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臺協會處長王子陶:再生能源合作搶先機

德國在臺協會處長王子博士。圖/孫仲達提供

10月3日德國歡度國慶日,這天是爲了紀念1990年和平地再度統一而名爲「德國統一紀念日」。今年國慶的主題爲「民主」。隨着威瑪共和國百週年紀念、德國基本法頒佈70週年以及柏林圍牆倒塌30週年,今年的國慶晚會共同慶祝德國曆史上這三件重要的事件

從德國曆史中可窺見,民主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必須經過竭力爭取、戮力捍衛,並將其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全球各地的人們都渴望民主,因爲只有這項國家體制能提供重視普世人權之基礎。在冷戰之後,許多人以爲這是「歷史的終結」,並且民主將落實於全世界。很遺憾地,這是一項錯誤。當前,我們正處於制度對抗的狀態:獨裁專制不僅利用最先進的科技打壓與奴役百姓,並將其制度介紹給其他國家。數週以來,香港民衆就是那些捍衛民主自由鬥士,具有代表性例子

另一項民主的威脅,來自於我們本身的社會民粹主義者妄想採用簡易的方法,解決複雜的問題,並將過去幾十年那些我們照顧不足、被遺棄與遺忘的民衆,攬成自己的信徒。對於那些受過教育、年輕且具活力的部分民衆而言,全球化好事一樁,但其對許多人而言卻是一項威脅。

正當全球股票指數上揚、不動產價格衝破天花板,許多人過去幾十年的實際薪資卻未隨之成長。在這樣的情況下,也難怪民衆的怒火會與日俱增,並用選票教訓上位者」。獨裁者與民粹主義者的政策也威脅着人類的生存,其毫無節制過度開發這顆星球大片森林開放供給經濟活動使用,或肆意地繼續使用化石燃料,反對所有科學知識,有些人認爲氣候變遷根本不存在,有些人爲了避免犧牲其政治生涯而忽略這項議題綜觀這項威脅,所有民主社會都必須站在同一陣線

是此,我很高興,正當臺灣拓展再生能源時,德國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再者,領先的德國企業也傾力投入,帶領檯灣的能源轉型繼續向前邁進。在未來,雙邊必須繼續強化再生能源領域的密切合作,共同在這包羅萬象的能源轉型計劃中掌握其先機挑戰

此外,在其他領域裡,像是臺灣所訂定的5+2創新產業,也提供了良好的合作機會。目前,德國146所大學與臺灣62所大學之間,共有469項合作協議。此外,令人歡喜的是,前往德國就讀大學的臺灣學生人數自2015年起逐年攀升,至2017年已超過2千人。

在今年,另一項重要的大事紀是9月4日於柏林召開的雙邊經濟部長會議,以及2019年9月13日於斯圖加特所舉辦的第四屆「德臺智慧機械論壇」暨第18屆臺德經濟合作會議。(本文作者爲德國在臺協會處長王子陶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