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最新研判!“A股信心迴歸正在傳導至一級市場”

受近期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利好影響,A股市場信心明顯迴歸,投資情緒接連升溫。作爲一級市場創投機構重要的退出渠道,A股市場行情向好、健康可持續發展,無疑爲扶持企業成長的創新資本創造了良好的退出環境。

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

當前A股市場持續活躍、優質企業價值愈發凸顯,將爲一級市場創業投資行業帶來怎樣的利好?作爲戰略新興產業的“源頭活水”,創投機構如何發現企業價值、培育企業成長,爲資本市場輸送更多優質上市公司?日前,證券時報記者專訪了東方富海董事長陳瑋,他表示,多項政策之下,一級市場倍受鼓舞。同時,他也對進一步推動創投行業高質量發展,爲A股市場輸送更多“新鮮血液”建言獻策。

談市場:A股信心迴歸正在傳導至一級市場

證券時報記者:近期監管層發佈的一系列“組合拳”提振了資本市場,您之前曾多次表示,只有二級市場好起來,一級市場才能進入發展的良性循環週期,如今一級市場的情緒如何?

陳瑋:二級市場的波動性和交易活躍度通常不會立即反映到一級市場,因此本次二級市場提振效果的傳導過程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企業在一級市場的融資行爲往往是經過長期規劃和戰略考慮的,也不會因爲二級市場的短期波動立刻調整融資計劃。同時,投資者的資金也需要時間從二級市場的投資退出,才能再轉移到一級市場的新項目中,從而形成實質上的良性循環週期。

但從市場情緒來看,一級市場是倍受鼓舞的,可能從四季度開始,市場的募資、投資包括退出數據都可能會有起色,因爲信心已經在傳導到一級市場。包括項目端,融資的節奏也逐步恢復正常,很多企業希望在市場信心回暖的情況下加快完成融資,這對提振一級市場活力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證券時報記者:從創投行業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您認爲二級市場還有哪些環節需要進一步打通,從而給一級市場帶來積極的傳導作用?

陳瑋:近期一系列的政策舉措給創投市場帶來信心,與此同時,我們認爲應該通過以下幾項具體措施,來加快積極效應向一級市場傳導,全面改善創新資本的循環生態。

一是建議總體實行“嚴控增量,搞活存量”的二級市場發展思路。IPO新增上市公司方面,可以提高上市標準,更有針對性地支持那些原始創新、能夠引領產業變革的企業上市做強做大。對於存量,建議持續發展上市公司併購一級市場的科技創新企業,並且適當放寬借殼上市,支持跨界併購,進一步拓寬二級市場爲一級市場提供流動性的渠道。

二是在IPO方面,建議把握此次市場改革契機,進一步建立標準清晰、審覈透明、預期明確、長期穩定的IPO發行、受理和註冊程序。同時完善退市制度,形成標準明確、進出有序、該退則退的制度體系。

三是梳理、修訂和取消現有政策規定中不合時宜的“補丁式”規定。建議監管層重新審視這些政策規定在當下市場環境的適用性,就減持規則方面,可針對創投基金創設創新舉措。

證券時報記者:當前二級市場的回暖爲資本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一級市場要跟上這波行情,您認爲還需要從哪些方面努力,才能迎來拐點?

陳瑋:一級市場需要“募投管退”的高效聯動,二級市場回暖是優化退出環節,改善退出環境的重要基礎。但僅改善退出還遠遠不夠,目前IPO門檻不低,難度依然較大,企業從申報到掛牌的週期依然較長,併購重組或許是提高退出效率、拓寬退出渠道的重要補充。同時市場的回暖也是對此前低估的價值的回調,只能說一部分資產的價格回到了應有的水準,牛市依然值得期待。除此以外,創投面臨的困難是結構性的困難,需要多措並舉,逐一化解。

談行業:政策頻發強化行業信心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以來,國家出臺多個政策文件,力圖進一步優化科創投資和科技企業發展環境。您如何看待一系列政策給創投行業帶來的利好影響?

陳瑋:這些政策的適時出臺首先是託底了行業信心,同時,從政策本身來看,乾貨滿滿,誠意十足,從多個方面完善和健全創業創新創投的生態體系建設。具體而言,不論是“科創16條”還是“科創板八條”的出臺,核心是進一步強化了科創板“硬科技”定位,強調了科創板對“硬科技”企業的包容性,支持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這有助於提升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同時也對一級市場的投資起到了引導作用。

此外,文件鼓勵科創板上市公司通過併購重組提升產業協同效應,豐富支付工具,這有助於科創企業通過併購重組實現快速成長和資源整合,也對創投採取併購退出的方式給予了支持。而“創投17條”圍繞創業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和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創業投資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

證券時報記者:您曾經多次呼籲一級市場要引入銀行、保險等金融資產的“長線資金”,近期監管層表態鼓勵銀行、保險資金入市。您認爲,這將給一級市場的募資環境帶來什麼變化?

陳瑋:資金來源不足一直是困擾創投行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特別是資管新規後,銀行理財資金進入創投存在實質障礙,而此次引入銀行AIC是一個創新之舉,能夠一定程度上補充市場的銀行資金。同時,險資是優質的長線基金來源,在政策的鼓勵支持下,今年以來已有包括中國人壽、國壽投資、太保資本、人保資本等多家險企參與了設立股權投資基金。近期監管的進一步表態和舉措,都爲長線資金入市設立了明確框架,這些政策和監管態度的變化,都在爲險資規模化支持創投發展提供基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募資難問題、供給不足問題會得到有力改善。

證券時報記者:近期監管發佈了新的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新規,提到上市公司可以進行跨行業併購,這是否進一步利好一級市場擬併購退出的企業?

陳瑋:這無疑對一級市場的擬併購退出企業形成利好,爲一級市場的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退出渠道,尤其在資本市場IPO受限的背景下,企業通過併購退出的需求進一步提升。預計創投基金通過併購退出的積極性、活躍度和市場前景都會有較大改善。

談投資:以產業鏈視角判斷企業價值

證券時報記者:能否講述東方富海投資並陪伴成長,成功登陸A股市場的優秀企業案例?

陳瑋:我們從早期投資到陪伴企業上市的案例很多,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是2018年投資無錫盛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景微”)。當時對方的融資需求是3000萬元,但在和創始人交流後,經過審慎評估決定投資4000萬元。我們首先看重的是公司的創始團隊,他們都是國內最早從事電子雷管延期芯片、模塊及起爆器設計研發的科研人員,具有豐富的芯片研發、產業化、工藝流程經驗,是這一細分產業極其稀缺的具備全流程研發生產交付經驗的團隊。其次,盛景微涉及的市場極具想象空間,2018年投資時,電子雷管全面出貨量僅700萬發,民爆市場整體的雷管出貨量是11億發左右,電子雷管佔比極低。但電子雷管具備可追溯、安全性高、延遲精度高等傳統雷管無法比擬的優勢,在投資時我們預判未來電子雷管將逐步替代傳統工業雷管,呈現出廣闊的存量替換與增量市場空間。

投資盛景微後,我們提供了一系列的增長賦能服務,包括找董秘、找券商、協助尋找和判斷併購標的,幫助企業尋找第二曲線,幫助創業者成長和鏈接富海企業生態等。最終盛景微於2024年1月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證券時報記者:與傳統產業相比,科技企業投資對創投“慧眼識珠”的能力要求更高。您認爲,結合當前的經濟形勢以及政策環境,該如何判斷一家企業的投資價值?

陳瑋:創業投資的使命首先就是發現價值,這種能力對於投資人而言在產業變革的時代下尤爲關鍵。作爲投資人,要判斷一家企業的投資價值,需要以專業化的產業鏈視角和投資人的廣度視角來研判單一項目的產業價值,同時要用發展的視角來看產業鏈的發展趨勢,並將其與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和企業質量相結合,以判斷企業及其所在行業的未來發展走勢。這其中最核心的一點是“以人爲本,創新+成長”,投資的核心還是投人,要堅持投牛人,要基於豐富的案例經驗,對創始團隊有充足的瞭解和判斷。

證券時報記者:在當前一二級市場估值體系發生變化的形勢下,不少從C輪甚至B輪投進去的基金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浮虧,您如何看待這種估值環境的變化?

陳瑋:首先二級市場的估值體系在重構,嚴重低估的資產價值正在經歷回調。同時,要清晰認識到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未來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是科技創新。因此,估值體系會從傳統經濟爲中樞,轉向爲以科技創新企業的價值爲主導,更具創新能力的企業會更受到估值與流動性的追捧。而這一趨勢也會傳導到一級市場,一級市場必須堅持面向國家戰略、面向市場需求、面向未來需求,要儘早發現創新企業價值,堅持投早投小投創新,要更早享受企業發展和成長帶來的溢價和紅利,同時要具備賦能創新的能力,通過服務和管理爲企業與基金創造價值。

責編:王昭丞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