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入出境旅遊市場基本面不會因疫情而改變

系統評估疫情旅遊業的影響,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旅遊政策發展戰略研究, 2020年2月6日下午,中國旅遊研究院召開“新型肺炎疫情對旅遊業影響線上座談會”,戴斌院長參會並在線做總結髮言。

戴斌院長表示:疫情發生以來,旅遊業從一開始就處於抗疫的第一線,承受着巨大壓力。現在疫情還沒有出現拐點防控疫情仍然是文化和旅遊系統、旅遊戰線首要任務。對於疫情所帶來的的影響,旅遊戰線既要充分估計面臨的困難,又不能自己嚇自己。強勁的國內旅遊消費,正在促進大衆旅遊的縱深發展,並深刻影響和支撐着國民旅遊經濟的持續發展。入出境旅遊市場基本面也不會因爲這次疫情而改變,旅遊供給存量也都還在。旅遊不僅會戰勝這次疫情,還會迎來更好的發展局面。

以下爲部分發言摘錄:

在這個漫長而緊張的春節假期,我和中國旅遊研究院的數據分析和理論研究團隊一直忙着值班、彙總方面信息測算各項市場和行業指標、撰寫專題報告。今天召開這個線上座談會,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大家對這個行業的熱愛,對黨和國家的信心,所有的意見與建議都會被彙總和專報。藉此機會,我想就當前疫中疫後的旅遊市場形勢與發展戰略談幾點看法,供同志們參考。

一、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於一切,是旅遊系統的工作目標,也是旅遊戰線的行動指南。

爲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科學研判疫情與旅遊關係的基礎上,文化和旅遊部從春節假期第一天開始就採取果斷措施,將工作重心從“保障供給,繁榮市場”轉向“停組團、關景區、防疫情”。從監測數據來看,有組織的旅遊活動應聲而減,直至全面停止;探親訪友遊客同比也減少了76%以上,目的地活動半徑持續收縮到2公里左右,減少了近一半的預期消費。如果沒有這些果斷措施,節前預計的近5億人次遊客在全國和世界範圍流動,尤其是數百萬出境和數千萬國內的旅遊團組,這麼大體量的流動消費和集聚活動,完全有可能帶來不可預估的疫情傳播與擴散。

得益於旅遊戰線同志們的理解、認同和相向而行,整個假日期間,94.25%的遊客對行程變化,以及政府和業界在特殊時期採取的非常舉措表示理解。數據的背後,是旅遊企業特別是直接面向遊客的旅行社、OTA承受了巨大的財務壓力,千千萬萬的員工不眠不休的付出換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旅遊業從一開始就處於抗疫的第一線。我們向所有旅遊系統和旅遊戰線的同志們致敬,更要以旅遊的名義向參與戰疫的廣大醫務工作者,向衛生、交通、物流、餐飲、商業等領域,向海關、公安、移民、口岸、司法等系統,向人民子弟兵致以深深的敬意!

在此,我想特別向旅遊企業領導者、創業者和廣大員工緻敬!醫生是可敬的,科學家是可敬的,教師是可敬的,爲了國家創造財富,提供就業崗位企業家、創業者和職業經理人同樣是可敬的。衝在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科學家是值得稱頌的,默默承受自身壓力,爲遊客爲社會履職盡責的企業家和普通員也是值得點讚的。都2020年了,我們不應該也不必要再重翻“士農工商、重農抑商”的老皇曆了。說實話,我很怕把某一個羣體神聖化,或者污名化。動不動把就某個羣體架上神壇,或者把某類人羣打翻在地,恨不得再踏上一隻腳,都是要不得的極端思維。基辛格博士在《論中國》中說過一句話,“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這些“最勇敢的人”包括政治家、科學家,也包括企業家。

從公開信息來看,現在疫情還沒有出現拐點,防控疫情仍然是文化和旅遊系統、旅遊戰線的首要任務。在疫情結束之前,有組織的旅遊活動不可能放開,散客和探親訪友的旅遊消費場景仍將進一步收縮。旅遊是高度依賴市場,也是高度市場化的領域,沒有消費和市場,我們不可能像重點研究機構和工業企業那樣復工生產。對此,我們必須丟掉不切實際的幻想,更不能有絲毫麻痹思想,一定要有承受更大壓力的心理準備。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文化和旅遊部門統一部署下,旅遊集團、旅行服務商、景區、住宿等旅遊市場共同體當前的工作重心,必須也只能放在科學研判遊客返程增加、國民休閒需求增長、企業財務和員工就業壓力日增的形勢,把落實工作抓實抓細,防控疫情經由有組織的旅遊活動而傳播和擴散。

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旅遊系統的奮鬥目標,也是旅遊行業振興的信心所在。

文化和旅遊系統一直在關注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專業機構一直在進行科學測算與系統評估。我注意有國內外的非官方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在網絡上發表了疫情對旅遊業影響的文字,有的把我們節前做出的旅遊接待人次、旅遊收入預測值全部算作這個春節受到的市場損失,有的把去年同期收入算作今年的同期減收,有的把去年的旅遊總收入除以365天算作現在每天的損失,有的借用2003年的“非典”、2015年巴西的“寨卡”疫情的經驗數據。事實上,旅遊市場數據既包括有組織的旅遊活動,也包括探親訪友和商務旅遊消費,不能簡單地把有組織的旅遊活動停止等同於全部旅遊活動的消失。與2003相比,今天的中國旅遊業已經不再是封閉運行的世界,而是進入大衆旅遊新時代、全域旅遊新方位、文旅融合新階段。離開慣常環境的遊客與慣常環境下的居民共享城市和鄉村的美好生活空間,旅遊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前所未有地交織和互動,無論是疫情影響的測算與評估,還是戰略研判和政策設計,都必須要有開放的、系統的和專業的思維。在文化和旅遊部的統一部署下,我們會陸續受權發佈相關的數據和報告。在此之前,旅遊戰線既要充分估計面臨的困難,又不能自己嚇自己,更不能人爲地製造和傳播恐慌心理。

無論是疫情對旅遊業影響的測算與評估,發展趨勢的研究與預判,還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政策設計,都要在明確定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職責和社會義務。“養士千日,用士一時”,國家級研究機構的任務是生產權威數據、研判形勢,提交高質量的資政建言成果。“守土有份、履職盡責”,地方、高校、企業的研究機構和專業學者的任務是收集特定領域的信息和數據,向彙報對象提供有理有據的決策參考,向上反映情況提出建議。中央、系統和行業媒體要積極傳播正能量、權威信息和客觀數據,千萬不能爲了流量而走“標題黨”的路線帶節奏。

有人說,經此一疫,旅遊再也回不到過去了。我的看法是,爲什麼要回到過去呢?旅遊已成爲衡量現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成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剛性需求和常態化和生活方式。2000年以來,國內旅遊持續高速增長,旅遊人數年均增長11.8%,旅遊收入年均增長16.7%,遠高出同期GDP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平均增幅。近年來,在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降低國有重點景區門票價格、國家文化公園試點、部署推進廁所革命等一系列重點工作的紮實推進中,旅遊消費潛力得到進一步有效釋放。2019年前三季度,國內旅遊人數和收入分別同比增長8.9%和13%。值得關注的是,第三季度農村居民出遊總花費同比增長22.3%,消費能力提升明顯。2018年,全國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爲9.94萬億元,佔GDP總量的11.04%。旅遊直接就業2826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91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9%。強勁的國內旅遊消費,正在促進大衆旅遊的縱深發展,並深刻影響和支撐着國民旅遊經濟的持續發展。入出境旅遊市場的基本面也不會因爲這次疫情而改變,旅遊供給存量也都還在,隊伍的精氣神也不會散。對於未來,我是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人民有需要,市場有供給,政策有支撐,暫時的困難不算什麼。旅遊不僅會戰勝這次疫情,還會迎來更好的發展局面。

三、緊緊依靠人民羣衆,堅決打贏旅遊系統疫情防控阻擊戰,科學謀劃旅遊行業疫後振興。

旅遊行業協會和各類旅遊企業已經開展,並將繼續開展大量卓有成效的自救與互助工作。中國旅遊協會、中國旅行社協會、中國旅遊景區協會、中國旅遊車船協會、中國遊藝機遊樂園協會,以及湖北、武漢、北京、上海、廣東、湖南等地的旅遊行業組織很快做出反應,及時迴應會員所關心的政策、法律、信息和數據需求,形成應對指導意見和政策建議。行業組織在會員服務方面還可以從會費減免、公益培訓、損失評估、政策建議,特別是協調資源商、供應商、平臺商、渠道商和代理商之間的關係等方面提供支持。爲維護旅遊商業共同體的利益,各類各級旅遊行業組織要有集體行動的意識,及時與金融、保險、交通、零售等領域的商會和協會進行跨業溝通。有爲纔能有位,現在正是行業協會發揮作用和擴大影響的關鍵時期,希望行業協會的領導人和執行機構有更多的擔當和作爲。從市場主體的角度看,以旅遊集團20強爲代表國家旅業第一方陣,要起到榜樣的力量,主動承諾“不降服務品質,不減就業崗位,履行社會責任”,在處理與友商關係方面承擔更大責任。大量的中小微型企業和創業團隊,不抱怨、不苛責、確保隊伍不散,重點放在技術、項目和產品研發,以及模式創新和客戶關係維護方面。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和高管團隊可以通過股票回購、減薪、補助困難員等方式,展現與企業共克時艱的決心與信心。

中央和地方政府、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已經出臺,並將繼續出臺相關政策,幫助旅遊企業築底線、謀發展。春節假期的工作已經實現了預期目標,取得了應有的效果,應急機構可以設專題小組進行必要的覆盤和總結。疫中的產業政策目標是着眼供給側,托住行業力量不散的底線,不能讓旅遊企業大面積倒閉,員工不能大面積失業,文化和旅遊部已經決定暫時返還80%的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就是爲了這個目標。底線還包括行業不能有現象級的負面輿情,尤其要防止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生態體系的關聯機構產生之間產生不應有的隔膜和撕裂。攜程、飛豬等平臺商率先推出“無損退訂”,凱撒、衆信、春秋、廣之旅等旅行商也爲保障遊客的合法權益做了大量的工作。接下來的日子裡,如何在法律法規和行業慣例的框架下,協調包括境外航空公司在內的主要供應商和地接資源,引導企業承擔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將會成爲完善旅遊領域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課題。在一個高度分工,相互依存的市場上,一旦發生雪崩,任何一片雪花都無法置身事外。現在不是沒有雪崩的跡象,需要經濟主管部門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關注。在設計產業政策時,既要關注小微企業,也要關心大企業。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小有小的苦,大有大的難,不管是疫中還是疫後,都有很多責任需要旅遊集團、上市公司和大型旅遊企業承擔。

疫後的產業政策目標要及時轉向需求側和市場面,只要市場有序恢復,市場主體自然知道怎麼做生意,文化和旅遊系統的工作重點將轉向保障供給和市場監管。國內旅遊和國民休閒市場是疫後市場振興的基礎支撐力量,現在就要有刺激國內旅遊消費的政策儲備。需要說明的是,不能一談旅遊政策就是文化和旅遊部門的事情。中央政府的宏觀政策,地方政府的中觀和微觀政策,文化和旅遊部門的產業政策和工作措施,包括立法和司法部門的資源都可能用於旅遊領域。爲此,我們要用好宏觀政策,用活地方政策,在此基礎上設計有針對性的行業政策。政策設計是一件政治性、科學性和系統性都很強的事情,各方面可以提供信息,提出訴求,發表意見和建議,但必須在黨的領導下有序推進。

讓我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關於防控疫情和旅遊工作的重要指示,一切爲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全力投入到疫中守底線,疫後謀振興的各項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