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降價背後:大廠搶生態,創業者迎生存挑戰

自ChatGPT火遍全球,國內大模型領域先後卷參數、卷屯卡量、卷融資額、卷長文本,如今終於捲到了最激烈的價格戰。

對於國內大模型企業突然集體降價,行業人士對此持不同看法。百川智能創始人王小川近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降不降價要具體看商業模式是什麼,如果是做ToB服務的,降價動作爲的不是賣模型本身,而是爲了賣整套雲服務,這樣可以提高從傳統服務模式到新戰場的速度。

在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看來,巨頭在大模型賽道血拼是必然的,面對巨頭的競爭,技術創業者首先要放棄幻想。其次,如果壓力太大,可以選擇暫時先戰術性“躺平”一下。

Lepton AI創始人、阿里巴巴原副總裁賈揚清表示,價格戰無可厚非,但觀衆應該將其看作一種市場營銷行爲,今天API的營收對於國內各家大廠都不多,因此對營收的影響非常有限。

降價之下,巨頭與創業者各自的出路在何處?這會是一場復刻移動互聯網燒錢搶市場的資本遊戲嗎?

何以爆發降價潮

5月,智譜AI、字節跳動旗下火山引擎、阿里雲、百度、騰訊相繼宣佈降價與免費的動作。“在OpenAI持續高頻的技術更新與降價動作下,行業不敢減速。”一位大模型創業者如此評價。

“大家都很焦慮,有些動作已無法進行理性分析。但競爭最爲火熱的仍是國內巨頭之間的競爭。”李志飛對記者表示,阿里不希望火山引擎能夠在雲計算領域產生新的可能,百度不希望在大模型時代丟掉“AI一哥”的位置。

在智源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林詠華看來,大模型的降價潮是一場生態的爭奪戰。她對記者表示,客戶更換大模型合作方雖說只是一個URL接口的更換,但模型與模型之間的性能與側重點差異很大,當一家企業已經適配了一個模型,他未必還願意再去適配更換另一個,在更換成本客觀存在的前提下,行業企業會希望先通過價格的方式拉攏一批用戶。

萬興科技AI創新中心總經理齊鏜泉對記者表示,降價是行業趨勢,GPT-4o發佈時價格相比GPT-Turbo減半,驗證了大模型廠商的降價可行,這對於國內的大模型產業也有啓發。通過降低價格門檻,大模型廠商能夠吸引更多企業用戶和個人開發者來使用自身的大模型技術,從而在進一步平衡自身收入和成本的同時,加速AI應用爆發。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誰先佈局,誰就能先贏得市佔率,藉此機會快速積累用戶,聚攏生態,鞏固行業地位。”齊鏜泉說。

王小川持有更謹慎的態度,他稱“大家實在太看好這個時代的前景了,不願意失去任何機會,側面反映了對AI能力有足夠的憧憬”,但他建議創業公司不要摻和進來,大模型燒錢降價不能改變以供需雙邊網絡爲基礎的生產關係。

多位行業人士將此次大模型降價類比爲當年雲廠商燒錢搶市場,但後者投入多年仍未燒出明確的盈利模式,在王小川看來,雲服務賽道在國內發展得不算很好,但大模型技術興起之後,雲提供的新質生產力具備更多意義。後期如果不考慮價格因素,他看好雲廠商做服務,但到底要燒多久纔會發生明確變化,這就是巨頭之間的“遊戲”了。

在齊鏜泉看來,當年雲廠商降價主因互聯網行業經過多年飛速發展,流量和用戶時長見頂,收入增速放緩,國內雲計算行業產品與服務同質化也較爲突出,價格成爲競爭的重要武器。但在大模型領域,行業整體發展還處於初期,遠未見頂。

根據量子位智庫預測,中國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市場規模有望在2030年達到11491億元。行業預測未來十年生成式AI產業的複合增長率可達42%,2032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3萬億美元。目前大模型廠商的降價更多是想搶佔發展的先機,快速擴大用戶規模,而不是在行業增速放緩背景下的無奈之舉。

零一萬物CEO 李開復此前公開表示大模型行業不能走ofo燒錢的打法。“大模型行業每年降低十倍推理成本這件事是可以期待的,但目前行業API模型調用還處於非常低的比例。”

在商業邏輯上,一位不願具名的大模型創業公司CTO對記者表示,這波大模型降價潮主要爲了吸引B端企業開發者。大模型廠商需要吸引足夠多的開發者來搭建生態,反饋訓練成果。開發者羣體也需要低成本的大模型技術來緩解財務壓力。

那爲什麼不去選擇完全免費的開源大模型?該人士稱,開源模型到部署應用還有一定門檻,如開發者需要具備算力、模型部署、調優等工程化能力,這不是所有企業都具備的,但大模型企業可以提供API,企業客戶可以直接使用,幫助企業解決場景問題。雲廠商也可以藉此直接輸出成熟服務能力,例如提供工具化的優化平臺等。當然,C端開發者也可以藉助這些能力開發創新應用,通過大模型市場去分發,而這需要平臺具備流量優勢,例如火山引擎背後的字節跳動等。

但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完全免費的大模型技術。一位開發者吐槽稱,國內大模型API雖然降價甚至免費了,但使用起來層層套娃,邏輯仍舊是先免費上車、嚐鮮使用高端服務、繼而跳轉到其他收費項目。

對此,上述創業公司CTO對記者表示,雖然有的廠商提供的免費版不是能力最強的,但可以先讓B端門檻降低,想要更好效果就購買收費版。或直接扮演“賣鏟子”的角色,爲B端企業賦能後再試圖去挖掘大模型時代的C端流量可能,這些都需要企業與平臺根據自己的角色定位制定的長期戰略規劃。

除了價格層層“套娃”外,免費或降價的大模型參數規模、算力支持均不同,部分廠商降幅最大或免費的大模型系輕量化產品,適用於訓練頻次不高或推理量不大的中小型任務。硅基流動創始人袁進輝認爲,如果閉源模型賣得比開源模型還便宜,只能是比開源模型小很多才解釋得通。

同時,王小川並不看好國內創業公司走單一API服務銷售的路徑,在他看來,中國創業公司如果只學OpenAI有一個模型做一個API服務,這條路是走不通的:一方面,中國商業環境裡ToB市場規模比ToC少十倍。另一方面,做To B生意收的是人民幣,但花的是美元。

行業期待超級應用

需要注意的是,作爲敲門磚的大模型API降價售賣只是起步,並不意味着整個行業價格的下降,甚至作爲大模型應用端,未來還有漲價的可能,這也是行業人士認爲本輪降價將利好的方向,以及大廠落下價格“屠刀”後,創業者羣體仍可求生的賽道。

清智資本創始合夥人張煜對記者表示,目前大模型已經卷到白熱化,落地應用是關鍵,所以免費可以快速吸引流量和圈地。開發者和To B企業客戶都重要,且相輔相成:開發者會開發To B應用,To B客戶肯花錢但需要服務個性。因此找到對To小B和To C都普適性的應用,是大模型廠家的目標。

火山引擎總裁譚待在採訪中解釋降價動作時稱,今年一個很大的變化在於行業大模型能力大幅提升,做應用這件事變得很重要。譚待稱,目前接觸的很多客戶都在做大模型方面的嘗試,但創新這件事的風險度很高,尤其在AI領域,因此需要將成本降低,拉動大家更廣泛地使用起來。從這個角度來講,不論是大企業還是個人,都需要更低成本、更高質量的大模型。

有贊CEO白鴉在分析應用端漲價邏輯時表示,如SaaS行業持續出清,那存活下來的企業有什麼降價理由?當下能做模型應用的企業,一定握有具體業務場景、懂得如何交付,這樣的玩家本身就少,更沒有降價的理由。

“如果將AI視爲生產力工具,過去一兩百年時間裡,電價持續降低,才讓更多人用得上,但電器產品一直在漲價,因爲後者的技術程度越來越高,因此生產力工具與具體產品是兩個概念。具體到AI技術應用端。”有贊COO兼聯席總裁浣昉表示,目前應先拿出真正的AI應用級產品,再看到底該以軟件產品標準還是其他標準進行收費。

在王小川看來,低價確實是優勢,但價格要變成競爭力往市場中走,還遠遠不夠,創業公司需要超級模型與超級應用雙輪驅動,而不僅僅是調用API就完事。

“超級應用應再提升兩個數量級纔算成立,粗略來算,從日活100萬變成1億,上下浮動3.3倍,總得到三千萬到三億之間的日活數據,可以算作大模型時代超級應用的規模標準。”王小川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