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石牡蠣又傳大量死亡 蚵農盼補助

嘉義縣東石網寮沿海一帶放養牡蠣傳出大量死亡災情,蚵農每天從海里載回死亡牡蠣,再集中堆置在堤防岸邊,由縣府農業處統一回收。。(呂妍庭攝)

嘉義縣東石鄉網寮一帶養殖牡蠣傳出大量死亡災情,據瞭解,蚵農受損程度不一,部分喊受損逾半,甚至更多,推測與氣候、水質溫度和蚵螺有關,蚵農已向縣府農業處反映,盼比照農產品給予天然災害救助,農業處將委請水產試驗所專家實地瞭解、調查,並請蚵農將死掉的牡蠣集中堆置在網寮漁港堤防邊,以利後續回收處理。

8月東石鄉近海養殖牡蠣爆發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當時經漁業署、農業處勘查、瞭解,初步推測是牡蠣天敵「蚵螺」肆虐造成,時隔3個多月又傳災情,且以網寮一帶放養蚵棚死亡率最高,其他地區也有零星案例。

東石網寮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戴士瑋說,今年牡蠣死太多,蚵農收成剩不到3成,一整年的心血都泡湯,推測與氣候、水質溫度和蚵螺有關,既然天然災害農業都能補助,應該也能補助漁業,這樣蚵農才能生活。

縣府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說,網寮一帶的牡蠣養殖主要是放養到中蚵就賣到臺南,近日將進入新的養殖期,蚵農開始收成、布苗,自上週起陸續通報牡蠣死亡,雖近年屢有牡蠣不明死亡,但蚵農反映今年死亡比例更高,已聯繫水試所實地瞭解,漁業科也請蚵農將牡蠣集中放在港區堤防邊,目測數量已多達上萬噸。

張建成指出,水試所今年針對雲嘉南海域執行牡蠣養殖區監測計劃,進行水環境資料、牡蠣成長監測及分析,並在4月、5月和8月進行採樣,前3次採樣水質數值皆符合海保署標準,加上牡蠣對環境變化較敏感,許多改變都可能造成死亡率提升,致死成因很多,很難直接歸因於某因素,需追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