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40年 季益順在京展紫砂壺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季益順接受《旺報》專訪並介紹此次作品展出的理念。(記者徐維遠攝)

季益順從藝40年紫砂作品展16日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開幕。(記者徐維遠攝)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江蘇宜興紫砂工藝傳承代表人物之一的季益順,其從藝40年紫砂作品展16日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開幕;展覽將展出季益順40件精品力作,同時還展出其恩師王小龍、高麗君夫婦,以及季益順弟子共80餘件作品。

季益順生於紫砂發祥地──陶都蜀山南街,鍾靈毓秀的江南山水、古南街濃郁的紫砂文化薰陶他的童年;17歲進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場,從傳統入手、建立基礎;而後拜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高麗君、王小龍,學習更爲全面的制壺技藝,並以自然生態的景象做爲創作靈感。到了2000年,季益順從中國吉祥語言出發,傳達中國人內斂的祝福,在傳統中尋找改變。從學徒到漸有成就,他對泥料特性的運用、製作技法的表現,都有了突破。

宜興紫砂土爲原料

紫砂壺是以宜興當地獨產的紫砂土爲單一原料,經手工拍打成型,在窯爐內攝氏1000多度高溫燒製而成的無釉細陶。

紫砂壺爲陶都宜興的城市名片,歷經數百年的傳承,以其獨一無二的成型方法,成爲大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宜興紫砂業得到飛快發展,季益順正是親身參與改革開放以來宜興紫砂的發展過程。季益順17歲入行,90年代就被譽爲「壺界四小龍」之一,他也被評爲「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江蘇大工匠」,爲第三代制壺大師。

作品拍賣做公益

小 靈 通紫砂壺

是中國一種傳統茶壺,相傳源自宋代至明武宗正德年間。製作紫砂壺的材料是江蘇宜興紫砂礦土。紫砂壺大致上屬於文人藝術,所追求的古樸雅趣是以往文人所追求的。若帶着文人藝術的眼光看紫砂壺,則體現文人畫的另一種形態。紫砂壺亦具有收藏價值。(徐維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