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出手增持仍無力迴天,粵開證券被調降至基礎層
作爲新三板爲數不多的掛牌券商之一,即便有大股東掏6000多萬增持相救,粵開證券仍未能保住創新層公司身份。
據全國股轉公司最新披露,粵開證券等11家公司因連續6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觸發降層情形,將自12月11日調入基礎層。
粵開證券原名聯訊證券,自2014年8月掛牌新三板,2020年5月進入創新層。二級市場上,公司股價長期低迷,每股面值徘徊在1元上方。今年3月,公司股價曾跌至0.75元的階段低位,在10月初盤中一度升至2.7元。
因股價長期低迷,粵開證券多次陷入降層危機,控股股東也曾出手相救,最終無力迴天。據披露,截至9月24日,控股股東廣州開發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開控股”)已增持約6469萬股,已增持金額約6403.17萬元。
另據Wind統計,年初至今,粵開證券股價累計下挫18.18%,累計成交20億元。而“924”行情以來,粵開證券股價有所回暖,行情啓動至今股價累計漲幅達17.39%,累計成交12.88億元。
屢屢陷入降層危機
截至12月5日收盤,粵開證券股價報收1.08元,漲4.85%,總市值35.88億元。
目前,除粵開證券之外,新三板掛牌券商還有東海證券和國都證券,後者與浙商證券的合併正在推進中。
對於此次被調至基礎層,粵開證券稱,公司目前經營狀況穩定,不存在重大經營風險。上述事項對公司經營未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近幾年,粵開證券的股價長期在1元上方。股價長期低迷之下,粵開證券年內多次披露降層風險提示,幾番掙扎之後,該公司最終難逃降層命運。
2月初,粵開證券股價水平已不足1元,3月18日盤中更是創出階段新低(0.75元)。當月月底,粵開證券稱,截至3月25日,公司已連續30個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
根據規定,創新層公司連續60個交易日股票每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股轉公司將其調整至基礎層。同時,被降層的公司在12個月內不得再次進入創新層。
粵開證券站在降層邊緣之際,大股東出手增持。公司4月2日表示,控股股東廣開控股擬以自有資金,增持股數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增持金額根據實際增持價格及增持股數確定。
此後,粵開證券股價小幅回暖,降層危機解除。4月25日,粵開證券股價收於1.03元,公司同日公告稱,前期觸發降層的風險情形已解除,被調出創新層的風險亦解除。
但僅兩個月之後,降層危機捲土重來。粵開證券6月28日再度表示可能觸發降層情形。幾天後的7月1日,因股價重回1元水平,上述風險解除。
今年8月、9月,粵開證券再度陷入降層危機。最終,自9月24日以來,因公司股價連續6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每股面值,被全國股轉公司作出降層決定。
控股股東的出手“相救”也宣告失敗。根據公告,截至9月24日,廣開控股已增持約6469萬股,增持比例1.95%,增持後的持股比例爲49.19%,當前持股量爲16.34億股。
另據Wind統計,年初至今,粵開證券累計跌幅近18%,累計成交額20億元。而“924”行情以來,粵開證券股價有所回暖,行情啓動至今股價累計漲幅17.39%,累計成交額12.88億元。
業績承壓,高管變陣
降層以外,粵開證券面臨的業績壓力也不小。
從業績表現來看,近三年,該公司營收逐年下滑,2022年淨利潤降幅超過七成,2023年淨利潤同比小幅回升。
據年報,2021年至2023年,粵開證券營收分別爲12.04億元、8.02億元和6.85億元,淨利潤1.06億元、0.31億元和0.34億元。
從主營業務來看,2023年,除投行之外,粵開證券其他業務板塊收入均下滑,私募股權投資收入降幅最大,超過七成,自營業務收入降幅也接近三成。
年報顯示,2023年全年,公司財富管理、證券自營和資管業務收入分別爲4.88億、0.8億和0.2億,分別同比下降12.74%、29.65%和5.1%。
上述年份,粵開證券私募股權投資業務營收-0.27億,同比減少75.74%,公司解釋稱,主要系受市場行情影響,私募股權項目公允價值下降所致。
不過,公司投行業務收入逆勢增加,2023年實現收入1.01億元,同比增幅超過兩成。
粵開證券也有意拓展投行業務。據公開報道,粵開證券計劃對投行和財富業務條線的組織架構進行調整,包括業務線一級部門的更名、部門職責變更等。
人事變動方面,今年以來,粵開證券高管層持續調整。
年初,1月中旬,時任總裁王保石因年齡原因辭職,粵開證券宣佈啓動總裁全球招聘。
9月初,崔洪軍被聘任爲公司總裁,此前曾擔任東方證券承銷保薦首席執行官、財務總監。10月底,粵開證券聘任雷傑爲公司聯席總裁,聘任楊新爲公司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