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位觀察 | 孟曉蘇:保障房建設刻不容緩,應該讓大城市50%的家庭享受到保障房

*本站財經智庫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出品|本站財經智庫

編輯|許媛媛 主編|楊澤宇

本站財經智庫《C位觀察》節目一一看C位大佬解讀C位大事。獨家對話智庫頭部經濟學家、企業家、各個領域 KOL,解讀時下熱議的財經和社會問題。

NO.033 對話中房集團公司原董事長、匯力基金董事長孟曉蘇

60S要點速讀:

1.關於保障房到底應該覆蓋全國多少家庭,我認爲大城市50%家庭應當能夠享受保障房。但是開發面積就不一定能佔50%了。因爲保障房面積小,商品房有可能面積大。另外,國企央企要退出競爭性的房地產領域,迴歸保障房建設。

2.如果爲了減少公攤面積,把樓道弄得很窄,一樓也沒有門廳,再回到30年前蓋房子的狀態,居民不會滿意。合理的公攤是需要的,但也不要放得太大。我更希望未來在房產證上標清楚,建築面積多少、使用面積是多少。

以下爲訪談精編:

1、應該讓大城市一半家庭享受保障房

這些年我看到了很多房企活躍在商品房市場。但是真正大規模建保障房的企業很少。保障房的缺失,造成老百姓對於住房不滿。一看到商品房價格這麼高,一想自己收入什麼時候能買起房?再聽專家一說收入房價比,就有氣。他以爲自己只能買商品房,不知道能夠享受保障房的優惠。

有人說建保障房沒有錢,誰說沒有錢?國家可以出錢建保障房,再通過賣或者租從市場上收回來,過去我們就是這麼做的。30年前我到中房公司工作時,那時候國家計委每年都要給央企房地產開發撥付資金,這些資金通過建設銀行分到各地中房公司。企業每年按照計劃指標去拿資金、搞建設。但是後來這些中央出資慢慢就沒有了。我們要爲保障房建設呼籲,仍應該由國家出資和地方財政出資,加上社保、保險、信託與銀行貸款共同參與,由國企和央企來規劃建設。現在需要大規模地建設保障房。

保障房不含土地出讓金,雖然地方政府收不着地錢,但是它同樣拉動鋼鐵和建築業,以及家居、傢俱、電器等相關產業。我一直在呼籲,要設立住房雙軌制,把保障房建設當作重要制度來完善。關於保障房到底應該覆蓋全國多少家庭?我認爲大城市50%的家庭應當能夠享受到保障房,中小城市地價房價本來不高的,可以採取別的方式給低收入家庭補貼。但談到大城市的開發面積就不一定要佔50%了,因爲保障房面積小,商品房有可能面積大。同時我不斷呼籲,國企央企要退出競爭性的房地產領域,迴歸保障房建設,履行他們本來應當履行的公共服務職能。

2、保障房建設刻不容緩

孟曉蘇:保障房建設刻不容緩,不能逼着老百姓去買商品房(來源:C位觀察)

現在中低收入家庭需要購買產權房的,一定要讓他們去買商品房嗎?爲什麼不大力推動保障房建設,讓中等收入或以下的居民有選擇保障房的權利呢?我近年一直在呼籲,要趕快恢復保障房建設。我們爲什麼在房地產調控中老出現失誤?就是因爲多年缺乏保障房建設,讓低收入家庭面對着高價的商品房市場,然後就忙着去打壓商品房價格,打壓房價又妨礙到商品房市場的發展。

對於有購買房屋願望的居民,你得區別他是不是低收入羣體。如果是高收入階層,他們自然會在市場信心建立起之後去購買商品房。現在政策所推動的就是中等以上收入人羣購房。但是對於低收入羣體,不要去鼓勵他們去“救樓市”,而要藉機會推動房地產開發結構轉型,就是大力推動保障房建設。

孟曉蘇:新加坡的組屋模式很好,但是我們還可以改進(來源:C位觀察)

我多次推薦過新加坡保障房模式,但我並不主張完全照搬。新加坡保障房覆蓋了80%以上的居民家庭,普通家庭都知道排到幾後年就能有自己的保障房,這樣他們就會對未來生活有信心有規劃。

新加坡和我國不同的是,它的保障房和商品房永遠不能並軌,因爲它國家小土地少。我們過去房改時規定,房改房五年之後補交了土地出讓金,就可以和商品房並軌。當年用優惠價格買房的老職工,房屋進入商品市場後價格漲到了幾百萬,在北上廣深甚至漲到上千萬了。是房改使普通人家成了千萬富翁。我們爲什麼不能讓今後的“新市民”與年輕人“新家庭”,再享受一次房改政策的優惠呢?

孟曉蘇:關注公攤本質上是因爲收入不高,需要多建保障房(來源:C位觀察)

還是要進一步監督住房質量。我不希望因對指責公攤面積呼聲太高而改變住房設計規範。居民關注公攤的原因是什麼呢?還是因爲需要質優價廉的房屋,收入不高的人羣需要保障房。未來在房產證上標註清楚就可以了,建築面積多少、使用面積是多少。如果爲了減少公攤面積而把樓道弄得很窄、牆體弄得挺薄、門廳與樓梯狹小,再回到30年前蓋房子的狀態,居民不會滿意。

孟曉蘇:如果小區停車場算了公攤,停車費收入應該歸業主所有(來源:C位觀察)

合理的公攤是需要的,但也不要能面積太大。要特別說明的是,凡是公攤過的小區物業資產,都是屬於業主共同所有,包括車位、地下車庫、服務用房等等。如果把這些物業資產出租出去,租金收入、廣告費收入要歸業主集體享有。可以把它分配給業主,也可以明打明算地補充物業費,算是業主交的物業費的一部分,可不能讓物業管理公司白拿走了,拿走是違法行爲。

3、房地產預售制需要改進

孟曉蘇:房地產預售制需要改進(來源:C位觀察)

房屋預售制是可以研究的事情。因爲我們的預售制和其它國家的預售制不太一樣,並沒有把人家正常的預售制學過來。我知道一些國家的預售只是交定金,只要開發企業把預售房屋數量湊夠了,銀行就另外給開發企業發放貸款。這時候購房居民並沒有發生對銀行的借款,不承擔銀行貸款利息。等到房屋達到了驗收標準的時候,購房者纔去付款與承擔銀行貸款。

採用這種做法的原因是銀行對開發企業有足夠的支持。其實銀行是最願意貸給房地產企業的,它有看得見的房屋實物。現在我們鎖做的預售制,是把購房居民首付款與銀行貸款都收到開發企業賬戶,由購房居民來承擔銀行貸款與利息。

這是因爲在很長時間裡銀行不支持房地產開發,被規定爲“資金不得流向房地產”。所以開發企業就得靠居民的首付款和居民銀行貸款來建房。這就出現被人詬病的問題了。我國預售制度應該繼續改進。如果能夠讓開發企業能夠得到銀行資金的足夠支持,預售制度就變成購房居民只需要支付定金,其餘部分先不交,等到房屋驗收後再交,那就更加合理了。

目前的預售制也能夠繼續運行。這就需要在預售後加強對於資金的監管,除了現在的政府監管以外,還應當有業主委託機構介入。現在沒有業主監管,有的開發企業一旦監管不嚴就把資金挪到別的項目;也有的監管機構管得不對路,不是爲了保交樓,而是爲了別的“維穩”目的,就把資金管得太緊,影響到項目正常建設。現有的預售制度並不是一個壞制度,可以在這個現有基礎上再進一步改進。

孟曉蘇:因爲缺少保障房,城市打工的年輕人不得不住城中村(來源:C位觀察)

因爲現在保障房建得少,所以很多年輕人選擇租住城中村的房子。有的城市一半以上的打工人員都住在農民建的城中村裡。那個地方租金便宜是因爲房屋不含地價。所以說,農民羣衆對城市發展做的貢獻太大了。他們以自己的土地建造了全世界最大的廉價屋村,租給這些城市的新市民,由此創造了城市繁榮,也使這些農民獲得財產性收入。我們應該向農民學習,用城中村的土地或其它農村建設用地來建設保障性租賃房。

本站財經智庫(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