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宇》軌道發展牛步 林佳龍推得動嗎

交通部林佳龍(公路總局提供/李忠宜蘭傳真)

國內推動高達4000億元的軌道前瞻建設巳勢不可逆。惟近5年來各項軌道前瞻建設計劃,除可行性研究及綜合規畫需依時序辦理外,更重要的相關配套─107年3月前行政院賴清德所定下國內軌道產業發展3大策略,迄今仍步履蹣跚,不見寸進,讓人看不到春燕的到來,這難道是當今「有政府,會做事」的應有表現嗎?

行政院爲發展國內軌道產業所訂定的3大策略不外:一、成立軌道產業推動會報,由交通部盤點軌道系統興建及維修需求,解決涉及軌道產業供需課題;由經濟部負責協助軌道相關產品標準建立、技術研發及量產;由院工程會負責提供軌道機電系統採購所涉資格規格解決方案研議擴大國內廠商參標之可行作法。二、由交通部就提升國內軌道零組件國產化比例辦理招商說明會,以促進供需媒合。三、由交通部成立「軌道技研究暨驗證中心」,執行未來軌道技術、產業標及檢測驗證業務。

雖然交通部每年均依院定策略辦理軌道(尤其輕軌)系統國產化提升比例說明會,但沒有經濟部就所提升比例之軌道系統項目訂出材料規格及產品標準,縱有國產化比例之提升,也僅是空談而已。畢竟國內廠商縱有機會分包國際大廠在國內之國產化比例項目,於工程竣工驗收時,恐也會衍生驗收標準不明確之認定爭議。至於未來接手營運之公司也必然會大幅增加交通部所提升國產化比例項目之「故障檢修」、「預先檢修」工作量,恐亦不敢擔保軌道系統營運之穩定性與列車運行可靠度之達成。另外,工程會如未就國內大廠(如臺灣車輛公司)與國際大廠訂定共同投標所涉資格/規格訂定合理解決方案,或就國內小廠擔任國際大廠分包商訂出資格條件與合理分包比例,國內小廠亦難有擴大參與國內軌道建設營運維修機會。

至於交通部雖已成立「財團法人鐵道技術研究及驗證中心」,並選址高雄燕巢興建廠房及相關設施,可惜更重要的軟件,相關產品標準及檢測驗證標準作業程序,如經濟部未能提前配合完成,該中心縱使開始運作,亦難有所開展並對國內軌道產業有所助益。更不用說近期內會有助於南部地區形成軌道產業技術新聚落。

尤有甚者,近日媒體披露去年「臺鐵」先後爆發「國車國造」之巡軌車被解約、工程車履約驗收不合格,今年國造新車採購也同樣有驗收難以過關之窘境。這不就是主政者對推動國內軌道產業國產化步調遲緩的具體後遺症嗎?

此外,最近亦有日本媒體人士在國內媒體投書,指出過去「臺灣高鐵」列車採購,因國內高層與日本合作,以「騰籠換鳥」方式,把「臺灣高鐵」原應採購歐盟系統列車,換成歐日混血車種700T型列車,這才導致今日臺灣高鐵要向日本原廠採購列車組,竟然每組列車要新臺幣50億元天價,要臺灣高鐵用「買飛機價格買火車」,在令國人遺憾生氣之餘,還要被日本人暗中竊笑白癡。不但失去裡子,還丟臉丟到國外去了。這不也是另一種國內發展軌道產業太過緩慢的具體事證嗎?

輕軌建設是前瞻計劃的重中之重,是各地方政府極力爭取的施政主軸,更是國內軌道產發展的核心,交通部把它當作「國車國造」的重要方向,可以說目標正確。但是仍有如下問題:一、國內發展軌道建設,迄今軌道材料及產品既沒有自己的規格也沒有標準;二、各地方政府建設輕軌系統都要求客製化,未來全國輕軌系統會如八國聯軍,這怎能有利於國內軌道產業發展;三、由於國內軌道發展遲緩,產業人才流失,養成又不易的問題巳浮現;四、國內大小廠商參與投標或爲國外大廠分包廠商的機制迄未建立。這些問題未解決,談發展國內軌道產業,無異緣木求魚

行政院是一個團隊,交通部作爲一個軌道產業發展的最主要主政者,縱然相關部會步調遲緩,交通部難道不應負起「協助者」的角色嗎?交通部長林佳龍是民進黨重量級的人物,能否爲國內軌道產業發展開創蓬勃發展的新契機,就拭目以待了。

(作者爲前交通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