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落戶新政觀察(3)西安交大教授姜全保:配套公共服務需要同步跟進

央廣網瀋陽5月25日消息(記者李子平)城市人口規模擴大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如果無法解決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保障落戶人員享受市民待遇,那麼落戶僅僅是戶籍的改變,將沒有實質性意義。

對於瀋陽近期新出臺的落戶新政,西安交通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建議,城市應堅持產業發展與人口發展同步,讓外來人員有“成就感”“幸福感”“歸屬感”。

日前,瀋陽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瀋陽市進一步促進外來人口落戶若干政策措施》,涵蓋取消積分落戶名額限制、放寬學歷落戶範圍、放寬購房隨遷落戶人員範圍等10個方面的內容,旨在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東北全面振興。

引人同時應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

姜全保認爲,放寬落戶條件對城市發展有諸多正面作用:第一,減少人才流失,形成吸引人才的集聚效應。人才對於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取消積分落戶名額限制、放寬投靠落戶範圍等一系列措施,作爲實現目標的有效政策工具,不僅解決了人才安家落戶的擔憂,同時與其他人才獎勵、人才管理等計劃構成了較完整的人才引進政策體系,從而吸引人才流入。第二,推動城市人口發展,有利於提升城市競爭力。瀋陽等城市大幅度放寬落戶條件,也是響應國家戰略號召,以人口發展帶動城市發展的重要體現。第三,打破戶籍制度捆綁下的利益不均衡,促進城鎮化和鄉村振興。落戶條件的改變能夠在制度上降低市民化的成本和落戶門檻,使得外來人口可以享受到大城市的各種機會及便利措施,激發農民進城落戶的意願,也將加速中國的城鎮化進程。

但放寬落戶條件,也會隨之帶來一些挑戰。

首先,城市人口規模擴大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從程序上看,放寬落戶政策的落實較爲容易,其難點就在於相關配套公共服務能否同步跟進。城市如果無法解決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保障落戶人員享受市民待遇,那麼落戶僅僅是戶籍的改變,將沒有實質性意義。因此,爲避免人口的大量進入可能導致公共服務資源供不應求,地方政府應聚焦於教育、醫療、社保、住房等民生重點領域,讓外來人口也能實現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其次,落戶的放寬要求城市制定更加長遠的發展規劃,警惕“大城市病”的出現。北上廣深等一線超大城市都曾走過粗放式增長的彎路,攤大餅式的發展帶來了諸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和房價高漲等一系列典型問題。而新近不斷升級的幼兒入園難、醫院牀位緊張以及養老設施和資源的短缺,更加暴露出人口增長和需求提高對城市發展建設的考驗。

第三,人口的大量引進要求政府提高治理能力,拓寬人才的發展空間。

放鬆落戶之外還有更多“牌”可打

戶籍的變化,在多年前曾意味着巨大的跨越,但現在除了少數城市之外,更多城市都敞開了落戶大門,歡迎外來者。對於“戶籍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正在減弱”的判斷,姜全保認爲有其道理,“除戶籍政策之外,城市吸引外來人員還有更多方案可遵循。”

第一,堅持產業發展與人口發展同步,讓外來人員有“成就感”。產業發展既能帶動就業,又能聚集人口,是吸引外來人口的先決條件。除一線城市之外的各大城市應該首先關注就業崗位的有效供給,持續創造穩定的就業崗位,並圍繞周邊地區同城化發展進行戰略佈局,不斷拓寬流動空間。以城市集聚、產業集聚爲主線,讓外來人員都能找到幹事創業的平臺。此外,通過構建“四上”企業與小微企業間的合作發展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符合民營小微企業的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方式,培育發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等措施,培育壯大市場經營主體,加大就業崗位的多元化供給。注重營商環境的營造和城市的營銷,創新設立“城市需求清單”,讓更多市場主體準確、及時地掌握城市發展機會、參與到城市發展中來。

第二,堅持保障供給與人口規模配套,讓外來人員有“幸福感”。城市競爭力是吸引外來人員,尤其是年輕人的重要考量因素。針對滿足外來人員住房、教育、醫療需求等焦點問題,要拿出硬核舉措。從民生細處入手,將城市引進勞動力和人才與配套服務一併思考與推進,確保外來人員儘可能地感受到來自異地城市的暖暖善意和美好未來。住房方面,增加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數量,發放租房購房補貼,首次購買首套商品住宅全額補貼契稅,同時鼓勵園區、企業建設員工宿舍、人才公寓等配套設施,多渠道解決青年大學生、外來務工人員、企業職工等人員居住問題。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完善長租房政策、全面推進人才公寓建設、擴大公積金繳存覆蓋面以及按照職位平衡理念打造新型產業聚集區等方式,保障外來人員安居需求。教育方面,對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實施“零門檻”招生入學,增加普通高中優質學校覆蓋率,改善教育基礎設施,提高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託班招收2至3歲幼兒。醫療方面,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康養服務。讓羣衆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第三,堅持軟實力提升與硬實力提升並重,讓外來人員有“歸屬感”。堅持“來了就是本市人”的理念,以暖心便民服務拴心留人。政務服務要實現社保卡申領、異地就醫登記備案和結算、社保公積金轉移接續、戶口遷移、就業創業、婚姻登記、生育登記等服務事項全部“跨省通辦”,提升便民窗口服務質效。同時,搭建多樣化、人性化服務平臺,爲外來流動人口提供就業創業、房屋租賃、子女入學、法律援助、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務,增強外來人員的認同感、歸屬感。

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增強居民幸福感

引人政策推出後,落戶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姜全保表示,爲保證人口持續流入,保證落戶人口可以待得住、過得好,除優化公共服務體系,激發市場活力與促進經濟多元化之外,城市還應該在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政策後續服務方面做好文章。

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增強城市吸引力與居民幸福感。通過加強城市形象宣傳,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可以讓更多人才瞭解並嚮往瀋陽。舉辦各類文化活動,不僅能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城市的文化氛圍,還能增強市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此外,優化營商環境也是吸引企業和人才的關鍵。一個公平、公正、透明的營商環境,將極大地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促進企業和人才的流入。

落實落戶政策是確保人口持續流入的基礎。瀋陽市需要確保落戶政策得到有效執行,讓符合條件的人羣能夠順利落戶。提供後續服務也是關鍵,包括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這將有助於新市民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加強社區建設是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歸屬感的重要措施。通過加強社區管理和服務,瀋陽市可以構建一個和諧、友好的社區環境,讓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瀋陽市不僅能夠確保人口的持續流入,還能促進落戶人口能夠在這座城市中安居樂業,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引人、留人方面,瀋陽市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