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幾何?哪些人在買?爲試點個人養老金的重慶“算筆賬”
個人養老金制度已正式推至全國!早在兩年前的2022年11月,全國36個先行城市(地區)啓動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重慶就位列其中。
這兩年重慶試點情況如何?
12月17日,上游新聞記者從市內金融機構瞭解到,個人養老金制度在渝試點兩年來,公衆儲蓄養老意識增強,距離退休時間較近的人羣是參與的“主力軍”。95後、00後年輕人羣個人養老投資的佔比還不高,但已經有部分人羣開始行動了。
成效幾何?
儲蓄養老意識增強
“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對我來說很有用,既養成強制儲蓄的習慣,爲養老做準備,還能抵扣個人所得稅,緩解繳稅壓力。”市民王女士說。
作爲養老保險體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制度設計,個人養老金是政府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個人自願在特定賬戶存一筆錢,每年不超過12000元;在享受稅收優惠的同時,還可通過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收益。
截至2024年11月末,個人養老金制度已吸引了全國7279萬人開戶。重慶作爲試點城市之一,兩年來,中、農、工、建、交等20多家在渝金融機構開放個人養老金相關業務,推出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個人養老金產品。
試點兩年,成效幾何?
多家金融機構提到,個人養老金開戶人數佔25歲到59歲人口的比例超過30%,顯示出公衆對這一制度的認可。其中,最顯著的成效是吸引了大量人羣開設個人養老金賬戶,大家對於個人養老規劃的意識明顯增強,有助於多元化的養老保障體系形成。
與此同時,供給也日趨豐富。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顯示,截至目前,個人養老金產品共有836只。其中,儲蓄類產品有466只,基金類產品有200只,保險類產品有144只,理財類產品有26只。
哪些人在買?
距離退休時間較近的人是“主力軍”
個人養老金制度對不同年齡段人羣的吸引力有差異。據多家金融機構反映,年收入10萬元以上、距離退休時間較近的人是“主力軍”。
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截至目前,通過個人養老金賬戶購買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的有9385人,總計保費12598.31萬元。
“個人養老金購買人羣主要集中在具有穩定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客戶羣體,如企事業管理人員、公務員、教師、醫生等。”
這位負責人說,從年齡結構看,30歲以下的佔比2.47%,30歲-40歲的佔比15.59%,40歲-50歲的佔比26.07%,50歲以上的佔比55.47%,“這也說明購買人羣的年齡和對養老的關注和重視是成正相關的。”
農業銀行重慶市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在該行累計開立賬戶25萬戶,主要購買人羣爲專業技術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事業單位及公務員。“從繳存來看,50-60歲客戶意願最爲強烈,40-50歲之間的客戶次之。”
這部分人羣再過幾年就退休了,資金“凍結”時間不長,並且按照當前收入還能節稅幾萬元,“相比於現在定存利率,繳存個人養老金反而更划算”。
對於中青年人羣,吸引他們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資”和“抵稅”。
30出頭的劉悅,一直覺得“養老”離自己很遙遠,直到小家庭迎來第一個寶寶,面對日漸衰老的父母,她突然意識到,誰都有老的時候,養老得未雨綢繆。
“每年強制存一筆養老錢,可以抵扣個稅,挺划算的!”她算了兩筆賬:一是買入的相關理財和保險產品,現在都是正向收益,年收益率3%左右;二是繳存1.2萬元個人養老金後,每年少繳了2000多元的個稅。
推向全國
銀行又掀開戶、繳存熱潮
12月1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推至全國。短短兩天,加上優惠活動的激勵,各大銀行又掀起了開戶、繳存熱潮。
從試點推向全國,投資者的選擇更加豐富。在現有理財產品、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4大類產品基礎上,國債、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也被納入了個人養老金產品範圍。值得注意的是,個人養老金採取市場化運營,不可避免存在投資風險,也會出現上下波動。
普通市民應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認爲,沒有“最佳產品”。國債投資適合追求穩定收益的年長投資者,年輕人則可以選擇有增值潛力的指數基金。
“個人養老金本質上是一種金融產品,波動是正常的,而養老方面投資本身就需要着眼中長期。” 重慶大學經濟學教授廖成林說,市民需要客觀理性看待,根據自己的購買能力、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個人養老金產品。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說,近年來個人養老金試點平穩運行,積累較爲豐富經驗,全面鋪開的時機已成熟,隨着人口結構變化,居民對養老保障意識進一步提高,價值型投資理念不斷成熟,可投資品種持續擴容,個人養老金業務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上游新聞記者 郭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