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落戶新政觀察(2)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陸傑華:比落戶更重要的是讓人留得住

央廣網瀋陽5月25日消息(記者李子平)“人來只是第一步,比落戶更重要的是如何讓這些人真正留下來。”對於瀋陽近期新出臺的落戶新政,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陸傑華這樣建言。

日前,瀋陽市出臺《瀋陽市進一步促進外來人口落戶若干政策措施》,旨在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東北全面振興。具體來看,《政策措施》涵蓋取消積分落戶名額限制、放寬學歷落戶範圍、放寬購房隨遷落戶人員範圍等10個方面的內容。與之呼應的,是2023年遼寧人口淨流入8.6萬人,扭轉了連續11年人口淨流出的局面。

陸傑華表示,遼寧實現人口淨流入,是一個重要轉變,特別是在人口負增長、老齡化、少子化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具有積極意義。

究其原因,陸傑華表示,首先,當前在一線城市存在較高落戶門檻、人口流入較爲困難的情況下,部分人才選擇到政策較爲寬鬆的二線城市發展。其次,最近幾年東北三省特別是遼寧的瀋陽、大連實施了很多積極的人口政策,對於人口流入提供了很多優惠和便利,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來遼寧就業創業。第三,遼寧有很好的工業基礎和文化環境,疊加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和落戶政策,也會對人口流入產生積極作用。“流入人口中有相當大一部分是有學識的年輕人才,他們學歷高、專業背景強、有創業情懷,將對遼寧社會經濟發展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陸傑華說,人口淨流入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彰顯了遼寧經濟、文化、社會的全面發展,對進一步的引人、留人都有明顯的積極推動作用。

今年以來,包括佛山、南京、杭州、瀋陽等多個熱門城市,都在通過購房落戶、優化積分落戶政策,以及放寬居住和就業落戶條件等方式吸引更多新市民。對此,陸傑華認爲,“這是大勢所趨。除了少數一線城市外,降低落戶門檻已經成爲更多城市的選擇。”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流動人口已高達約3.76億人。在此背景下,充分認識到流動人口的經濟潛力,推行日益開放的人口遷移流動政策,促進人口流動與產業轉型相結合,有助於加快勞動參與率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宏觀層面實現勞動力資源的整合配置與優化。“流動人口占了中國人口的1/4,我覺得這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巨大動能。推動這些人口的市民化,給他們提供更多社會基本公共服務,這對中國人口的發展是有正面作用的。”陸傑華表示。

“當然,人口流動帶來經濟更加繁榮和社會發展更加有力,也會給相關城市帶來一些挑戰。”陸傑華說,“人來只是第一步,比落戶更重要的是如何讓這些人真正留下來,就業環境,生活環境,還有教育、醫療、社保這些都必須能夠跟得上,才能讓新增人口長期穩定下來,這纔是長久之計。”陸傑華認爲,應加快人口遷移制度的變革,落實城鎮流動人口的各項福利保障,推動高質量的城鎮化進程,要依靠質量型的人口紅利,來推動經濟的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

“除了部分一線城市外,戶籍本身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呈現減弱趨勢。”陸傑華建議,除了放寬落戶要求外,還有更多要做的工作。“對於遼寧、對於瀋陽來說,首先就是要爲新增人口提供一個實現就業創業、施展才華的平臺,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這關係到人是否留得住、住得穩。”陸傑華認爲,城市應該爲新增人口尤其是青年人,構建青年友好型城市,圍繞新增人口的就業、婚戀、教育等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條件,還要增強文化吸引力,進而形成文化凝聚力,這是相關城市需要重視的一個挑戰。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