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它憑什麼?

《山花爛漫時》豆瓣開分了,9.0。

起初知道它是講述張桂梅的故事,我其實有點擔憂,並沒有第一時間去看。

怕太過主旋律,太過煽情。這類作品我最怕看到唱讚歌,一唱讚歌,就容易拍得假,顯得虛。

所以看到它開分能有9.0,我蠻驚訝的。要知道能上9分的作品,那可個頂個都是華語劇高水準的作品。

而且一個特別需要注意的事實是: 觀衆給高分,到底因爲被張桂梅老師這個人的事蹟所感動,還是因爲作品本身拍得確實好、確實到位? 這是需要冷靜評判的東西。

等到自己二十集一直追下來,心裡也算是有了底。 這9.0的評分,真是一丁點水分不含。

劇集一上來就擺了一堆創辦免費女子高中的難題。

首先肯定是沒錢。 張桂梅找領導、找企業家,一路從麗江華坪找到北京人民大會堂,最終拿到了200萬的撥款,建校有了着落。 有了錢,接下來要選校址,批地,要走流程,要各單位配合。

等到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了,招老師又是困難。 新學校、地方偏、條件差,看不到前途未來,有幾個年輕人願意耗費青春來這做慈善?

好不容易班子搭成,招學生比招老師還困難。 “女娃娃上什麼學,早點嫁人”“她去上學了? 誰來照顧弟弟”。

入學了上廁所是難題,吃飯也是難題。 華坪女高就建在南中旁邊,上廁所就需要到人家的學校去,白天人多大排長龍,晚上人少要去辦公室叫醒男老師陪着怕有危險。

吃個飯則要跑着去,跑得慢了就沒得吃。 哪怕吃到了,南中的學生一人三四個菜,華坪女高的娃娃,四人共吃一盤青菜......

解決了一切內在困難還不夠,還有一堆想不到的外在難題等着。

張桂梅只是個初中老師,可校長是正科級編制,讓她當合適嗎?旁人提出了意見。華坪女高的孩子們學習底子奇差,高考出不了成績怎麼辦?後面還能繼續辦下去嗎?

我單是在熒幕外看着,什麼都不做,都覺得頭大,根本不敢想象張桂梅老師到底是怎麼熬過來的。

作爲一部傳記類型的作品,單在還原度與代入感這一項上,《山花爛漫時》絕對稱得上出色。

在很多細節方面,劇集做的相當戳人。

比如它會特意拍一段張桂梅老師拄着木棍前往學生家裡的鏡頭,但也就只拍走路。

導演深諳少即是多的道理。觀衆看到的是這十幾秒,看不到的則是張桂梅老師這十幾年不知將華坪縣內的橫斷山脈踏了多少遍。

還有一場戲,是張桂梅在遭人質疑,校長身份不保的時候,夜晚她站在學校的天台上,唱起了《紅梅贊》。

沒有偉光正的演講,沒有說什麼漂亮話,就只是在呢喃地唱着歌。

正是這場戲,讓我明白了是什麼能讓張桂梅堅持幹下去,她是一個心中有“火”的人。

我的言下之意是,《山花爛漫時》雖然講述的是一個可敬之人的故事,但它拍得足夠剋制,內斂,一切留讓觀衆自己去感受。

這是我頗爲欣賞的一點。

但只是這些,還不足以讓它拿下9.0分。更觸動人的,還在後面。

《山花爛漫時》述說張桂梅事蹟的同時,還真實呈現了大山深處女孩們的困境。

它不止拍張桂梅,還拍爲什麼會有“張桂梅”。

看劇之後會發現,在這些女孩子所面臨的現實問題面前,哪怕沒有張桂梅老師,未來的某一天,也終會有王桂梅、李桂梅老師的出現。

劇中有個女孩穀雨,14歲,被父親找媒婆三萬塊錢“賣”了出去。在父親眼裡,讀書想都不要想,家裡不養閒人,別人像她這麼大的女娃娃都奶娃娃了。如果不想嫁人就進城去打工,家裡還有弟弟要養活。

還有個女孩寧華,父母死得早,爺爺從小把她當男孩拉扯大,用爺爺的話說,別的姑娘長大了就出嫁換禮金,她這個鬼樣子媒婆都懶得賺她錢,讓她去學堂是去打發時間,賺生活費。

女孩柳細鶯,家人裡告訴她,要是能從山裡嫁到村裡,那叫可以,要是能嫁到鎮裡,那叫更可以,她家條件差,得虧她長得乖......

在這片連時間都爬行緩慢的土地上,女孩們好像生來就是爲了嫁人、換錢、生子。她們長久的人生,彷彿就只是爲了繁衍而存在。

更讓人心驚的是,連女孩們自己都覺得所經歷的一切,是正常的?!

在與穀雨談起自己的母親時,張桂梅聊到母親給家裡生了很多閨女,生下她的時候母親覺得特別愧疚,又給家裡生了個女兒。母親去世前的最後一句話是和父親說,“對不起,給你生了那麼多閨女。”哪怕到了人生的最後一刻,她還在爲沒有生個兒子而自責。

劇中還用閒筆在勾勒了一個女瘋子形象。 她是穀雨家的鄰居。 一個因丈夫離世而不知遭遇了什麼,變得精神失常的可憐女人。

直至穀雨成功考上大學離開這個家,鏡頭聚焦到這個瘋掉的女孩,穿着一身校服,抱着一本書,坐在屋頭對着遠處的大山深處,喊着,“不是我剋死我男人”。

這一幕,太震撼。

劇集會讓觀衆意識到,唯有女孩們自我意識的覺醒,纔是真正的重中之重。

就像張桂梅在劇中說的,她讓女孩們上學,不止爲提高她們的成績,還有眼界、心氣,不管女孩們未來何去何從,都要活得乾乾淨淨,漂漂亮亮。

要讓女孩們有選擇的活着,像個人一樣地活着。要讓她們走出這片大山,更要讓她們走出心裡的大山。

我們能在劇中看到太多女性們爲此所付出的努力。

比如最開始採訪的女記者,聽到張老師的事蹟,毅然決然地爲其專訪、報道,讓更多人知道這件事。

又比如張桂梅吃豆花米線的推車女老闆,無意聽到張桂梅打電話時所遭遇的困境,會悄悄把錢退還給她。

還有張桂梅年輕時遇到的女醫生。 張桂梅積勞成疾,沒有錢治病不想做手術,女醫生那句“想不想做手術不是你說了算,你趕緊回牀上去給我躺着。 我們婦聯有一百多個代表,又不是吃乾飯的。 ”她的語氣是那般嚴厲,但那話語中的溫情又是那般濃烈。

劇中的女性羣像,真正像張桂梅老師說的那樣:“女孩子是多麼 美好的生命,就應該一塵不染地漂亮,哪怕是深陷在淤泥裡,也應該是閃閃發光的。”

《山花爛漫時》的高分,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讓很多觀衆有所共鳴、觸動。

等到劇集步入尾聲,女孩們迎來高考,華坪女高也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同時也是本劇的高潮戲。

從創作角度講,蓄了近二十集的勢,一併迸發。從戲劇角度看,付出的所有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張桂梅接到電話,顫抖着雙手癱軟到地上,朋友小心翼翼地問她“誰上線了?幾個?”

當她哽咽着說出“所有人,一百個”,隨後站起來張開雙臂肆意吶喊,在大街上手舞足蹈,最終哭着、笑着,自在得躺在街道。

很燃很熱血,很好看很好哭。

劇集的整體性在這一刻得到完美體現,觀衆一路跟隨張桂梅,和這些孩子們共同前進。我們都明白,她們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也是得益於導演故事節奏的整體把控,用前面那麼多的篇幅的鋪墊,才最終能讓這一場高潮戲的呈現效果能如此之好。

開局一個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接着是層出不窮的難題,不斷引着觀衆的情緒,吊着觀衆的胃口,當觀衆的情緒蓄到頂格時,最後用一個突如其來的電話,讓所有積壓的情緒一併釋放。

說句略顯唐突的話,這和看爽劇有什麼區別?

換而言之,《山花爛漫時》的高分,絕不只是因爲觀衆的感情加成,在技法上它同樣值得讚歎。

起初有朋友告訴我說,《山花爛漫時》這個劇名或許有些文藝,有點意象化,擔心作爲主旋律題材的劇會有些嚴肅。

但只有真正看了的人才明白它有多麼流暢,好看。如果真因劇名而錯過這樣一部年度劇王級別的作品,那着實是有些太可惜。

它是那麼熱血,那麼真誠。

我真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它,並在其中找到慰藉與力量。

商務/阿樂(微信:pachongsw1)進影迷交流羣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