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大幅提升分紅比例,滬指再次跌破2800點 | 財經日日評

用數據深挖行業機會

讀懂2024年色彩趨勢

LPR連續5個月維持不變

1月22日,央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最新LPR報價:1年期品種報3.45%,5年期以上品種報4.20%,兩項利率均上月持平,LPR已經連續5個月維持不變。日前,人民銀行對LPR報價行名單進行了調整,較此前增加了中信銀行和江蘇銀行,總數由18家擴容至20家。

儘管LPR未降,但並不意味着按揭利率不會下降,截至2024年1月中旬,百城中60城首套房貸利率已進入“3時代”,專家預計,適度降低居民房貸利率是房地產政策重點,但5年期以上LPR報價大幅下調的可能性不大,未來監管層更傾向於下調首套房貸和二套房貸利率下限。(綜合央行官網)

|點評|LPR價格調降預期遲遲得不到兌現,結症還是在銀行的收支平衡上。本月15日MLF利率未做調整,就已經預示了LPR大概率也不會進行調整。儘管元旦前六大國有銀行就已經調降了存款利率,但僅僅過去一個月的時間,對銀行業利潤的提振作用尚不明顯,再加上按揭利率的不斷走低,銀行業利潤的修復情況較爲有限。

但是,LPR的定價不僅僅影響銀行業的利潤,作爲貸款利率的重要參考指標,LPR的動向和整個實體經濟息息相關,對於市場預期也有很大影響。從2023年的宏觀數據上看,國內經濟尚未擺脫修復階段,各行各業間復甦的步伐也並不一致,十分需要金融部門讓利,給予實體經濟更大力度的支持。

快遞公司全年增速分化明顯

1月21日消息,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1320億件和1.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5%和14.5%,創歷史新高。2023年,順豐速運物流業務全年營業收入最高,爲1911.49億元,同比增長9.7%。圓通全年快遞產品收入爲511.24億元,同比增長13%。申通全年快遞服務業務收入爲390.99億元,同比增長19.9%。韻達快遞服務業務收入爲446.11億元,同比下滑2.6%。

除了申通,2023年2月以來,韻達、圓通等快遞公司的單票收入也處於下滑中,行業面臨新一輪價格競爭的危機。有業內資深從業者表示,總結2023年快遞行業的變化,“行業越來越卷、派費越來越低、要求越來越嚴”。(第一財經)

|點評|快遞行業是2023年國內少有的快速修復的行業之一,但快遞巨頭們增收不增利卻成爲普遍現象。2023年電商行業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價格戰,電商平臺追求低價的壓力轉移到下游快遞行業,迫使快遞業單票價格持續回落。同時,由於快遞行業壁壘並不高,各家巨頭前期規模擴張,極兔、菜鳥的入局加劇了行業競爭。

面對現狀,不少快遞公司試圖尋求港交所上市,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補血”。並且,快遞巨頭們也在加速出海業務的佈局,試圖尋找新的增量。快遞行業的“排位賽”重新打響,業務間的差異化競爭或將成爲未來快遞業的發展方向。

預製菜國標報送稿出爐

1月22日消息,預製菜國標報送稿 近日 已經出爐,最快的話半年內便會有結果。其中最大的亮點是禁止添加防腐劑,同時必須冷鏈運輸。

據瞭解,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參與了本次預製菜國家標準體系的構建及相關標準制訂。該所所長王鳳忠表示,國標歷經近一年調研,並在行業內進行過多次徵求意見,最終於2023年年底形成報送稿,送審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中國新聞週刊)

|點評|預製菜國標,事關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對行業市場主體影響甚大。近年來,預製菜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與此同時,相關行業亂象也層出不窮,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比如說去年的“預製菜進校園”事件,就受到了廣大家長羣體的反對。最後教育主管部門出來表態稱,預製菜不宜推廣進校園,這才告一段落。

作爲新興行業,預製菜的國家標準一直存在缺位。此前預製菜並不是沒有標準,但這些標準多屬於行業層面,而非國家層面,在規範性上還有所欠缺。此次國標的出臺,或將補上相關方面的漏洞。報送稿的兩大看點中,禁止添加防腐劑,是對有關“防腐劑”爭議的有效迴應;必須冷鏈運輸,則提高了行業准入門檻,能夠加快不規範“小作坊”的出清速度。

保利發展大幅提升分紅比例

1月22日消息,2023年新晉房企銷售“一哥”的保利發展,大幅提升分紅比例,2023年度到2025年度現金分紅佔當年淨利潤比例均不低於40%,由此測算將要實施的2023年度分紅派現不低於48億元。

保利發展同時披露了2023年業績快報,雖然營收保持較高增速,然而淨利潤卻出現下滑,尤其是2023年四季度罕見出現季度虧損。公司表示是由於項目毛利率下降,以及對部分項目計提資產減值。作爲地產央企,保利發展超越碧桂園和萬科,奪得2023年銷售額第一。不過,公司股價也扛不住整個板塊的調整,2023年9月以來一路走低,至今跌幅達38.72%。最新收盤價爲8.72元,總市值爲1044億元。(中國基金報)

|點評|即使是地產銷售第一名,保利發展的日子也顯然不如以前好過。從業績快報可以看到,雖然營業收入有20%以上的增幅,但是淨利潤卻下滑30%左右,地產行業的寒氣還是或多或少傳導到了保利發展的身上,公司的股價未能倖免,隨着地產板塊一路走低。

在一衆地產企業中,保利發展確實屬於“尖子生”。銷售規模第一,在手的現金流領先同行,負債結構也處在行業較低區間,確實是有給出高分紅的底氣。只不過,這與保利作爲央企坐擁政策便利也不無關係。面對“三道紅線”和融資政策,資產負債結構越好的企業,越能夠構築更深的護城河。從這個角度講,對待國企或民營地產公司,如果能夠真正一碗水端平,或更有利於這個行業度過寒冬。

OpenAI籌劃自己製造芯片

1月22日消息,近日OpenAI首席執行官 山 姆 · 阿爾特曼 正在與全球投資者洽談,希望能籌集數十億美元, 成 立一家芯片製造公司 , 打造出一個製造半導體的工廠網絡。

據悉,OpenAI希望擺脫對美國芯片廠商英偉達的依賴,實現供應多元化。不過,談判仍處於早期階段。一些知情人士透露稱,該項目涉及與多家頂級芯片製造商合作,建成的製造工廠網絡將覆蓋全球。單單建設一個最先進的半導體制造工廠就可能需要數百億美元,創建這樣規模的製造工廠網絡將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資金。(澎湃新聞)

|點評|OpenAI要做的不是自研芯片,而是自己生產芯片,也就是自己去組建供應鏈,最終實現對芯片生產的主導權。這當然是針對英偉達而來。隨着生成式AI的蓬勃發展,以OpenAI爲領導者的企業對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也水漲船高,然而,要滿足需求,幾乎無法繞開英偉達等頭部企業。

目前的算力芯片價格一路攀升,導致OpenAI面向英偉達的議價權越來越弱。另外,芯片的短缺情況在短時間內也很難緩解,過度依靠英偉達供貨,終究是受制於人,公司的發展會被芯片的供貨量制約。不過,哪怕只是想提高話語權,自己去籌備成立一家芯片製造公司,需要付出的成本非常大,時間週期也很長,短時間內也並不比外採划算。OpenAI能否如願以償,還是一個懸念。

蘋果MR新品預訂迅速售罄

1月22日消息,近日蘋果Vision Pro在美國官網開啓預購,在預訂開始5分鐘內,蘋果的服務器就被大量的預定需求擠爆,很多用戶稱訂單無法處理。 開訂18分鐘後庫存就已售罄,開訂2小時後,發貨日期已經排到3、4月份。

根據蘋果官網消息,256GB版本的售價爲3499美元,512GB版本的售價爲3699美元,1TB版本售價爲3899美元。在eBay平臺,已經出現溢價60%出售的現象。而在國內,某電商平臺的代購價在3.5萬元至7萬元,並且無法保證首批貨源及第一時間帶回。(綜合和訊網)

|點評|蘋果的Vision Pro給電子設備帶來了更多的想象力。在近十年智能手機浪潮之後,手機這類設備的創新已經陷入停滯了,即使是更豐富的生態系統、更多花樣的屏幕,也很難帶來根本性的革新。而Vision Pro作爲劃時代的產品,自然備受市場矚目。

不過,如果定位於個人設備,目前Vision Pro的定價仍然偏高。而且,除了市場的價格預期,蘋果還要面對其他新型設備的競爭。近日初創公司Rabbit推出的手持式AI硬件R1,首批萬臺設備也迅速售罄,即使不在同一個細分賽道硬碰硬,也給Vision Pro帶來了不小隱形的壓力。

30年期國債期貨價格刷新歷史新高

1月22日,國債期貨多數上漲。 截至收盤,30年期國債期貨報收103.680元,上漲0.760元,漲幅爲0.74%,收盤價刷新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 10年期國債期貨報收103.125元,上漲0.155元,漲幅爲0.15%; 5年期國債期貨報收102.600元,上漲0.060元,漲幅爲0.06%; 2年期國債期貨報收101.208元,與前一交易日持平。

近期股市偏弱,“股債蹺蹺板”效應顯現,國債收益率整體小幅下行。有機構觀點認爲,風險偏好下降導致債市配置需求增加,也對債券收益率下行形成一定助力。也有機構分析稱,市場博弈貨幣政策寬鬆預期時間較久,市場已充分消化此利好,後期在無新增利好因素出現的情況下,國債期貨再創新高動力不足。(第一財經)

|點評|國債期貨本輪上漲,並非由國債市場自身所推動,A股市場的持續回調是國債期貨快速上漲的主要原因。在降息預期的推動下,國債市場的牛市行情幾乎延續了整個2023年。然而,近期股市持續調整,導致市場產生了濃厚的避險情緒,極低風險的國債成爲部分投資者追捧的對象。

事實上,由於A股市場的持續回調,產生的外溢效應不僅體現在國債期貨上。風險偏好相對較高的投資者紛紛涌入海外市場,日經ETF連續數日保持高溢價,美國市場也成爲資金搶購的對象,一支面臨清盤風險的“迷你基”美國50ETF甚至出現了單日漲停。如果投資者的投資需求未來仍然難以得到滿足,或將出現更多非理性的投資行爲。

週一兩市低開低走滬指失守2800點

1月22日,市場全天低開低走,三大指數均跌超2%再創調整新低,滬指收盤失守2800點。 此外中證1000指數跌超5%,中證1000期指多個遠期合約盤中觸及跌停。 盤面上,無上漲板塊,銀行、券商等金融股相對抗跌,CPO概念股開盤衝高,“華字輩”概念股繼續活躍。 下跌方面,遊戲、傳媒股展開調整。 總體上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近5200只個股下跌,上漲個股不足200只,逾200股跌超9%。 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7940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1274億。 北向資金全天淨買入10.47億,其中滬股通淨買入7.39億元,深股通淨買入3.09億元。

截至收盤,滬指報2756.34點,跌2.68%,成交額爲3599億元;深成指報8479.55點,跌3.50%,成交額爲4341億元;創指報1666.88點,跌2.83%,成交額爲1747億元。(財聯社)

|點評|LPR降息預期落空,市場信心達到冰點,成爲兩市深度回調的導火索。從盤面上看,北向資金情緒保持穩定,富時A50也明顯強於A股一衆指數。滬深300ETF成交量再創新高,然而臨近尾盤,“神秘資金”入場速度減緩後,托盤力量減弱,兩市迅速切換至恐慌狀態,回調幅度迅速加深。權重股得到少量資金呵護,產生的虹吸效應讓大量中小盤股陷入缺乏流動性的窘境中。

當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採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穩市場、穩信心”。目前,市場信心長期處在等待提振的狀態,急需霹靂手段來扭轉市場預期,以防止恐慌情緒的進一步蔓延。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主編|何夢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