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家隊 不如維護好籃子
臺灣現在非常有「國家」觀念,凡是有什麼緊急的事情發生,政府立刻宣稱要打造「國家隊」,打從「口罩國家隊」、「疫苗國家隊」開始,全臺灣就陸陸續續出現了林林總總、大小不一的「國家隊」。好似只要有「國家隊」出場,一切的問題,都不難迎刃而解。「國家隊」儼然就成了古代君王的「欽差大臣」、「八府巡按」,手持尚方寶劍,專門爲地方紓困解難、平反冤屈。
「欽差」、「巡按」,其實都是體制之外的非常設職銜,派遣的原因,一定是地方有了如何緊急的災難發生,或是地方官員不能實心任事,甚且貪贓枉法,纔會偶一爲之的設置,「口罩國家隊」、「疫苗國家隊」,是基於疫情來勢洶洶,大出常情之外,故緊急設立,這還說得通;但連區區水果產銷的問題,都要以「鳳梨國家隊」煞有介事的加以緊急處理,那以後香蕉、蓮霧、釋迦、高麗菜、空心菜等產銷出了問題,是不是也要成立一堆的「國家隊」來應急?
農業政策,早有負責的單位,如農委會,必須先作好全盤的規畫,除非是任用的官員昏昧無能、懈怠荒疏,那才需要另有「國家隊」來裨補罅漏,以迴歸於常態,然則,這些農產品的產銷問題,到底是哪個單位、哪個首長,是未盡其責、辦事不力,甚且有因循舞弊嫌疑的?之前不是成立了臺農發、臺農投、臺農外銷平臺?爲何一有事,這些單位全都銷聲匿跡了?
政府既要成立非常態的「國家隊」,這把尚方寶劍,是不是應該就首先將這些任事的人來個「先斬後奏」?可「鳳梨國家隊」的「欽差」、「巡按」大人是誰?換湯不換藥,真的能夠徹底解決問題嗎?
臺灣農漁產銷問題,積弊已久,「自由的鳳梨」,突然間「不自由」了起來,冰凍三尺,誰都知道是政府將外銷的鳳梨幾乎全放在單一的籃子裡,那豈不早就應該未雨綢繆,替鳳梨多找幾個籃子?可多年以來,農委會喊嚷了老半天,打造出幾個不同的籃子?說得難聽一點,也就只有中國大陸這麼101個籃子而已。
臺灣的經濟發展,大多數仰賴於大陸市場,這已是無可迴避的事實,除非政府敢於斷然絕然地斬除掉這個大籃子,否則是否就應該更小心翼翼地維護好這絕無僅有的籃子?平時不肯努力周全維護,反倒不時地抽籃筋、剝籃骨,到得籃子毀了壞了,纔在那邊遺憾、忿怒、叫囂,再怎樣「自由的鳳梨」,也只能爛在田地裡,終究失去了「自由」。
什麼叫「國家隊」?無非就是一種話術而已。臺灣真正需要的是「籃子」,與其聲嘶力竭地吶喊「打造國家隊」的口號,不如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地打造籃子、維護籃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