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醫院開的藥 感冒會比較快好?醫師這麼說
(示意圖/Shutterstock)
又到了容易感冒的秋冬季節,不少人在一開始感覺「啊,我好像感冒了」時,會吞服市面上的成藥,過了一兩天症狀未解前往就醫,吃了醫生開的藥後,「好像好得比較快。」《專業醫師教你怎麼正確看醫生》一書作者、日本消化道外科醫師作家山本健人說,其實,「感冒藥不是能治好感冒的藥物。」以下是重點書摘:
「市售的藥沒有效,所以我來拿醫院的感冒藥。」每逢感冒流行的時期,都會有許多人因爲那樣的理由造訪醫院。我們醫師當然會按照病患的期望開立綜合感冒藥,我也沒有譴責此行爲的打算。但是我一定會告訴病患以下兩點:
• 感冒藥不是能治好感冒的藥物
一般來說,非處方藥與處方藥的成分種類幾乎相同,只是非處方藥的單次內服量內含的成分稍微少了一點點。世上沒有隻有醫院才能開立的「感冒特效藥」。不太可能會有病患覺得非處方藥沒什麼效果,但換了處方藥後就能感受到明顯的療效差距。
反過來看,倘若吃了四、五天的非處方藥,但仍舊持續發燒或咳得厲害,那有可能是其他本來就不該靠感冒藥處理的疾病。這種時候,病患不是該去醫院「讓醫師開立更有效的感冒處方藥」,而是要去「確認是否爲感冒以外的疾病」。因爲病患可能罹患了症狀與感冒非常相似的其他疾病,必須先去醫院排除這種可能性。
第二點則非常重要:無論是非處方藥還是處方藥,感冒藥都沒有「能治好感冒的力量」。感冒藥的目的是減輕感冒的症狀。這種配合症狀進行治療的方式,稱作「對症治療」。
一般感冒藥的成分有:
• 止咳藥
• 化痰藥
• 抗過敏藥(抑制打噴嚏、流鼻水)
• 其他
也就是說,裡面只有能減輕感冒引發之發燒、頭痛、喉嚨痛、咳嗽、痰、鼻水這些症狀的成分。非處方藥一般會利用各成分量的差異,讓藥品擁有「強力止咳」或「有效止鼻水」等特色。感冒藥的「有效」,意思是能「減輕」這些症狀,絕對不是「治好」感冒。
「早點服用感冒藥,就能讓感冒早點好」這樣的講法也不妥當。因爲感冒藥能做的就只有「早點減輕症狀」。
我這樣寫,說不定有人會心想:「我曾有過早點吃感冒藥,感冒就早早治好的經驗!」
當某個人認爲自己是「因爲在剛感冒時就吃感冒藥,所以才早早痊癒」,那很有可能是什麼都不做也會在短時間內痊癒的小感冒。感冒是會自然痊癒的疾病,而且多久痊癒也會受各種條件影響而有所差異,並不是早期吃藥就能早點治好。
「能治好感冒的藥」並不存在嗎?
感冒大部分都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所以如果有「能治好感冒的藥」,那就必須是「能消滅感冒病毒的藥」。遺憾的是現在並沒有那種藥。「好好與感冒症狀和平共處,同時靠自己的力量治好感冒」纔是正確答案。
「靠自己的力量治好感冒」也就是好好吃飯且確實地攝取水分,不勉強自己並好好休息。每每從醫學的角度討論感冒的正確治療方式,一定都會得到這種露骨而直接的結論,不過這就是事實。
當然,症狀明顯與從前的感冒不同的狀況,或是有慢性病的高齡者、免疫機能低下的人、不滿三個月的幼兒等高風險者則是例外。因爲可能是罹患了與感冒非常相像的其他疾病,或是感冒惡化引發肺炎等疾病。別硬是要靠自己的力量痊癒,向醫師諮詢吧。(編輯樑惠明)
(圖/商周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