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中風11年 他成北榮小腸移植第一例成功患者

北榮兒童外科醫師蔡昕霖(左)、接受小腸移植者黃先生和北榮移植外科主任龍藉泉今天一起切蛋糕,慶祝黃先生「重生」。(鄭鬱蓁攝)

六十五歲的黃先生,十一年前在高速公路行駛時,肚子突然一陣絞痛,還伴隨大量血便,緊急就醫發現竟是腸中動脈篩住,罹患「腸子中風」,全長超過2公尺的小腸只剩30公分能用,從口吃食物肛門排出,常人要24小時,黃先生只花15分鐘,真的成了俗稱的「直腸子」,十一年來只能靠打針攝取營養,直到日前等到大愛捐贈,接受230公分長的小腸,成爲臺北榮總器官移植團隊成功移植小腸首例

臺北榮總移植團隊兒童外科蔡昕霖表示,黃先生在五十出頭的年紀,開車開到一半肚子爆痛到冒冷汗,確診爲罕見的腸繫膜動脈栓塞,俗稱腸中風,因小腸都是靠腸繫膜動脈供應血流,一塞住就會造成小腸全部壞死,只好手術切除。

蔡昕霖表示,術後黃先生只剩三十公分的小腸成了「短腸症」,食物完全無法身上停留,只能靠全靜脈營養把每天所需熱量蛋白質脂肪配在一起,藉由血管打入。但打久了會導致內分泌失調、敗血症、靜脈栓塞、靜脈發炎肝硬化副作用,過去類似病患往往因爲併發症撐不過5年。

黃先生施打了七、八年後,幾乎已經找不到可以打的血管,更因靜脈細菌感染住院多達35次,更換靜脈導管13次,最後面臨腸道衰竭,要保命只剩下最後的選項,即小腸移植。

蔡昕霖表示,小腸移植在所有外科移植中是最複雜的項目,因爲手術難度高,移植之後照顧困難,且植入的小腸功能無法預期全球一整年案例少於一百例,遠低於其他器官。

蔡昕霖說,今年8月終於等到適合的大愛捐贈,透過事前全面規劃之下,順利在同一醫院完成摘除以及移植,成功替黃先生街上也寫下臺北榮總建院60年來的新紀錄;而臺北榮總當天也寫下全國唯一醫學中心同時完成心、肺、肝、腎、胰及小腸等所有器官移植項目的紀錄。

「手術之後,最想要獨享一份排骨便當!」黃先生說,經過這一場大病之後,過去大吃大喝、大不了拉肚子心態,早就不敢再有了,只要一想到各種恐怖、一大堆的後遺症,現在包含生魚片沙拉等都不敢亂吃,天天依照醫師指示,在居家仔細紀錄及報告包括喝水量、排尿、體溫等各種數值,吃東西也只敢淺嘗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