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前行一甲子,風起雲涌株機情

(原標題:砥礪前行一甲子,風起雲涌株機情)

姓名:文/秦天峰 整理/何麗麗

單位:株機公司黨委宣傳部(企業文化部)

當今,在中國的大地上,電力機車牽引着萬噸列車飛奔;四縱四橫高鐵線上,和諧號、復興號風馳電掣;大都市和城際間,地鐵車輛和動車組列車,來往穿梭、多麼欣欣向榮的壯麗圖景啊!所有這一切,在時間的長卷上,都緊緊連結着一九五八年。

一九五八年,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剛剛完成,向科學進軍的熱潮正在興起,一九五六年制訂的中國向科學技術進軍十二年規劃中明確提出:要迅速有步驟地由蒸汽機車轉移到電力機車和內燃機車上去。經過準備,一九五八年,由鐵道部田心機車車輛工廠聯合湘潭電機廠及國內許多廠家,拉開了我國鐵路幹線第一臺電力機車製造的序幕。

爲了加強現場的生產力量,也是貫徹黨的教育爲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國家決定北京鐵道學院電力機車專業大三班、上海交通大學電力機車專業大四班參加電力機車的製造任務,我有幸成爲其中一員,分配到牽引電機換向器班勞動。那時工廠條件很差,生產設備僅有一臺雙柱油壓機、一臺臥式銑牀、一個烘箱、再就是幾臺老虎鉗了。當時最困難的工序就是換向器片的豎板銑槽,功率650千瓦、1500伏額定電壓、六極結構的直流電機的換向片多達525片,銑槽的成品率僅30%,這是我記憶最深刻的。談到這裡,作爲株機人,我很自豪。後來在株機研製成功了換向片自動銑槽機,自動裝夾工件,自動對中、自動落料,不僅質量好,工效提高了十幾倍。

在六七十年代,工廠生產電力機車的裝備不僅缺乏,而且落後,株機人有一股子不向困難低頭,敢於創新的精神,先後研製成功了龍門組合專門銑牀、極孔組合佔牀,1200噸水壓機,制動櫃試驗檯等100多臺套非標設備。在十年的時間裡,克服了許多困難,經過多次重大技術改造和製造水平的提高,從一九八零年生產221號車起,實現了標準化、簡統化、通用化。一九七五年五月四日,時任鐵道部長的萬里同志巡視工廠後在職工大會上說:“田心機廠的職工隊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正是這種不怕困難、敢於創新的打硬仗精神,引領着株機人砥勵前行一甲子。

一花綻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株機人在電力機車等牽引裝備發展的過程中,以大局爲重,爲了鐵路事業的蓬勃發展,先後承建了永濟電機廠、資電公司,剝離組建了現在的中車株洲所、株洲電機公司、中車株洲產投公司,並把圖紙轉移給大同廠、大連廠、戚廠等,有力地推動了鐵路電力牽引裝備產業的快速發展,還向上海、廣州、深圳等許多城市支援了優秀的技術人才。所以,當2002年株機工藝提升取得初步成績之時,時任鐵道部裝備部部長的陳國芳同志在株機召開的機車工廠六廠黨委書記、廠長、總工、技術處長的現場會上說:株洲工廠的工藝提升實踐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提供了經驗,株洲廠是一個大學校、播種機。

株洲廠所六十年來的合作不僅樹立了強強聯合的範例,還進一步擴大到廠、所、局的範圍。株洲廠、株洲所、四方廠、鄭州局聯合研製開發“中原之星”動車組就是一項有益的嘗試,從2000年7月3日簽訂“合作協議”到2001年9月21日竣工下線,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質量第一,用戶至上,始終是株機人秉承的宗旨。衆所周知,SS4型電力機車運行初期出現過一些質量問題,牽引裝置,基礎制動的提高改進工作任務量巨大,還要架車出輪,鐵道部要求的時間也十分緊迫,時正值暑熱,服務奮戰在四個機務段內,天氣太熱,又連續作戰,發生多次人員中暑暈倒情況,武南段的領導親自把涼茶、綠豆湯送到工地。六十多年來,株洲廠與鐵路局、機務段結下了深厚的戰鬥情誼,對於株機服務工作的評價,1996年時任鐵道部裝備部部長的王德芳同志,在鄭州揮毫寫下了“枕着你的名字入眠”的條幅,他說用株洲廠的車我們放心,用好株洲廠的車我們有信心。

歷史說明的是過去,它承載着所有鐵路電氣化人們的榮光和夢想,六十多年積澱下的寶貴經驗,更指引着我們奔向未來。新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在六十年的平臺上,在實現中國軌道交軌電氣化的大道上奮勇前行,株機的未來會更美好,中國軌道交通的前景更輝煌。

(秦天峰,85歲,1961年畢業於北京鐵道學院,株機公司原副總工程師、工藝專家委員會主任、教授級高工,中國鐵路幹線第一臺電力機車的親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