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趴金融業 內需服務業平均加薪逾5%

2022年1至11月加薪產業排行榜

後疫情時代,原本受創最深的內需服務業,近1年薪資風水輪流轉;因爲根據主計總處去年1至11月統計顯示,美容美髮、洗衣等「其他服務業」薪資成長最強勁,平均每人經常性薪資爲3萬4074元、成長幅度達6.42%,疫情受創最嚴重的住宿及餐飲業,薪資成長也有5.08%的水準,打趴過去給人高薪、薪資成長顯著的金融、不動產等產業,這兩大產業薪資成長幅度還不到1%。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臺灣前年因疫情爆發,重挫住宿、餐飲等內需型服務業,不僅整體薪資下滑,很多從業人員在經濟壓力下早已轉業;直到去年防疫措施放寬、邊境解封,整個服務業才真正復甦,在薪資比較基期低以及需大量聘僱人力的背景下,薪資纔有大幅度的成長;官員認爲,若從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以及薪資等角度來看,服務業幾乎回到疫情前的水準。

去年前11月經常性薪資成長最高的產業爲其他服務業,主計總處官員解釋,指的是美容美髮、洗衣、居家維修、按摩、美甲等個人服務類,加薪幅度第二屬於製造業的「產業用機械設備維修及安裝業」,平均經常性薪資成長5.55%,住宿及餐飲業則以5.08%排名第三,從業人員逼近49萬人,影響層面相當廣大。

根據104人力銀行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全站工作機會數98.8萬筆,創年後開工新高,其中,住宿餐飲業釋出19.3萬個工作機會數,超越電子資訊與半導體的16.4萬筆,是當前最缺工的產業;餐飲業主管無奈表示,製造業基層員工動輒3.5萬元、4萬元的薪資,又有諸多福利,在磁吸效應下,餐飲業已加薪5%、10%,仍補不滿人力缺口。

據瞭解,小林、曼都等連鎖美髮業已聘僱越南、緬甸、印尼等東南亞僑生;連鎖美髮業店長透露,臺灣少子化太嚴重,建教合作的學生與20年前相比,少了至少一半以上,纔會考慮聘僱東南亞僑生;店長表示,臺灣人力成本相當貴,以臺灣建教合作的學生爲例,表面工作以洗頭、服務爲主,領2萬6400元的基本工資,由於含住宿、實習等,實際上業者付出的成本上看4萬元。

過去加薪常勝軍的金融及保險業,去年遭逢全球升息、股市震盪以及防疫險風波等影響,前11月的經常性薪資僅成長0.8%,薪資被逼近3%的通膨吃掉,實質經常性薪資也同步呈現倒退嚕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