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學的宿命 《小時代》vs.《未央歌》
▲文學滋養了人類的心靈,透過文學的閱讀,也豐富了現代人的生活。(圖/視覺中國CFP)
文/楊馨
現今社會上的純文學創作,幾乎清一色被大多數人歸類爲風花雪月。在匆促的資本主義市場,財經、商務、地產投資、快速致富等,似乎纔是衆人感興趣的話題。
而文學中的「純文學」與「通俗文學」間也需要拔河。因應時代潮流的轉動,以及讀者的閱讀能力和習慣,同樣是描述4個大學生的生活,放在21世紀的今天,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絕對百分百在票房上贏過鹿橋先生所寫的《未央歌》!
尤其是臺灣的讀者朋友們,對於所謂的世界經典名著,或是字數較多的創作似乎都沒有耐心細看,圖畫和影片取代了文字,久而久之,閱讀的能力就退化了!所以郭敬明的《小時代》可以大賣,而鹿橋先生如此經典的《未央歌》,願意再讀它的年輕人卻寥寥可數,更甚者有人連聽都沒有聽過!
這是很弔詭的地方,同樣的故事架構只是不同的時代背景,一個卻能變成創造出高達數十億產值的「商品」,而另外一個只能像「公媽」一樣,被供奉起來膜拜!
無論如何,綜觀東西方文學,不論是詩詞歌賦、散文小品、戲曲劇本亦或長篇小說,事實上都會探討到每個時代的重要變遷,包括生活方式和信仰習慣。
真實的描述纔是真文學,我實在看不懂《小時代》這個故事裡頭,4個大學生可以住豪宅開跑車,作者一直想要傳達出來的雖然是友情,但我們看到的模式卻是「爭執—誤會—扭打—奔跑—再和好」、「和好—再發生爭執—誤會—扭打—奔跑—最後再和好」,莫非這就是所有女孩子之間的友誼模式嗎?
用這樣的模式可以寫出上、中、下3集,加上原着改編拍成電視劇及電影,前後就賺了幾十個億人民幣。而這還是字數較多的小說,倘若沒有改拍成電影,臺灣恐怕連去買這套書來看的人都不多,更別提用半文言文方式創作而成的《瑯琊榜》等方面的長篇小說了!
也許只是寫作方式的不同,更或許是時代潮流的演變,才造成了大多數人喜愛閱讀通俗小說勝過之前其他的。(這當然又是另一個話題,臺灣的國學教育程度對學生的要求到底在哪裡?爲什麼我們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會相差對岸一大截呢?)
以下所提到的文學是指純文學創作的作品,文學是一種誠實面對自己的態度,它承載了不同世代的苦難與繁榮,美麗與哀愁!若是沒了這些可以流傳後世的純文學創作,人類心靈豈不幹涸,文化又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記錄呢?
且我從不認爲描述感情的文字是濫情的風花雪月,人類本就依附着情感而生,而「愛情」,更是我們從小到大所面對的第一次強烈的情感衝擊。那是與自己沒有任何血親關係的另一人的瘋狂與牽絆,也許有人一生只有一次,也許有人一生會經歷過很多次⋯⋯。
即使在現在你的生活裡,愛情所佔的比重已經輕之又輕,或有甚者已完全不復存在,但在久久的生命記憶中,愛情必定也曾經敲打過你的生命,佔據過你的心靈。
愛,絕不是不思振作的靡靡之音,而文學應該是悲天憫人的,是有同理心的,是在這速食文化紛至沓來的人世間,最值得停留下來欣賞的一道風景。有人因爲愛情而放棄了整個江山,更有人因爲愛情而引發了一場戰爭、一次革命⋯⋯愛情創造過神話,扭轉過命運,改變過歷史;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亦可生。
文學是關乎生命的,緊繫着一座城市的傾覆,一場心靈的洗滌和一道生命的力量!在純文學創作的路上,因爲時代的變動、因爲觀衆、因爲票房⋯⋯,即便孤單,我的筆依舊會急風而馳,赤裸且坦白的,寫出大千世界的愛恨嗔癡!
好文推蔫
●楊馨,輔仁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由補教界名師跨足房地產,精通國學、中外歷史及古文字學研究,亦擅長於文學創作。曾任好房網名家專欄作家,着有房市散文集「宅女飛揚心」一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