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進補有巧思!大貓食量增加50% 鱷魚吃太多「食物易腐敗」

非洲獅。(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寵物小組綜合報導

天氣冷颼颼,食慾也大增,但可不代表「吃越多越好」!臺北市立動物園每年入秋後,就會根據不同動物的生理特性,開始調整食譜份量食材種類。以大型貓科動物來說,冬季食物量比夏季多了約50%;但對兩棲爬蟲動物而言,吃太多反而會導致食物長時間滯留在消化道內,容易腐敗變質影響健康。(即時接收毛毛軍團訊息!快加寵物雲Line)

紅毛猩猩也要保暖禦寒。(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臺北市立動物園指出,野生動物們不像人類一樣,可以等到真正感覺寒冷之後,纔開始翻箱倒櫃地將厚重的衣物找出來穿上,因此園方每年都提早在入秋時,便啓動各項禦寒措施。在寒冷的季節裡,大多數的哺乳類動物抵禦寒冷最好的方式,就是從食物中獲取更多的能量。(ETtoday寵物雲有IG了,快按追蹤)

孟加拉虎屬於大型貓科動物,冬季會增加約50%的食物量。(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哺乳類動物在寒冷的時候,爲了保持身體機能穩定運作,會產生顫抖的反應,以藉此燃燒儲存體內脂肪的能量,維持體溫,因此在冬季正式來臨之前,照養團隊就會開始逐步增加部分動物們每天的食物份量,像是食肉目的大型貓科動物,冬季增加的食物量,相較於夏季平均多了約50%。至於部分食量較小的動物,可能無法短時間大量進食,就得提供其他熱量較高的替代食材,這2種方式的終極目標,都是希望在天氣變冷之前,能夠讓動物們儲存足夠的脂肪,以安穩度過寒冷的冬天。

草原巨蜥冬季時腸胃臑動速度變慢,如果吃進過多的食物,反而影響健康。(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不過,並非每一種動物都可以在冬季時大快朵頤一番。當環境溫度轉冷時,兩棲爬蟲動物身體的代謝機能會下降,腸胃臑動的速度開始變緩慢,這時如果吃進過多的食物,長時間滯留在消化道內,食物容易腐敗變質,反而影響動物的健康。舉例來說,爲了讓馬來長吻鱷能夠儲備足夠的脂肪與能量,在每年9到10月間保育員會增加餵食的次數,一旦進入冬季後,馬來長吻鱷的活動量會減至最低,因此在10月到隔年4月間,保育員也就不需要餵食牠們了。

▲入冬後,馬來長吻鱷的活動量會減至最低。(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