保函功能的工作正處於籌備階段。北京銀行則在今年5月亦對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電子保函項目--國際業務處理系統發佈了單一來源採購公示。

不過,亦有部分銀行表示,尚未參與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電子保函業務,但後續有相關要求會推進。

“未來待系統上線後,我行內部辦理的電子保函開立或修改,均可按平臺的電文要求將數據傳輸至平臺,實現電子保函端到端全流程線上化,在大幅提升保函辦理和傳輸效率的同時,解決業內核驗保函真僞、受益人索賠身份覈驗、保函註銷確認等長期存在的共性難題。”光大銀行相關負責人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

所謂保函,是指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或個人應申請人的請求,向第三方開立的一種書面信用擔保憑證。保證在申請人未能按雙方協議履行其責任或義務時,由擔保人代其履行一定金額、一定期限範圍內的某種支付責任或經濟賠償責任。保函即爲保證書。電子保函是保證人以使用CA(Certificate Authority,證書頒發機構)證書進行電子簽名的數據電文爲介質,通過計算機網絡向受益人開立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擔保憑證。

據披露,今年上半年,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的電子保函功能參與者達到7家。清算總中心預計,年底前保函功能參與者將達到15家以上。截至6月底,平臺保函開立及登記業務量已達7650筆。

有受訪人士表示,當前,不少商業銀行依託人行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系統,逐漸探索並形成“電子信用證-電子福費廷-保理-電子保函”服務體系,切實助力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多家銀行擬接入清算總中心電子保函

爲進一步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宗旨,穩步推進供應鏈金融規範發展和創新,加強供應鏈金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清算總中心根據市場需求,積極完善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功能,於2024年1月22日成功推出電子保函功能。

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的電子保函功能爲銀行等參與機構提供統一的業務辦理流程,包括保函開立、登記、退回、修改、交單、付款、註銷和查詢,並依託大額支付系統實現資金線上清算。電子保函功能適用於多種類型保函,包括投標保函、履約保函、質量保函、關稅保函以及融資性保函等,在追求標準化的同時也能夠充分滿足參與者個性化需求。

據有關金融機構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早在2023年8月,人行清算總中心發佈《清算總中心關於發佈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電子保函報文交換標準及工程實施計劃的通知》,根據通知公佈的工程實施計劃,清算總中心分兩個階段組織開展工程實施。一個階段是“試點階段”,即2023年11月開放聯調測試環境,2024年1月組織試點參與機構投產,主要爲5家城商行作爲試點銀行參與投產。另一個階段是“推廣階段”,即自2024年2月起,各家銀行按常規方式開展開發及功能上線工作。

據清算總中心披露,今年1月22日上線當天,浙商銀行、南京銀行、杭州銀行、徽商銀行及寧波銀行共5家試點行於當日開通電子保函業務。其中杭州銀行成功開立平臺首張電子保函,寧波銀行成功登記平臺首張電子保函。

2024年上半年,電子保函功能參與者達到7家。清算總中心7月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6月底,平臺保函開立及登記業務量已達7650筆,且多家商業銀行已處於上線前系統聯調及驗收階段,預計年底前保函功能參與者將達到15家以上。”

近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目前,商業銀行正加速接入清算總中心電子保函功能模塊。

“我行目前處於系統開發階段,預計於年底前完成系統聯調及驗收。”光大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清算中心向該行轉發了《清算總中心關於組織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電子保函功能上線的通知》,該行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迅速響應,即刻啓動項目。

民生銀行相關負責人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目前,該行接入電子保函功能的工作正處於籌備階段。

北京銀行則在今年5月發佈了一則“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電子保函項目--國際業務處理系統”單一來源採購公示。北京銀行表示,單一來源供應商爲北京銀行服務投產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電證、福費廷產品,運行良好。爲保證原有采購項目一致性或者服務配套的要求以及電子保函項目的順利上線及延展性開發,故需要該公司繼續提供開發服務。該行專業技術人員表示,電子保函項目的功能需求是根據人行實施計劃,對行內涉及國際業務的保函業務進行電子化處理。從保證採購項目一致性的要求看,由原先提供第三代國際結算系統的單一來源供應商繼續提供服務,有利於項目順利進行。

不過,亦有銀行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目前該行尚未正式開展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電子保函的相關準備工作。

實現電子保函端到端全流程線上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多家銀行亦已推出系統內電子保函服務。

例如,2017年7月,杭州銀行推出“在線投標保函”, 是國內首家運用互聯網技術爲建築企業提供一站式電子招投標綜合服務的平臺,企業通過“杭銀在線”可實現自助投標、自動審批等功能。

2022年,農業銀行實現低風險國內非融資性電子保函實現全流程線上操作,e保函完成全行推廣;2023年,民生銀行迭代升級電子保函3.0,辦理電子保函業務482.91億元,同比增長52.93%,辦理電子保函14507筆,同比增長85.11%。

人行清算總中心推出的電子保函功能與各家銀行系統內開發的電子保函服務究竟有何區別?

據業內人士介紹,該電子保函平臺與銀行內部系統電子保函最大區別主要有三點:一是客戶均可在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查詢在各行平臺開立或登記的保函真僞,無需逐一和保函開立銀行覈實。

二是建立了銀行間保函信息交互流程,開立的保函直接傳輸至受益人開戶銀行,減少保函傳遞的環節,保函傳遞更快捷、方便、安全。

三是索賠流程更標準化、線上化,該平臺解決了銀行內部系統電子保函涉及索賠時,仍需線下覈實受益人身份真實性的難點。

“未來待系統上線後,在我行內部辦理的電子保函開立或修改,均可按平臺的電文要求將數據傳輸至平臺,實現電子保函端到端全流程線上化,在大幅提升保函辦理和傳輸效率的同時,解決業內核驗保函真僞、受益人索賠身份覈驗、保函註銷確認等長期存在的共性難題。”光大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央行整體業務的拓展有助於滿足更多融資性保函場景服務,未來亦可在非融資性保函業務場景發力。”某股份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幾年間,不少銀行已依託清算總中心的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系統,探索形成“電子信用證-電子福費廷-保理-電子保函”服務體系,切實推動金融精準有效服務實體經濟。

“電子保函項目爲我行促進金融科技創新的重要舉措,並實實在在提升了客戶體驗,優化客戶出函效率,真正踐行‘普惠金融,支付爲民’的理念,落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決策,爲供應鏈金融市場數字化貢獻光大力量。”光大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一家保函業務體量不大的銀行人士看來,清算總中心整體業務拓展電子保函的初衷很好,如後續有相關要求,該行也會積極推進。

清算總中心則表示,電子保函功能的上線是助力保函行業電子化進程、推進數字供應鏈金融新生態建設的重要舉措,有利於促進國內保函的數字化與規範化發展,有利於促進供應鏈金融行業整體健康穩步發展。據悉,清算總中心下一步將繼續推動電子保函、電子保理等功能的新增參與者批量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