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個城市,新一輪地鐵建設來了

“地鐵一響,黃金萬兩”的時代要過去了

01

新一輪地鐵建設來了?

衆所周知,地鐵建設成本高昂,一公里動輒五六億,多的超過10億。運營成本也不低,2022年,扣除政府補貼,全國只有5個城市地鐵實現了盈利。

即便是這樣,各大城市的熱情依舊不減,爲什麼?原因就是地鐵作爲大型基建項目,可以讓周邊沿線地區土地大幅增值,吸引人口流入。賣地收入高了,財政收入也穩了,還能拉動經濟發展,何樂不爲?

因此,在過去十幾年,地鐵建設迎來了狂飆。從2010年到2020年,全國有29個城市開通了地鐵,是開通時間最集中的10年。

眼看着徐州、洛陽等弱二線城市紛紛開通地鐵,包頭、煙臺、濰坊、衡陽等一大批二三線城市紛紛申報地鐵。按照這種速度,全國擁有地鐵的城市很快會超過100個。

如此狂熱的狀態,可不是好事。所以,在2017年國家發改委叫停了包頭地鐵,暫停了地鐵審批。直到2018年11月,才批覆了成都、西安、武漢等一二線城市的地鐵規劃。

按照5年左右的建設週期,上一輪地鐵建設基本接近尾聲。因此,從今年開始,新一輪地鐵申報又開始了。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23年7月軌道交通運營數據顯示,全國有54個城市開通了軌道交通,其中開通地鐵的城市近40個。

而新一輪已經申報,或者將申報的城市超過30個,包括廣州、蕪湖、蘭州、南通、太原、哈爾濱、大連、武漢、天津、蘇州、南京、南昌、無錫、徐州、常州、西安、鄭州、長沙、昆明、成都、福州、廈門、長春、寧波、石家莊、溫州、瀋陽、合肥、重慶、杭州等城市。也就是說大部分城市在修建完現有的地鐵項目後,打算繼續擴容。

1月,《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23-2028年)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發佈。

6月,瀋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25—2030年)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信息進行公示發佈。

7月,蘇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2024-2030年)及線網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信息公示發佈。

8月, 蕪湖、西安、合肥相繼發佈新一期地鐵規劃相關文件,鄭州公佈了多條新地鐵的進展。

此外,像北京、深圳一些城市的新一期地鐵規劃已經獲批,前段時間,深圳公佈地鐵五期路線,並表示啓動開工建設。

這麼來看,新一輪地鐵大戰即將開啓,很多城市又要增加新的路線了。

02

地鐵建設高峰已經過去

目前,我國地鐵建設主要是以政府主導,能不能繼續建設,要看地方的財政實力,還要看投入產出比。

隨着房地產進入新的週期,土地出讓下降,賣地收入減少,對人口和產業的吸引力減弱,那最終產生的經濟效益也會下降。這麼說吧,“地鐵一響,黃金萬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盈利的地鐵極少,大部分要靠地方財政補貼,而且有些依賴度非常高。包括南京、成都、寧波等8個城市地鐵,在2022年獲得的補貼超過50億元,杭州地鐵高達94.69億元。一旦地方財政收緊,這種依靠補貼的運營模式就難以爲繼。

今年4月,杭州地鐵部分站點開始停電梯,只有早高峰(06:03—10:00)和晚高峰(16:30—20:00)兩個時間段開,其它時間就只能自己走。爲了節約成本,竟然開始省電了。

上海地鐵被曝出員工降薪,廣州地鐵告別了“滿15次優惠”(每個月的公交系統刷卡15次後,從第16次的車程開始車費打6折)。

昆明地鐵更慘,有網友爆料,從去年9月就開始拖欠員工薪資,連公積金都不能按期到賬了。

面對這樣的形勢,沒想到依然有30多個城市想繼續擴容地鐵。過去多年,一些城市舉債修建地鐵,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地方債務負擔,甚至造成巨大浪費。早在2018年,爲了防止地方盲目舉債修建地鐵,國家發改委就提出了“3000億財政收入,3000億GDP,300萬城區人口”的修建門檻。

既然各地不顧債務負擔,堅持要繼續修地鐵,那就只能由國家來把關了。國家發改委城市交通運輸研究中心主任程世東對中國新聞週刊說,國家對城市地鐵規劃建設的指標,包括GDP、財政收入、城區人口、客運量等都有明確的標準,“如果不符合這些要求,肯定不會獲批”。

除了前面三條門檻,新增的客運量要求已經開通的線路每日每公里客流量達到0.7萬人次,才能申報新的路線。按照這個要求,今年7月只有北上廣深、長沙、哈爾濱、蘭州等15個城市達標。

連南京、天津、蘇州等城市都未達標,如果嚴格執行以上四條標準,那意味着只有15個城市的地鐵申報纔可能獲批,其他都沒機會了。

因此,新一輪地鐵申報的城市超過30個,但最終能夠獲批的預計會大幅縮減。連財力雄厚的深圳,地鐵五期都被砍了2條線路,而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地鐵規劃線路也被大幅削減。

地鐵建設降溫是必然的,地方財政緊張,債務承壓,未來預計只有超大特大城市還有建設空間。

03

未來還有機會嗎?

地鐵修建門檻提高,要求收緊,意味着還沒開通地鐵的城市沒有機會了,像煙臺、唐山這些準萬億GDP城市就很難了。而作爲唯一沒有地鐵的萬億GDP城市,泉州沒有抓住上一輪機會有點可惜,畢竟洛陽、徐州這些城市的城區人口也不到300萬。

唯一有機會開通地鐵的反倒是一些縣域,因爲都市圈時代到來了。隨着國家級都市圈的獲批,一些中心城市的軌道交通就可以輻射到周邊城市。比如第一個獲批的南京都市圈,目前已經將地鐵修到了安徽滁州的來安縣,馬鞍山的當塗縣,江蘇鎮江的句容市,揚州的儀徵市。

另外,市域鐵路也是一個機會,它的建設門檻比地鐵低,比如杭州規劃了杭德城際(杭州至德清)、杭諸城際(杭州至諸暨),鄭許市域鐵路(鄭州至許昌長葛),寧波至慈溪市域鐵路,寧波至象山市域鐵路。

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增開工線路總里程是606公里,其中,市域鐵路總里程爲448.62公里,佔比高達74%。當然,還有一種軌道交通門檻更低,那就是有軌電車,但這個實用性太低,各地建設熱情並不高。

其實,很多城市並不需要地鐵,有這個錢還不如用來改善其他交通設施,提升大家的出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