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78歲老店屋拚活化 北市都審會裁示:仿舊修繕保持原貌

位在臺北市大同區安西街1巷11號的店屋始建於日治時期,現今至少已78年高齡,由於在去年7月指定爲歷史建築,再加上坐落在「臺北市大同區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因此依規在今(30)日進都審會審查維護計劃。(黃敬文翻攝)

位在臺北市大同區安西街1巷11號的店屋始建於日治時期,現今至少已78年高齡,由於在去年7月指定爲歷史建築,再加上坐落在「臺北市大同區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因此依規在今(30)日進都審會審查維護計劃,會上同意拱窗與扶手等處仿作但須依原貌,結構強化則以輕量化方向設計,屋內格局以及樓梯也需審慎考量,全案修正後通過。

臺北市文化局介紹,該店屋爲兩層式建物,原有構造包括磚構造、門窗、門扇、拱門等,面臨歸綏公園,爲安西街沿街建物所形塑的區域歷史建築特色,對於都市景觀的保存有重要價值。

北市文化局表示,該建築首次登記謄本於1954年即爲二層建築,由1945年美軍航照圖推測建物於1945年前已建築完成,爲「一坎一進一過水」格局,另外建築的立面裝飾有「萬通」店號及騎樓開口落柱。

北市文化局指出,由於該建築於去年7月8日指定爲歷史建築,並於今年6月審查其修復及再利用計劃通過在案,後續經臺北市都發局都委會依照《北市大同區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細部計劃案規定》辦理審查作業。

該店屋所有人表示,由於自己孃家就在該店屋隔壁,因此買下該建築盼能就近照顧親人,目前規畫一樓爲開放空間作店鋪,二樓則保留住宅功用,希望店屋修繕完成後,可以兼具保留歷史風貌以及居家生活用的功能。

今日進入都審會審議階段後,會議主席、北市都發局副局長劉美秀裁示,同意將洋樓式建築拱窗、亞字砌磚扶手欄杆以及太子樓仿舊新作,但仍要保持原貌,樓梯部分可按照實際需求新作,但相對應的空間格局需考量,而房屋結構部分儘量減量,不要影響室內隔間,並審慎考慮使用空間的位置與形式,結構不合理之處也要做修正。

劉美秀指出,壁面嘜頭及彩繪的修復方式也要再補充說明,一樓與屋頂水箱的遮蔽方式需加強美化不突兀,並儘量用傳統工法,修復經費按照審查意見,全案修正後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