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進斑馬線3米內不能有人…民衆戰翻 交通部檢討2辦法改善

交通局與交通警察大隊針對58處易肇事路口加強執法。(圖/記者中嶽翻攝,下同)

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強硬規定車輛斑馬線3米內不能有行人」,違者開罰1200到3600元,引起廣大討論。有民衆認爲這樣對行人有保障,但也有人認爲行人邊走邊滑手機「不能一昧怪駕駛」。對此交通部今天將邀請營建署及六都交通局,檢討斑馬線退縮、庇護島設置,希望能讓憾事別再發生。

有鑑於2018年行人穿越斑馬線釀14死、928傷,於是特別對58處易肇事路口加強「不禮讓行人」執法,而違規車輛將開罰1200到3600元,另外,交通局也指出,公車全面加裝轉彎雷達示警,避免憾事再度發生。

1名25歲從事服務業的古小姐表示,這樣措施對行人是很有保障,但法規是否有意義值得商榷,畢竟不是所有駕駛都想去逼行人。

另名45歲的林姓先生表示,有些行人通行也是邊滑手機,所以不能一昧怪轉彎車駕駛,建議可以讓行人、轉彎燈號分開,讓行人先走,再讓轉彎車轉彎,這樣比較有保障。

根據《聯合報》報導,交通部今(22)日將邀集營建署及六都交通局,檢討斑馬線退縮、庇護島設置,並將提出10-20處試辦路段。這路段主要將針對行人量大、高齡者多、學校周邊、肇事高路段優先討論。

不過,斑馬線退縮的詳細情況,必須看現場狀況、如何退縮、退縮多少都要討論,如果設計不當可能反而造成行人搶快造成危險。

臺中市交通局長葉昭甫透露,「斑馬線退縮確實能增加車輛緩衝時間」,但也考慮調整號誌時志,讓行人綠燈先亮、車輛號誌後亮,如此就能讓駕駛轉彎前先看到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