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病例密接者惠陽活動軌跡公佈,這些人員快去測核酸

(原標題:東莞病例密接者惠陽活動軌跡公佈,這些人員快去測核酸鍾南山最新研判!)

惠州市惠陽區衛生健康局

昨日發佈消息

排查出一名東莞病例密接者

在以下時間段有到過相關區域活動的人員,

請自覺落實防控措施

並儘快開展1次核酸檢測

近期,我市周邊多個地市接連報告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惠陽區正在加大外市密接和密接的密接的排查力度,現提醒廣大市民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防控措施不能鬆懈,關注疫情變化和省市防控政策的調整,非必要不前往疫情發生地區,儘量不離惠、不出省。現根據東莞病例的1名密接者在我區的活動軌跡排查情況,如在以下時間段有到過相關區域活動的人員,請按相應要求自覺落實防控措施並儘快開展1次核酸檢測。

6月20日:22:58-23:57在淡水龍師兄砂鍋串串香淡水二分店(白雲二路)堂食

6月21日:17:07-17:20在淡水阿威牛肉湯粉店(愛民東路)堂食;

6月20日-24日:居住在淡水東方國際

請有上述相關活動經歷的市民按照防疫要求,就近到核酸採樣點接受採樣檢測,戴好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告知醫務人員你與上述對應時間段的接觸地點。

爲了做好惠陽區疫情防控工作,請各位市民按照要求做好配合,以便我區能做到及時發現、精準管控,防患於未然。大家無須恐慌,不信謠、不傳謠。集中核酸採樣點設置情況如下:

惠州市惠陽區衛生健康局

2021年6月25日

廣東三起本地疫情形勢如何?

鍾南山最新研判!

目前廣東的本地疫情形勢該如何判斷?廣東在應對新冠病毒Delta株在國內的首次社區傳播,有哪些好的經驗?下一階段,廣東該如何做好疫情防控?6月25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受媒體採訪,對廣東的本地疫情作出最新研判。

鍾南山認爲,廣東省在防控新冠病毒Delta株在國內的首次社區傳播中,取得了較好的階段性成果。廣東積累的經驗,將對全國疫情防控都產生幫助。

鍾南山:5月21日以來,廣東發生了3起由新冠病毒變異株引發的境外輸入關聯本土局部聚集性疫情。第一起是5月21日發生在深圳鹽田區的由Alpha變異株引起的局部聚集性疫情,自6月6日以來已連續18天無新增感染個案,疫情已得到完全控制。

第二起是5月21日發生在廣州荔灣區及相關地市由Delta變異株引起局部聚集性疫情,侷限於廣州、佛山、湛江、茂名等4個地市的22個街鎮。截至6月24日,累計報告感染個案167例。

第三起是6月14日發生在深圳機場由Delta變異株引起的疫情,目前已累計報告感染個案7例,其中深圳4例、東莞3例。

深圳的Delta變異株與廣州的Delta變異株突變位點不同,是不同的來源。廣州的這次疫情可以說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深圳的還沒有真正地得到有效控制,需要高度警惕向周邊社區外溢並進一步向外地、外省擴散風險,以及在學校範圍內引起傳播的風險。

鍾南山:首先,Delta毒株與野生型的普通株比較,感染者體內病毒載量比普通株高100倍。

第二個是Delta毒株在身體內的潛伏期比較短,大概1-3天。而去年在武漢疫情中的新冠病毒潛伏期平均3-7天。

還有一個特點是Delta毒株在體內轉陰的時間也比較長。從我們在廣州的觀察,體內病毒轉陰的時間爲13-15天,少數可達20天以上,遠長於普通株的7-9天,差不多高一倍。

因爲感染者病毒載量高,這個毒株傳染性有所增強,比普通株高1倍。在疫情早期,10天內發生了5代的傳播,傳播指數達4.04-5.0。按照這樣的指數,要是我們沒有采取有效措施的話,根據模型預測,同一時期廣州大概會有730萬人被感染。

經過多次的調整防控方案,6月19日以來,廣州社區沒有新發感染,從疫情開始到實現連續“零新增”,時間不到1個月。可以說,廣州的這次疫情得到了初步有效控制。

我個人判斷,此次廣州疫情,我國在應對Delta毒株在社區傳播的第一階段戰役中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成果。

鍾南山:在學習了北京新發地疫情的有效防控方法之外,廣東根據Delta毒株感染的特點,採取了一些創新的科學管理措施。

第一,很快鎖定了傳染源,查清傳播鏈。5月21日接到報告後,當天下午,廣州就鎖定了感染來源。我們給所有病例都做了毒株的基因檢測,這個是其他地方沒做到的。通過基因檢測,我們發現病例都是首例感染的那個阿婆傳染的,傳播鏈很清楚。基因測序給我們疫情發展趨勢和如何管控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數據支撐。

第二,針對Delta毒株,改變了密接者的概念。Delta毒株病毒載量高,感染者呼出來病毒濃度大,傳染強度有所增強,所以過去的密接概念已經不適用了。過去是感染者發病前2天的家人、同辦公室的同事,在1米之內一同吃飯、開會的人,屬於密切接觸者。對Delta變異株,在同一個空間、同一單位、同一建築與感染者發病前4天曾經相處的,都是密接者。因爲概念的改變,我們分級制定了封閉、封控等不同的管控模式。

第三,廣東首次在全國建立了“黃碼”制度。通過通信大數據,調取曾去過重點區域的人的行動軌跡,並賦予黃碼,並與公安部門密切配合。黃碼人員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核酸檢測,結合“三天兩檢”“七天三檢”等措施,一定意義上可以實現更加精準監控。通過以上措施,在廣州傳播鏈的167例病例中,主動搜索出沒有症狀的有53例,佔31.7%。可以說這是很重要的創新,更有針對性,助力我們很快控制住了疫情。

第四,廣東採取了嚴防向省外溢出的措施。5月31日、6月2日,廣州、佛山先後發佈通告要求離粵、離穗、離佛人員要72小時核酸陰性,後面加碼要48小時核酸陰性。通過這樣的措施,廣東的本土疫情沒有傳到省外。毒株傳得這麼快,但我們頂住了。

第五,開展封閉封控區域的動物監測。會不會存在人傳給動物、動物又傳給人的情況?發生疫情的荔灣西關是舊城區,老鼠特別多,居民也喜歡養貓。已經有一個國外的實驗證明,新冠毒株可以傳給貓。廣東專門在那邊部署了抓老鼠,抓了70例的老鼠做咽拭子,做了30多例的核酸檢測都是陰性的。我們對貓、狗的核酸檢測都在進行,預計7月就能完成,想辦法找到所有的可能的傳染來源。

鍾南山:廣州疫情得到國家工作組及省市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採用更精準的、有重點的防控監測措施,基本在一個月內實現有效控制。第一個,我認爲有效控制不等同於長期社區零病例。在我們管控鏈範圍內,偶然有一兩例患者出現,那也還是有效控制,不能說用全部都是零才叫有效控制。但在我們管控的區域以外出現病例,則要高度警惕。

第二,對於可能再出現的Delta株感染,由於其感染強度極高,醫院的發熱門診要加強管控措施。現在全國大多數大城市包括廣州的醫院真正符合設置規範的發熱門診並不多。大多數市中心的醫院很難做到發熱門診建築間隔20米,但是也要做到嚴格地管控,應加強物理隔斷,比如發熱門診要負壓、不要有窗戶,選址相對獨立,注意選下風向的位置,與普通門診不同出入口等。

第三,廣州將一些重點人羣集中到酒店隔離,但有些普通的酒店是不符合隔離要求的。深圳和廣州接納了全國近80%的國際入境人員,境外輸入疫情可能還會不斷出現。廣州市政府正計劃建立一個佔地25萬平方米的“廣州國際健康驛站”,共設置5000個獨立房間,嚴格按照隔離的規範來設置,用來接納入境隔離人員。從長遠來說,廣州、深圳必須要搞這個。

鍾南山:現在全世界都面臨着新冠Delta毒株的流行,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這兩方面必須要建立一個新的平衡。除了嚴格遵守羣防羣控措施,還要儘快推進疫苗接種,建立羣體免疫。從以色列、美國、英國的情況來看,疫苗接種後,病毒感染率明顯降低,所以建立羣體免疫迫在眉睫。

國產疫苗對Delta毒株有沒有用?從實驗室的結果來看,整體來說,我們國內最常用的三種疫苗對Delta毒株還是有保護作用的。

廣州通過觀察感染者及密接者的接種疫苗效果發現,完成全程免疫接種的預防效果明顯,預防密接接觸者感染的效果爲69%,預防發展爲肺炎的效果爲73%,預防重症效果達95%以上。廣東省的數據顯示,接種了兩劑疫苗的密接者,疫苗對預防發病的保護力近60%,預防肺炎的保護力近80%,沒有患者轉爲重症和危重症。

不管是實驗室結果還是真實世界的第一手資料,都說明現在我們的國產的最常用的疫苗對Delta毒株還是有效的,所以我現在是很明確地給大家回答,大家應該打疫苗。我們疫苗的保護率70%,這就需要80%以上的人羣接種疫苗才能建立免疫,目前還有差距,我們要加大對疫苗的接種力度。

鍾南山:目前印度有新冠病毒的各種毒株,就像一個混合器,要是沒有采取很有力的措施的話,病毒可能不斷產生變異,病毒傳播得越多,突變機會也越大。因此,各國都要儘量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

另一方面,就是要針對變異毒株,來研發相應的疫苗。我是鼓勵各個類型的疫苗都要開發針對Delta毒株的疫苗,看哪種有更強的保護性。工藝都是成熟的,把抗原改一改,不會很困難。

鍾南山:我不認爲還需要延長隔離時間。絕大多數的新冠病毒潛伏期還不長,如果入境時的隔離觀察時間再延長,弊大於利,會給我們與國外的溝通和交流帶來更多困難。我們可以加強來自高危國家的入境人員在隔離時間內的健康監測頻率,這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鍾南山:預計內地與香港恢復通關會比較快,因爲最近香港沒有出現社區傳播,疫情控制得比較好,預計應該在7月份能夠有限通關。至於國際的話,我就覺得沒法預測。“一隅不安,舉世皆危”,要是其他國家疫情控制不好,永遠也打開不了國門。我希望能依靠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力量,實現疫苗共享,只有多方的共同努力纔可以恢復正常的國際交流。

來源:惠州頭條客戶端、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