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建議上調起徵點,日經指數首次漲破4萬點 | 財經日日評

點擊上圖▲立即訂閱

用數據深挖行業機會

讀懂2024潛力行業

1月中國佔世界新能源汽車份額66%

3月3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稱,2024年1月份全球汽車銷量達到671萬輛,新能源汽車達到106萬輛,燃油車銷量總佔比相對下降。 由於春節因素,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低基數高增長進一步穩定全球增速。 2024年1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佔比世界新能源汽車份額66%,佔比爲全球第一。

2024年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超強,在東南亞和歐洲市場表現很好,這也是中國產業鏈強大,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和出口的雙增長。2023年,全球燃油車與新能源車銷量達8901萬輛,其中新能源車銷量爲1429萬輛,中國大陸製造的新能源車銷量爲887萬輛,大幅超越歐洲和北美洲。(綜合證券時報)

|點評|中國新能源車產業蓬勃發展,成爲中國出口產品中一張靚麗的名片。中國新能源車價格和車型覆蓋區間較廣,智能汽車的概念也比較新穎。相比於老牌知名車企,品牌溢價相對較低,中國新能源車得到全球多國消費者喜愛,在歐美等傳統汽車強國市場中也開拓出一片天地。

在銷量一路增長的背後,是中國新能源品牌多數尚未盈利的尷尬局面。國內新能源車賽道已經較爲擁擠,車型同質化的情況時有發生,從去年開始價格戰幾乎就沒有停過。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對中國汽車產業已經發出“堵截”的信號,這在未來會不會成爲中國汽車產業出海的巨大障礙,需要保持關注。

香港樓市“撤辣”首個週末銷售火爆

3月4日消息,在樓價下跌、交投量縮減的背景下,香港推行了14年的樓市“辣招”全面撤銷。 “撤辣”後首個週末,香港房地產市場信心回升,一二手房成交均明顯上漲。 在業內看來,香港樓市全面撤辣,將有助市場迴歸正常流通量,同時,預計受撤辣刺激,首季度將迎來成交小陽春。

2月28日,中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4至2025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其指出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俗稱“辣招”),即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澎湃新聞)

|點評|早年間香港推出樓市“辣招”,意在通過提高交易成本來打擊短炒行爲、抑制外來需求等。不過,在眼下當地樓市量價齊跌的背景下,“辣招”非但沒有必要,而且抑制了樓市的流動性。僅僅一個星期,“撤辣”措施就發揮了積極效果。

就樓市而言,降低交易成本,對短期內刺激市場會有一定作用,但從長遠來看,還需要源源不斷的“活水”,也就是真實需求的存在。只要當地保持人員和資本的流動,就能保持樓市的活躍度。所以,香港在吸引外來人才方面,門檻已經開始大幅降低。這些措施,相信能給當地經濟和樓市注入新的新鮮血液。

董明珠建議個稅起徵點上調至1萬元

3月4日消息,董明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關於提高工人個稅起徵點,我今年還是要提,我們5000元起徵點已經好多年了,現在確實要提高了 。 ”具體而言,她提出,可將個稅起徵點由5000元/月提升至10000元/月,在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分級最高檔96萬元/年的基礎上增設一檔200萬元/年(對應稅率50%—55%),同時進一步優化調整超額累進稅率的層級、級距,促使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

自2003年起,董明珠已經連續5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據統計,在她歷年提交的兩會建議中,關於個稅起徵點的建議被多次提及。今年不僅董明珠提到了有關個稅起徵點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也建議將個稅起徵點提升至8000元,增加普通收入人羣的實際收益,提振消費信心。(澎湃新聞)

|點評|如果可以提高個稅起徵點,大量“打工人”的月收入將得到些許提升。現行的5000元個稅起徵點是在2018年制定,至今已經過去6年時間。並且,個稅僅佔中國稅收比例的7%左右。提高個稅起徵點,相當於讓利於民。比起補貼、消費券等提振消費的途徑,增厚居民收入對消費的提振效果往往更爲有效。

提 高個稅起徵點具有普惠性,不過大部分普通職工在減去專項附加扣除外,實際每個月需要繳納的個稅並不多。所以,同時還應減輕企業稅負,繼續優化營商環境,從而產生更多工作崗位需求,提升職工薪酬的平均水平。

人大代表建議促進90後參與個人養老金

3月4日消息,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帶來了一份《關於促進年輕人蔘與個人養老金配置的建議》。 周燕芳表示,在中國當前的老齡化社會背景下,推動年輕人羣積極配置個人養老金顯得尤爲重要。

周燕芳表示,2023年個人養老金賬戶累計開立達5000萬戶,參與人數已達2022年全國納稅人數的76.8%。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年輕人尤其是90後雖然在開戶人數上佔到整體的30%,但在參與配置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繳存和投資時均有所顧慮。周燕芳建議,在保障資金安全和有效管控的前提下,建議增加個人養老金提前取出的條件,以滿足參與人在發生重大變故及特殊場景下的應急資金需求。(彭拜新聞)

|點評|對於年輕人來講,養老的話題相對遙遠,不那麼關注也屬正常。養老金如此,作爲新鮮事物的個人養老金也是如此。從整體來講,如果年輕人不積極參與社保、繳納養老保險,若干年後養老保險的可持續性堪憂。而作爲養老保險的補充,要讓年輕人重視起來,更需要輔以靈活和彈性的制度設計。

正如周燕芳所說,90後的工薪階層,本來可能都不需要繳納個稅,交了個人養老金後,如要提取反而須繳納3%個稅。這當然不利於提高年輕人蔘加個人養老金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除了要增加提取個人養老金的場景,更重要的是,提高個人養老金的收益,讓年輕人感受到這個制度的實在好處。

OpenAI迴應馬斯克起訴

3月4日消息,在OpenAI的一份內部備忘錄中,公司高管對馬斯克的指控提出質疑,並表示這是對自己不再是公司的一員感到不滿。 OpenAI CEO山姆·奧特曼在備忘錄中稱,馬斯克是他的英雄,並表示懷念以前的馬斯克。 但他也表示,公司的使命仍在繼續。

此前,馬斯克向舊金山高等法院提起訴訟,以違反合同爲由起訴OpenAI和奧特曼。馬斯克在訴訟中表示,奧特曼和OpenAI違背了這家AI研究公司成立時達成的一項協議,即開發技術以造福人類而不是利潤。馬斯克認爲,GPT-4是一個AGI(人工通用智能)算法,所以OpenAI已經實現了AGI,因此這超出了和微軟協議的範圍,這項協議僅適用於AGI出現之前的技術。(澎湃新聞)

|點評|感受到人工智能技術未來或許將出現不受控制的發展,馬斯克和奧特曼成立了非盈利機構OpenAI,希望將AI的前沿技術開源給全球企業。 隨着OpenAI技術的不斷突破,日益增多的研發費用讓商業化成爲OpenAI不得不考慮的方向,馬斯克和奧特曼對機構未來的發展出現分歧。 這是OpenAI的上半場。

而如今,OpenAI的技術不再open,人工智能的前沿技術也就被關到了黑箱當中。 這完全與馬斯克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馳。 所以,OpenAI的下半場,或者說人工智能技術的未來會走向何方,誰也不知道。 這可能是馬斯克最擔心的地方。

OPEC+同意減產延長至6月末

3月4日消息,OPEC+已將自願減產100萬桶/日的協議再延長3個月至今年6月底,以提振仍處於低迷狀態的油價。 自1月份最新的自願減產協議生效以來,OPEC+的綜合產量目標已下降了約220萬桶/日。

公告稱,沙特的原油產量將保持在約900萬桶/日,直至6月底。另根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表示,俄羅斯將在6月底之前每天削減47.1萬桶的產量和出口供應。一季度俄羅斯自願將供應量減少50萬桶/日。(華爾街見聞)

|點評|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整體呈現震盪上行趨勢,3月4日WTI原油一度突破80美元關口,創出近4個月的新高。 短期決定原油價格走勢主要有兩個因素。 一是產能變化,通常減產可以提升價格,此次OPEC+同意延長自願減產時間,從預期和情緒上對油價有提振。 二是地緣局勢,中東與紅海地區局勢反覆,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油價上行有支撐。

除了利好,也有利空油價的事件。 如沙特大幅下調2月原油官方銷售價、美國商業原油庫存繼續環比增加、美聯儲降息預期推遲等,這些因素會讓短期原油價格走勢承壓。

日經225指數歷史首次漲破40000點

3月4日消息,日經225指數開盤突破40000點關口,爲歷史首次,日內漲0.92%。 最終收盤上漲0.50%,報40109.23點,續創歷史收盤新高。

上週末,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宣佈正式結束通貨緊縮。此前,日本經濟跟通貨緊縮進行了20多年的鬥爭。當下,投資者最爲關注的是,一旦日本宣佈克服通縮,加息時點將成爲焦點,而這將是日本央行2007年以來首次加息。而貨幣政策的轉變,將對當前火熱的日本股市,帶來重大影響。(每日經濟新聞)

|點評|去年日本股市就已經走強,日經225指數全年上漲28.24%,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估值低。 MSCI日本指數未來12個月的遠期市盈率僅爲14.1,低於MSCI全球指數的17.4和MSCI美國指數的20.1。 二是外資。 在日元持續貶值的背景下,外資不斷流入,近期成交量約佔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三分之二。 其中,“股神”巴菲特早在2020年就建倉了日本五家主要商社的股票,並在2023年增持,近期表示還要進一步加碼。

展望後市,估值和流動性是跟蹤的核心。 先看貨幣政策轉變帶來的流動性變化對股市的影響。 還有通過歷史經驗看,日本經濟與美國經濟關聯度較高,這也同樣影響着股市的走勢。

週一兩市探底回升滬指漲0.41%

3月4日,市場全天震盪反彈,創業板指領漲。 盤面上,AI概念股持續活躍,其中液冷服務器概念股集體大漲,算力概念股震盪走強,CPO概念股盤中衝高,醫藥股早盤拉昇,CRO方向領漲。 三胎概念股午後異動。 下跌方面,氫能源概念股陷入調整,一體化壓鑄、氫能源、水泥、免稅等板塊跌幅居前。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3100只個股下跌。 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10771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218億。 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70.61億,其中滬股通淨賣出23.12億元,深股通淨賣出47.48億元。

截至收盤,滬指報3039.31點,漲0.41%,成交額爲4617億元;深成指報9438.24點,漲0.04%,成交額爲6154億元;創指報1834.83點,漲0.59%,成交額爲2678億元。(財聯社)

|點評|周 一滬指續創本輪反彈新高,個股普漲的局面卻暫時熄火。從板塊上看,兩市避險情緒升溫,黃金、醫藥板塊全天走高,地產方向產生分歧,由於頭部房企債務展期進程受阻傳聞影響,房企類個股普遍回調,家電方向依舊漲幅居前。市場對於重要會議中提振地產方向頗有期待,卻又不確定本輪地產週期內哪家房企能夠笑到最後。

從整體上看,微盤股領跌,大盤股重新成爲支撐指數的主力,業績尚可盤子適中的中盤股得到部分資金青睞。 隨着重要會議開幕,新一輪的市場熱點即將產生,在此之前,各路資金進入籌碼整理期。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主編|何夢飛

大師思想領教營書單出爐

掃碼添加好友▼免費領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