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齊/消失的新年:韓國春節受難史

韓國人過年期間長輩同樣會在小孩拜年後給壓歲錢。(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文/董思齊

如同臺灣,從除夕前一天傍晚開始,韓國通往地方的快速道路塞滿着返鄉旅客,各大車站亦擠滿着準備返鄉之人潮

被稱爲「民族大移動日」的春節(설날)連休假期,對於韓國人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兩個民族節日之一(另一個則是中秋(추석))。

韓國人有多重視這兩個節日,我們從放假的天數中便可得知。韓國至今並沒有全國統一的休假規定,一般而言,私人機構是參照官署公家機關)之規定來放假。根據2013年修正的韓國《官公署公休日相關規定》第二條之規定,目前韓國的官定公休日包括了:1. 禮拜日2. 國慶日中的3.1節、光復節、開天節與韓字節;3. 1月1日4. 除夕、初一、初二(陰曆12月最後一天、1月1日、2日)5. 刪除(2005.6.30)6. 釋迦誕辰日(陰曆4月8日)7. 5月5日(兒童節)8. 6月6日(顯忠日)9. 中秋節前一日、中秋節、中秋節後一日(陰曆8月14日、15日、16日)10. 12月25日(基督誕辰日)10之2.依據「公職選舉法」第34條,依任期完了而選舉之選舉日11. 其他政府休息指定之日

也就是說,除了禮拜日以及選舉日之外,韓國官方固定的休假日總計15天,即使被列爲「國慶日」(國家慶祝之日)也不一定會放假。依據《國慶日相關法律》,目前韓國有5個國慶日,分別是「31節」(3月1日,紀念三一獨立運動)、「制憲節」(7月17 日,紀念1948年韓國第一部憲法的制定)、「光復節」(8月15日,紀念脫離日本帝國殖民而獨立)、「開天節」(10月3日,又稱『民族奠基日』,紀念傳說檀君於公元前2333年建立檀君朝鮮的節日),以及「韓字節」(10月9日,紀念世宗大王創造韓國文字)。其中「制憲節」放假至2007年爲止,而韓字節在1949年開始到1990年爲只有放假之後停止放假,到2013年時才又再次恢復。

一般來說,韓國的公休日遇到週末時並不補修,但「春節」、「中秋節」與「兒童節」若遇到其他公休日(禮拜天,兒童節則是禮拜六或日),則會在下個週一補休一天。而由放假的天數以及補休的規定,我們可以知道「春節」與「中秋」這兩個「民族節慶」在韓國社會的確受到了非常特別之待遇。

然而,目前春節能有連休,並不是在大韓民國建立之初便獲得如此穩固之地位

▲韓國人過年期間會玩「投壺」遊戲,參與者在一定距離外往投壺中投出箭桿,數量多者勝利,亦被韓國人視爲「民俗遺產」。(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根據《韓國歲時風俗辭典》的整理,韓國陽曆制度的投入乃是1894年至1896年,歷經連續3次的改革嘗試,在「大韓帝國」成立之後才得以正式投入之制度。而這正是清日甲午戰爭日本戰勝後,朝鮮脫離中華帝國,轉而受到日本影響的重要制度改變之一。只是雖自大韓帝國高宗即位之後陽曆1月1日開始放假,但韓民族仍舊沒有完全放棄傳統的過年習俗,依舊在陰曆1月1日進行祭祖與拜歲,以及吃年糕湯等傳統民俗活動。

然而,日本爲了希望能改變韓國的傳統民族習俗,一方面自1907年純宗即位後,便開始禁止包括春節與冬至等節日時的民俗活動;而在殖民開始之後,亦強化對於廢止春節的各式宣傳。

1928年1月時「東亞日報」的社論即提到,同時過陽曆新年與農曆新年是所謂的「二重過歲」(이종과세),此爲「二重課稅」的同音詞,以此論證過兩次年是不正常且浪費的行爲;而「舊正」(和式漢字的『舊正))則是守舊落伍的行爲,「新正」纔是新時代應該過的節日。

只是,即便韓民族脫離了日本殖民統治,傳統春節的地位仍舊無法恢復。

光復後的韓國第一共和時期,在李承晚主政之下,以大統領令將陽曆1月1日、「三一節」、「制憲節」、「光復節」與「開天節」等國慶日,以及「植樹節」、「韓字節」、「中秋節」與「聖誕節」指定爲公休日。

對於親美同時爲基督徒的李承晚總統來說,陽曆過年是世界各國通用的習俗,因此爲能趕上世界各國,有必要以陽曆新年來取代傳統的春節。

而在李承晚總統因「四一九學生革命」垮臺之後,雖然春節曾短暫回覆其地位,但隨着朴正熙將軍軍事政變,韓國又恢復對春節的打壓。

表面上反日,但實際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朴正熙總統上臺之後,除停止春節的加班列車,以阻止勞工返鄉過節之外,甚至在1970年代推動其永久執政的第四共和「維新憲法時期」,還曾下令減少春節前後年糕的販賣量,希望能廢除「舊正」並落實圖強的「新村落精神」。

雖然在威權統治時期的大韓民國政府,出於改革圖強的心態,希望能完全廢止舊曆年,因而規定春節不放假,只有陽曆過年時放4天連假,但韓國始終無法像日本一樣,以新曆年取代舊曆年。

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一開始希望消滅這個習俗的,乃是日本帝國的殖民統治,所以即便後續的威權獨裁政權提出革新圖強之理由,但韓國人實在難以接受以陽曆年取代陰曆年的作法。也因此,各種爭取過春節的手段,在威權統治時期亦被視爲反對威權獨裁的行動表現之一。

▲韓國人會在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湯,代表着迎接太陽的光明,也代表着辭舊迎新、萬物更新之意。(圖/維基百科)

然而,在朴正熙總統遇刺,1980年代全斗煥將軍主政之後,隨着民主化意識的高漲,每年接近陰曆過年時,韓國國務會議便不得不討論,是否今年的舊曆年要放假。

出於強化民族自尊心並以此鞏固政權之動機,全斗煥政府在1985年開始決定將春節指定爲「民俗之日」,並將之列入公休日之中。不過,其做法是在陰曆1月1日放假一天,並將原來在陽曆1月日的4天連休縮短爲3天。自此,「二重過歲」正式法制化,韓國人在陽曆1月1日與陰曆1月1日都獲得了假日。

但這樣的改變,仍舊無法滿足韓國民衆對於恢復傳統年節的要求。因此在1987年實現民主化之後,自1990年起,韓國春節終於恢復原有之傳統名稱,同時亦獲得連休3日的地位,反倒是陽曆新年的1月1日變成只能休假一天。而春節因有3日連休,重新成爲韓國民衆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假期之後,也終得結束其近百年被打壓的受難歷史。

好文推薦

董思齊/年度成語,一窺韓國社會

董思齊/貪腐無間道:韓國總統悲劇性格的制度分析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董思齊,現爲臺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臺灣東北亞學會副秘書長、臺師大東亞系兼任助理教授、真理大學人文資訊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專長臺韓比較研究」、「韓國文創產業政策」與「東北亞政經發展」。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