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水賣斷貨!“輕運動”已是千億功能飲料新風口

文|馬蓮紅

電解質水可能沒想到,有一天會成爲超市最暢銷的飲品。近期,隨着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新十條”措施的出臺後,人們對常用藥物及輔助產品的需求明顯增長,被視爲“安慰劑”的黃桃罐頭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全部脫銷,超70萬人蹲守廠家直播間催生產。

繼黃桃罐頭之後,近日電解質水也遭到了哄搶。據京東功能飲料榜顯示,排名靠前的寶礦力水特和外星人電解質水在24小時內熱度分別上升458%和10倍,近15天銷售額紛紛飆升10倍以上。百度指數則顯示,12月5日至12月11日,電解質水的搜索指數整體同比陡增27倍。

電解質水成新潮“防疫物資”

電解質水走俏並非空穴來風。在衛健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一般治療”中提到:“保證充分能量和營養攝入;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維持內環境穩定。”而中國疾控中心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衆預防指南:膳食營養臨時指南》中也提到“適量補充含一定量電解質的飲用水”。

儘管不少專家隨後表示,吃水果、喝粥、吃飯都可以補充人體電解質,同時並非所有人都需要補充電解質水,只有整日不進食同時排汗或嚴重腹瀉嘔吐,則需要注意補充電解質。也有不少博主分享如何自制電解質水,而大多數電解質水產品也印有“本品是普通電解質飲料、無任何藥用價值或保健功能,每日飲用量建議不超過3瓶”等的提醒。

然而,電解質水還是遭到了哄搶,購買者多是年輕人。“怕以後自己和家人陽了沒力氣做飯,買了很多八寶粥、黃桃罐頭、速食食品和電解質水。”一位網友表示,周邊有朋友被感染後進食困難,喝一些電解質飲料會舒服些。還有網友表示,衝檸檬水確實划算,但爲了減小家人被傳染的機率,還是電解質飲料更加方便。

據瞭解,電解質飲料成分一般有鈉離子、鉀離子、鎂離子、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磷酸根離子、檸檬酸鹽、蔗糖、葡萄糖、維生素C及維生素B6等,可適當補充人體新陳代謝的消耗。此前,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濱海醫院孫方舟醫師在接受中國網採訪時稱,感染了奧密克戎後,患者可能會出現中低度發熱、咽乾、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狀。應大量飲水,由於發燒出汗會流失電解質,適量飲用電解質飲料避免電解質紊亂。

或許正是由於這些原因,電解質水一時間遭到了消費者哄搶," 雙十二 " 期間,各個品牌的電解質水都被搶售一空,目前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的寶礦力水特、外星人、農夫山泉等店鋪內,大部分電解質水商品均顯示“採購中”“無貨”“補貨中”,其中外星人部分產品預售已經超過20天,電解質飲料沖劑粉末銷量也隨之走高。北京朝陽多個線下超市裡的電解質飲料目前也處於缺貨狀態。

一些小衆的電解質水品牌也遭到瘋搶。據旺旺商貿官方賬號“旺仔俱樂部”消息,公司新品運動飲料“小小罐軍”電解質水,剛剛上架一段時間尚未進行大面積推廣,公司內部有不少員工還不知道有這款新產品,這幾天也意外走紅,連續補貨兩次均是剛上架就售空。

輕運動早已成爲功能飲料市場新風口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功能飲料市場規模約爲1402.7億元,同比增長14.6%,其中,Z世代年輕消費者正在成爲功能性飲料消費的主力。

運動飲料(電解質水)作爲功能飲料的一種,其主要市場以前一直集中在運動領域,在傳統市場的存在感並不強,花花綠綠的電解質飲料常常被擠在貨架的某個角落,和一整排的傳統飲料相比非常不起眼。

然而隨着全民大健康產業的不斷髮展,許多快消品品牌將電解質飲料作爲新的出路,試圖將電解質飲料拓展爲一個全新的品類。

以2021年春季上市的外星人電解質水爲例,以“0糖0卡”爲新賣點,將電解質水推向了更多消費者。據瞭解,外星人電解質水主打輕運動和日常場景,主張在運動、工作、學習、遊戲時飲用,並推出了荔枝海鹽、西柚、青檸等多種口味。這樣的差異化玩法也讓外星人電解質水迅速“出圈”,今年9月外星人電解質水的銷量提前突破了10億元。

雀巢、可口可樂、農夫山泉、佳得樂等品牌也均推出了“0糖0卡”的功能飲料,同樣把目標瞄向了輕運動的年輕人羣。據農夫山泉2021年功能飲料收入36.95億元,同比增長32.3%,其中,主打快速補水的尖叫在天貓電解質水2022年年度排行榜第六位。

同時,電解質水品牌也在尋找更多“出圈”機遇。今年寶礦力水特破天荒地簽約了影視演員譚鬆韻爲品牌代言人,不久前寶礦力水特還推出了“秋冬火鍋局,和寶礦力水特更配”、“化解秋冬乾燥危機”等的宣傳語。

天貓新品創新中心此前發佈《2022電解質飲料趨勢報告》顯示,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功能性飲料增速達38%,成爲國內飲料市場增長最快的品類。在功能性飲料的二級賽道里,電解質飲料表現突出,以225%的增速位居榜首。

從數據來看,電解質飲料近年來早已成長爲一個大品類。此次全民囤積電解質飲料雖是短期行爲,卻也在無形中加快了電解質飲料的“出圈”速度,未來電解質飲料市場也將迎來又一次的增長。

注:本文所用圖片來自全體育和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