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過世時 陪伴者會看到生命?

當一個人過世時 陪伴者會看到生命?(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當輪到自己時,如何預先做好安排,讓自己掌握安然離世之道?

提前計劃是第一步;稍加前瞻思考是必要的,這樣方能讓每一步都接續進行。除了因老化、失智症、癌症或其他慢性病而導致身體衰弱,逐漸步向死亡之外,我們也可能會因意外事故或非預期的疾病驟逝,所以應該至少保留一些書面交代,無論有多不正式,都不算太杞人憂天。

我們的規劃筆記要寫哪些項目,視每個人的性格與選擇而定。不過你寫得愈清楚、愈務實,你身故後留下的朋友和親屬若想遵從你的心願,就愈容易處理。例如將個人與財務重要文件歸檔並收在同一處、預先規劃初步的遺囑內容、預立醫療指示並儘可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也必須及早跟家人談談,讓他們充分了解你到時候想要和不想要接受哪些治療和照護。

你的預先安排,不只是爲了讓自己的生命最後一刻,能照你所願的方式離世,更是因爲愛——讓你親密的家人感受到你自始至終愛着他們、爲他們着想的心意。

【精彩書摘

陪伴者在最後階段會看到的情況

以下是臨終病人可能出現的生理跡象,但別忘了,並非所有人都會有,而且也沒有任何特定的出現順序。

列出這樣一份清單的風險,是它所引發的更多疑問,會多於它所解答的問題,但我想起個頭。無可避免的,你的經驗可能會跟你在此處看到的不同,因此請將它當成通用指南,而非精確的準則。我做此嘗試的理由,是爲了設法幫你明瞭可能發生什麼狀況,而得以對這些不罕見、也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少些恐懼。若你對這份清單所列有疑問,不妨跟你信賴的醫療專業人士談談。

嗜睡

當臨終者接近生命終點,睡眠的時間會愈來愈多。這是臨終的正常現象之一。他們可能看起來像陷入昏迷,但有時又能自行甦醒。當患者醒來並神智清楚時,或許會有一小段時間看似狀況頗有起色。

臨終視見

一個處於彌留階段的人出現「視見﹂,並不少見。他們可能也會提到從未發生過的事件。那些都是幻覺嗎 有些安寧療護專業者認爲不一定。就如前文提過的,臨終者有時會用隱喻來表達。常會有處於這個階段的人清楚憶起年代久遠的往事或和人。許多安寧療護專業者表示,常有臨終者會看到在他們人生中舉足輕重、但比他們早過世的人。

人們有時會擔心這些臨終視見是鴉片類藥物所導致,但其中大多數並非它造成的。這也許很難辦到,但當你聽到臨終者彷彿出現幻覺般自說自話,你能做的最佳方式就是坐着陪伴和傾聽。很可能臨終者會覺得他們的視見有撫慰感,雖然或許旁人看起來不是如此。

交流方式改變

隨着病人昏睡的時間愈來愈多,跟他人的交流也會減少。如今認爲,若病人處於昏睡狀態,他們還是聽得到。因此醫護人員仍會跟昏睡的臨終病人說話,也鼓勵家屬這麼做。至於清醒的病人,他們說話的能力衰退,而且隨着身體狀況愈漸衰弱,開口說話也變得吃力。偶爾會有臨終者連着幾天不發一語,但在過世前不久,會有段很短的時間能說些話。

眼睛出現變化

如果病人因爲失去意識無法視物,即使雙眼是睜開的,但目光可能顯得呆滯無神。

在他們的意識完全喪失前,目光也可能渙散、無法對焦。在病人失去意識之前,也許還會喪失眨眼的反射能力,但雙眼仍睜着。眼皮可能半開,雙眼可能顯得凹陷。

意識混亂

造成意識混亂的原因有幾個。若病人出現意識混亂,應謹慎細查肇因,因爲有些引發混亂的因素與瀕死無關,所以是可以控制的。有時是由於腦部跟其他器官一樣逐漸衰竭,因而造成腦部缺氧所導致。不過因便秘或泌尿道感染了這個末期階段,是否仍有辦法控制?亦或意識混亂是臨終者的表達方式之一 是否臨終者試圖表達些什麼,只是意思不是那麼顯而易懂,不妨思考臨終者是否可能在用象徵或隱喻的方式表達。若是如此,同樣的,若你能夠傾聽,同時別抱着能聽懂的期待,這樣便能給予臨終者慰藉。

輕度躁動

這是臨終的典型症狀,原因可能很多。再次提醒,這需要檢查,確認病人沒有便秘或缺氧。躁動不安的原因也可能是疼痛、膀胱過脹、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造成的不適、藥物或生化指數異常,也可能是做夢或源自心靈方面的因素。如果查出是生理因素導致,並妥善處理,可能便無須使用藥物控制。如果躁動不安是恐懼引起的,在初期運用支持方法例如傾聽和陪伴,可以對臨終者有幫助。藥物也能減輕症狀。當病人每日施用的藥物停止後,需要特別注意,因爲突然停藥可能會造成一些問題,例如今日普遍開立的抗憂鬱藥物便有此可能。再次提醒,若你有疑慮,不妨諮詢開藥的醫生與主治醫生

嚴重躁動

如第三章中所述,有些彌留病人會出現嚴重的躁動(稱爲臨終躁動或「垂死掙扎」 )。他們可能會拉被子、扯牀單,而且出現一長段時間的悲傷。這些狀況通常可以用各種藥物控制。若你有疑慮,不妨諮詢病人的醫護團隊。

體溫變化

由於臨終者喪失體溫的調節能力,因此體溫會出現變化。他的體溫可能變得比平常較高或較低,有時會兩者交替出現。

(未完)

(本文摘自《生命的最後一刻,如何能走得安然》/四塊玉)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萊斯(Margaret Rice)

瑪格麗特・萊斯是科班出身新聞記者,目前住在澳洲雪梨。她撰寫過新聞與專題報導,並曾在澳洲聯合通訊社(Australian Associated Press)擔任文字編輯,也曾在《雪梨先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與《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擔任醫療報導撰稿人,併爲《美好週末(The Good Weekend)》雜誌撰寫專題報導。她的部落格goof-grief.com.au旨在幫助人們開口談論死亡。

譯者簡介】

朱耘

曾任雜誌與書籍主編,熱愛文字工作,譯作包括《風格一身》、《關於寫作:一隻鳥接着一隻鳥》、《爲你家貓咪找工作》等。

陸蕙

深信文字魅力的天秤座譯者。譯有《誰都想要教出聰明的孩子:培養能夠隨機應變的學習能力》、《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往復書簡》等書。

《生命的最後一刻,如何能走得安然》/四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