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科研開發出可精準檢測與治療癌症的奈米粒子

(示意圖/shutterstock)

大陸科研人員開發出可精準檢測與治療癌症的奈米粒子。圖爲2019年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掛牌。(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網站)

新華社6日報導,大陸科研人員成功開發出一種能夠實現癌症精準檢測與治療的奈米粒子,可顯著降低癌症檢測治療過量使用藥物帶來的副作用。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先進材料》。

新華社報導,6日從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瞭解到,該院周欣研究員團隊利用腫瘤微環境與正常組織的差異,開發出了一種可智慧識別腫瘤的奈米粒子GQD NT。這種奈米粒子通過在腫瘤中不斷變形,延長了粒子內的藥物在腫瘤中的駐留時間、增強了藥物在腫瘤中的穿透性,以極低的藥物劑量實現了癌症的長時磁共振成像檢測與高效治療。

團隊專家指出,藥物過量是造成癌症檢測與治療副作用大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爲現有藥物對病竈的靶向不足,難以富集於腫瘤區域,且在病竈部位停留時間短,需要進行大劑量注射以達到預期成像檢測與治療效果。

據悉,GQD NT是一種模組化自組裝奈米粒子,可以使用十分簡易的步驟將藥物分子封裝於其中,通過腫瘤微環境促發GQD NT變形,逐步提高藥物在病竈部位的富集濃度。小鼠實驗發現,GQD NT在癌症檢測中的造影劑使用量僅爲現有臨牀技術的6%至22%。在注射後4至36小時內,腫瘤部位的造影劑與正常組織對比度高,邊界明顯,極大延長了磁共振成像時間。

團隊基於GQD NT設計的光動力學治療方法,單次光動力學治療後,腫瘤體積下降82%,兩次光動力學治療後,腫瘤被完全消融。實驗中,光敏藥物的總劑量降至1.76至3.50微摩爾/千克的極低水準,與文獻報導相比降低了90%(單次治療)至95%(兩次治療),且所用的低劑量雷射不會造成皮膚損傷,有望克服光動力學治療中光敏藥物過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