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團隊新研究:C肝用口服新藥 15年後帶原者減9成

▲沉默的肝,B肝、C肝頭號健康殺手。(圖/東森新聞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肝病國病,尚無疫苗可預防的C型肝炎,更需及早診斷與治療。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教授國內多位肝病治療權威所帶領的團隊,2月底發表最新的《臺灣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之疾病負擔》,納入本土C肝流行病學數據推估,得出臺灣若能使用新型口服藥物取代傳統治療,至2030年可將慢性C肝的帶原者將至91%,末期肝癌病患,也可減少8~9成。

臺灣是全球第一個全面推行新生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健保於10多年前推動B型與C型肝炎治療試辦計劃,B、C肝的防治,在日本亞洲肝臟研究會」發表《臺灣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造成之疾病負擔》論文李美璇指出,此研究是將臺灣流行病學相關數據作爲參數,放入科學模型中進行計算,以預測未來C型肝炎對於疾病的負擔程度。相關參數包括了目前C型肝炎盛行率、新感染率、慢性感染率、疾病進程速度肝硬化及肝癌發生率死亡率等。

▲陳建仁團隊新研究:C肝用口服新藥,15年後帶原者減9成。(圖/採自疾病管制署公共影像資料庫,中研院提供)

研究團隊除了按照臺灣目前的治療現況之外,又假想兩種不同的治療情境。首先將傳統治療改爲近幾年在全球陸續上市的全口服新藥;治療人數則分爲兩種,一個情境是與目前每年治療人數相當,約是8060人;另個情境是將治療人數逐年增加到4倍,比較這兩種情境對於臺灣C型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疾病負擔的變化趨勢。

2014年的C型肝炎帶原者爲52萬2000人。若以目前治療現況持續不變,採用健保給付的長效型針劑干擾素搭配口服雷巴威林,每年約治療8060人;到了2030年時,整體的C型肝炎慢性感染率約降低44%;罹患肝癌及肝硬化等末期肝臟疾病則減少14-24%;因末期肝病而死亡的死亡率則減少16%。

至於新上市的多款全口服小分子藥物,可增加治癒率且有效清除病毒,療程約12周加上副作用少,使治癒率達97%左右。若每年依照目前的治療人數約8060名病人,到了2030年,C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盛行率可以再減少8%;罹患末期肝臟疾病的死亡率則再減少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