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副校長朱景鵬:中歐談成投資協定 中美歐有合作空間

東華大學副校長朱景鵬。圖/翻攝自東華大學網站

中歐30日終於完成歷時七年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專研中歐關係的東華大學副校長朱景鵬表示,對歐盟來說,在中美於2020年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歐盟對中歐投資協定最大的期待,是歐盟可以取得的公平貿易環境類同中國美國談定的貿易條件環境。從中國角度看,則是想獲得歐盟認同其市場經濟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朱景鵬指出,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指定的國安顧問蘇利文推特推文「模糊又有彈性」,包括美國新政權在內的美、中、歐三方都是多邊主義,有共同的理念,或許會在更高的層次上取得合作

談判始於2013年的中歐投資協定,2020年底在中歐共同推動下明顯加快磋商腳步,基於未來還需經過歐盟各成員國國會同意、歐盟未來一年觀察中國實際落實情況因素,是否真的會實施還有待觀察。

朱景鵬30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這是雙方各取所需的結果,從中方角度看,中國是想獲得歐盟認同其市場經濟地位。因以俄羅斯爲例,俄羅斯於2002年先後獲得歐美認同其市場經濟地位,但中國自1999年加入WTO至今始終沒有被認同爲市場經濟,對中國來說很「弔詭」。對歐盟來說,是可以取得的公平貿易環境,是類同於中國跟美國談定的貿易條件環境。

他說,中歐雙方在過去關注的幾大問題上,包括歐盟企業進入中國的貿易配額限制及股權調整等、中國監管環境的透明度雙邊投資待遇保證、爭端解決機制歐洲議會關心勞動人權問題上取得九成九的共識,是否會落實生效還有待觀察。

朱景鵬同時強調,對歐盟成員國還有一大障礙的是,本次協定對歐洲大型企業較有利,中小企業沒什麼差別;各成員國考量上有很多層次,利益不同,各國國會表決的時候,是否會施予各式各樣不同的壓力,還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