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宮詞》被打超低分,不冤!

李少紅曾念平執導,劉濤周渝民歸亞蕾趙文瑄主演歷史古裝劇《大宋宮詞》正在多個視頻平臺播出。該劇播出前頗受期待,但開播後的反響卻令人大跌眼鏡——豆瓣開分僅6.1,如今劇集播出才三分之一,評分已一路慘跌至3.8。

劉濤、周渝民(右)飾劉娥趙恆

2000年,由李少紅執導,陳紅、歸亞蕾、周迅、趙文瑄等主演的《大明宮詞》亮相,迅速成爲當年的熱播劇。如今21年過去了,《大明宮詞》豆瓣評分依舊高達9.1,不少新老觀衆仍對劇中情節臺詞津津樂道。

爲何兩部劇的創作班底相似,口碑卻天差地別?答案還真不是觀衆“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這麼簡單。

政治家成“國民媳婦”

《大宋宮詞》以蜀地民女劉娥和宋真宗趙恆的愛情故事爲主線,以“鹹平之治”與“仁宗盛治”爲歷史背景,講述了宋朝章獻明皇后劉娥傳奇的一生。

劉娥在民間傳說裡,是“狸貓換太子”的始作俑者;但在不少史學家看來,極擅謀略的她卻是堪與武則天比肩的女政治家。劉娥身上有不少精彩的“戲劇點”,比如:一婚嫁銀匠,二婚嫁皇子;雖未生子,卻深受宋真宗寵愛;抱養仁宗趙禎,垂簾聽政十餘年;在大限將至之時,身着天子袞冕,拜謁太廟。但相比這些,《大宋宮詞》卻似乎更願展現其賢妻良母的人設,以及“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女主光環。劇中,劉濤飾演的劉娥深諳點茶、蜀繡、跳舞等風雅閒事,爲人善良忠誠,毫無道德瑕疵。劇本還安排她爲趙恆生下皇子趙吉,之後她更將“母愛上頭”“兒子比天大”的特質發揮到極致,連對代爲撫養的質子耶律康都視若己出。耶律康因刺傷劉娥被送入大理寺,身爲貴妃的劉娥爲抗議趙恆的這一決定,竟直接拎包袱出走,逼得皇帝親自駕馬至野外將她追回……

劉娥人設過度完美

周渝民飾演的皇帝趙恆也有頗多槽點:他日常懦弱猶疑,卻時時如“開天眼”般作出英明決斷;專寵劉娥,卻轉眼與伽凌如膠似漆……一邊是趙恆的頻繁變臉,一邊是劇本怠於對人物心理邏輯進行鋪陳和交待,最終導致觀衆缺乏對人物的共情,趙恆慘被網友封爲最“精分”的皇帝形象。此外,演員演技也讓趙恆一角的口碑雪上加霜。拍攝偶像劇出身的周渝民自《流星花園》《戰神》等經典作品後便缺少深入人心的角色,儘管不少觀衆因對其有“童年濾鏡”而不忍苛責,但他在《大宋宮詞》中“瞪眼努嘴皺眉”的三件套式演技也着實讓人吃不消。不少觀衆反映,在觀劇的過程中,因周渝民的表現而屢屢齣戲。

劇情匆匆好似“流水賬

在浩瀚繁複的史料和人物中進行取捨,是一部歷史古裝劇要過的基本關。然而《大宋宮詞》對歷史事件的處理有點“貪多”,樁樁驚心動魄的大事最終都淪爲僅憑人物對話展示的“流水賬”,各方人物如走馬燈般“你方唱罷我登場”,令觀衆應接不暇。以該劇第11集和第12集爲例,短短80分鐘內,便有以下劇情接踵而來:潘氏父子領兵出征,寇準求助劉娥,宋軍大敗,潘良棄城而逃,丁謂預言大雨將退遼軍,玉姝流產且得升貴妃,宰相李沆辭世,畢世安成爲新相,劉娥得知耶律康死訊……高密度的敘事令情節缺乏充分展開的空間。就連質子被害後,劉娥“千里扶棺”赴大遼請罪並單刀赴會蕭太后的重頭戲也被草草敷衍。其中“劉娥勸蕭太后止戈”適合展現劉娥的無畏氣質和智慧謀略,編劇卻僅僅給她安排了一個“送孔明燈,打人情牌”的幼稚伎倆。最終,劉娥不僅沒能說服蕭太后,還同樣淪爲遼國人質,讓本就手握皇子趙吉的遼國擁有了雙重價碼,難怪遭來觀衆 “有勇無謀,愚蠢到家”的評價。

對於該劇在情節處理上展現的致命缺陷,影評人耳爾說得一針見血:“劇組本一心想着拍個氣象萬千的皇家史詩,結果卻因爲太過貪心,不肯取捨,讓《大宋宮詞》變成了只有人物和臺詞的室內情景劇——君臣的嘴一開一合,宋遼就已戰了N個回合;冀王和岳父的嘴一開一合,叛亂就從謀劃跳到了遇挫失敗……硬生生把電視劇變成了朗讀版的劇情摘要。”

除了劇情處理,《大宋宮詞》思想內涵之貧乏也頗受詬病。同爲李少紅作品的《大明宮詞》之所以能成爲豆瓣評分高達9.1的“寶藏劇”,不僅是因爲其以油畫搭配水墨畫的中西結合審美體系爲世人展現了一場繁華舊夢,更因爲該劇蘊含着一衆女性深陷權力、愛情與命運的哀慼,類莎士比亞腔的臺詞中更充斥着對生存、男女、君臣、親子等話題的探討,其蘊含的哲學思考直至今日依然有“冷冽逼人之感”。而《大宋宮詞》選擇從時下流行的“大女主”角度切入,踩着觀衆的審美疲勞點而來,又將劉娥一角矮智化處理爲“開掛瑪麗蘇”,難怪觀衆不買賬。

服化道存在“文化硬傷”

該劇的問題不僅在於人設平庸、情節敷衍、節奏混亂。細究下來,《大宋宮詞》在服化道等“表面功夫”上也有不少錯漏

《大宋宮詞》號稱“拍攝過程長達192天,改景搭建70多個場景,生動地再現了大宋王朝的盛世輝煌”。片中不少服化道的設計確實也堪稱精細。譬如,登上皇后之位後,劉娥頭戴九龍花釵冠,身穿深青色五彩雀紋褘衣,化“三白妝”,嘴角貼珍珠面靨,下脣染紅。這參考的是《宋真宗後坐像軸》和《宋仁宗後坐像軸》等古畫。不過,並非劇中所有細節都經得起推敲。知名宋史研究者吳鉤便在其微博指出“劇中銀錠不是宋代銀錠形制”“宋代沒有奏摺”“宋代沒有尚方寶劍之制”“桌上的點茶器皿,沒有一件是對的”“劇中扳指一看就是清代纔出現的首飾化的桶形扳指”等一連串錯誤

劉娥服飾參考《宋真宗後坐像軸》

此外,《大宋宮詞》中還有諸多低級的文史錯誤和臺詞語病。吳鉤指出:宋代皇子稱呼父親爲“爹爹”,而不是“父皇”;宋人不稱官員爲“大人”,“大人”是用來稱呼父親的;君主也不稱大臣愛卿”,“愛卿”是指心上人;宋與漢唐不同,宋朝不和親,因此從未有公主遠嫁番邦……該劇最離譜的一個謬誤出現在大臣盧多遜與秦王密謀時,前者居然直呼尚在人世的皇帝趙炅爲“太宗”,而“太宗”是趙炅死後的廟號。劇中還有“父皇自幼喜歡三弟”等低級語法錯誤。除此之外,劇中演員還將“虛與委蛇”的“蛇”(yí)讀成了“shé”,“澤被天下”“被” (pī)讀成了“bèi”。有觀衆評論:“看了《大宋宮詞》,都可以出一本《錯題集》了。”(記者 艾修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