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投身保險新戰場,廣汽、比亞迪能否破局?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漢垚 北京報道

近期,車企在新能源車險市場動作頻繁。

近日,由廣汽集團等企業發起成立的專業汽車保險公司衆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衆誠保險”)與同爲廣汽集團旗下的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汽埃安”)簽訂統一交易協議,衆誠保險及其子公司將爲廣汽埃安及其子公司提供保險保障、風險管理、保險經紀、汽車延保等方面服務。

在不久前,由比亞迪完全持股的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財險”)正式在安徽、江西、山東(不含青島)、河南、湖南、廣東、陝西等7個省份上線投保入口。

儘管不少車企已入局新能源車險,但業內人士表示,短期來看,新能源汽車的高保費局面仍難改變。

一衆車企以身入局新能源車險市場

近年來,隨着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新能源車險這塊蛋糕也愈發誘人。於是,一衆車企坐不住了,企圖在新能源汽車生態上“一魚多吃”,不斷有車企通過設立和收購保險經紀公司等方式來完成自己保險板塊的佈局。不過有些車企推進地較爲順利,有些則早早折戟。

2018年7月,小鵬汽車就斥資5000萬元設立廣州小鵬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但在2022年放棄了保險代理業務。

2019年3月,奔馳汽車在北京註冊設立梅賽德斯-奔馳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但未獲批覆已被註銷。

2019年4月,特斯拉收購了美國馬克爾公司,獲得保險經紀牌照,2020年8月又在中國註冊成立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2022年1月,蔚來註冊設立了一家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由蔚來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同年12月,蔚來收購匯鼎保險經紀公司,順利拿下一張保險經紀牌照。

2022年5月,理想汽車全資入股了銀建保險經紀公司,獲得保險經紀牌照,後更名爲北京理想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2022-2023年,哪吒汽車申請了多個“哪吒汽車保險”“哪吒車險”等相關商標,但均未完成審批註冊。

此外,剛剛登場的小米汽車雖然沒有推出自家車險,但資料顯示,小米旗下也擁有一家保險經紀公司——北京厚積保險經紀有限公司。

相比而言,比亞迪不是入局最早的,但卻是入局最深的。在成立保險經紀公司後,比亞迪又取得保險公司牌照。2022年3月,比亞迪出資設立比亞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一年之後的2023年5月,比亞迪收購易安財產100%股權,獲得保險公司牌照,並將易安財險更名爲比亞迪財險。

新能源車險市場巨大且增長迅速

爲什麼車企尤其是新能源車企會對保險業務心心念念?

公安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041萬輛,佔汽車總量的6.07%;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552萬輛,佔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76.04%。2023年新註冊登記新能源汽車743萬輛,佔新註冊登記汽車數量的30.25%,與2022年相比增加207萬輛,增長38.76%,呈高速增長態勢。

伴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新能源車險保費也極具發展空間。

據東吳證券預測,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167萬輛,保有量達3693萬輛,保費規模達1865億元,佔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爲18.7%;預計2030年保費規模將達5309億元,佔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爲34.9%。

面對如此巨量且極具前景的新能源車險市場,車企入局也在情理之中。而且車企親自下場參與新能源車險,也能爲用戶帶來更好的服務。

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院長兼秘書長寧威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車企通過不同方式參與新能源車險業務主要有兩方面考慮:第一是爲了獲取保險利潤,第二是形成產業閉環。

艾瑞諮詢曾在《中國新能源車險生態共建白皮書》中指出,車險作爲消費者購車後第一個接觸到的服務類產品,剛需性和消費粘性使得它成爲服務車主的切入口。一方面,汽車廠商們以車險爲突破口,推出車主在購買汽車的同時也能入手同一家保險的服務,從汽車到保險業務的拓展,有利於形成新的產業鏈閉環,增加利潤收入;另一方面,汽車廠商可以通過保險業務對汽車的風險、汽車駕駛信息和車主進行充分地瞭解,從而提供更好的保險服務,從而提高車主的用車體驗。

在收購易安財險前夕,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比亞迪進場新能源汽車保險行業,將利用用戶羣體、行銷方式、技術等方面的積累,在費用節儉、效率提升、科學理賠等方面賦能新能源汽車保險行業。

車企下場參與新能源車險不僅能讓車企獲得保險利潤,同時也能促進自身車輛銷售。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對記者表示,根據交易成本理論,車企參與車險經營,是能降低交易成本的,因此兩者合併可以獲得更多利潤。同時,當前消費者確實擔憂新能源車投保難投保貴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其購買決策。如果車企有自己的保險公司的車險產品,能給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擔憂,進而促進銷售。

對於車企參與新能源車險的優勢,東吳證券研報稱,在新能源車企可以簡化新能源車理賠流程,現階段保險公司缺乏新能源汽車定損人才,在事故後無法進行現場定損,需要新能源車企介入檢測纔可定損理賠,車企可憑藉技術優勢,提高整個車險理賠流程效率;其次,車企可以設計出車風險和理賠更匹配的創新性車險產品,憑藉承保車輛的出行大數據、智能駕駛方面的信息優勢,未來可以聯合保險公司推出個性化保險產品;此外,新能源車企對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場景壟斷,新能源汽車直營汽車模式的興起使得車企直接接觸新能源車險的購買人羣,從而直接獲取購買新能源車險的車主信息。

儘管車企投身新能源車險業務優勢明顯,但仍面臨很大挑戰。中國人保副總裁於澤曾公開表示,車險對承保和理賠服務網點要求很高,龐大的網點服務體系對進入到車險行業的車企而言挑戰很大。

新能源汽車高保費局面短期難以改變

雖然新能源車險市場是一片藍海,但目前該市場上一直存在着“車主喊貴,險企喊虧”的發展困境。一方面是新能源車主投保難、投保貴;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出險頻率高、賠付成本高。

中國銀保信發佈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新能源汽車的平均保費實際上比燃油車高出大約21%,保費上漲也比較快。申萬宏源研報則顯示,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平均接近85%。以車損險爲例,新能源車中佔比最高的家用車出險率高達30%,顯著高於燃油車的19%。

對於此種局面,寧威對記者分析,目前新能源車保費高,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車企掌握着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性技術,但並不向保險企業共享駕駛行爲等重要信息,導致保險公司只能通過損失率、賠付率來進行定價。在無法區分致損原因的情況下,無法判斷從車還是從人因素,保險公司只能提高保費來維持利潤。

對於車企下場後,新能源車險保費能否下降,寧威表示:“綜合新能源技術突破可能性與車企的保險利潤企圖,我判斷即使車企下場,短時期內保險價格不會下跌。”

寧威稱,車企親自下場參與新能源車險最大的意義在於車險市場上多了最懂技術,車險產業鏈上交易成本最低的企業。但交易成本的降低能否直接轉換成保險消費者的購買成本降低,目前還無法判斷。

楊澤雲亦表示,新能源車險三高問題可能並不會因爲車企參與而立即改變。但長期,車企可以結合出險情況,通過保費激勵、調整生產工藝,甚至通過提高智能駕駛降低事故率等方式降低三高。

(本報記者許爽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