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AI概念股過熱即將泡沫化嗎? 專家這樣說

聯博投信股票投資策略師李長風認爲,本週開跑的美股第二季財報季將是一個關鍵,倘若表現不如預期,或許會出現一些獲利了結的賣壓。不過,無論短期是否出現波動,聯博認爲AI是一個長期趨勢,相關產業鏈可望持續受惠,相對網路泡沫時期,現階段AI相關個股的漲勢似乎仍在萌芽階段,未來仍可望有所表現。

整體而言,科技股未來仍有表現機會,但李長風提醒投資人不宜盲目追逐今年評價已經快速擴張的題材,反而應關注評價相對合理、或因短期利空而修正的個股。面對潛在景氣放緩和評價停滯的風險,李長風建議投資人着眼於選股,找到在目前環境中具有穩定獲利能力、價格相對合理、營運具韌性的主題,這將成爲下半年選股的重點。

富達全球科技基金經理人(Hyun Ho Sohn)指出:人工智慧並非新鮮事,且早已廣泛應用於諸多領域,但ChatGPT和其他大型語言模型等嶄新科技,是AI發展的重大突破,促使投資人相信人工智慧將爲生活帶來重大變革,造就巨大的投資契機,這與90年代網路科技熱潮在某些層面上確有相似之處。

面對此熱潮,建議投資人應保持謹慎和理性。每家科技公司都在賣力展示其符合人工智慧的主題,部分企業更試圖利用人工智慧熱潮賺取短線收益,聚焦於短期內可吸引客戶的AI相關產品。事實上,目前企業不得不投資於人工智慧,以支持AI相關應用,但各企業能否藉由投資AI逐步提升收益,將於未來18個月見真章。

隨着人工智慧的發展,新應用程式應運而生,部分已可供使用,但部分仍屬實驗性質。鑑於企業的風險承受度較個人消費者爲低,企業所採用的人工智慧應用程式涉及較高的數據安全及監管風險,故專爲消費者設計的應用程式可望吸引更多早期使用者。評估人工智慧技術的真正需求需時間發酵,過程中可能伴隨着波動。

Hyun Ho Sohn表示,實際上,科技企業亦抱持謹慎態度,如軟體公司不時強調企業預算轉弱的潛在風險,投資人需留意個別企業的發展差異。網路科技公司前景相對樂觀,涉及個人電腦和智慧電話終端市場的企業也開始觀望下半年可能復甦的機會。數據中心正面臨需求兩極化,一方面人工智慧相關需求蓬勃增長,另一方面非人工智慧相關需求逐步放緩。鑑於科技產業已顯著反彈,目前富達對整體科技產業持審慎看法,但對長線看法維持正面。

部分投資人憂慮科技產業可能會重現類似2000年的泡沫化。Hyun Ho Sohn表示:儘管目前情況與當年確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關鍵差異。首先,目前市場對科技的需求較2000年多元化,當年的需求主要由新崛起的網路科技企業帶動,但由於互聯網發展速度較市場預期緩慢,以致出現供需不平衡的情況。反觀今日,消費者及企業的科技應用已十分廣泛,即使人工智慧的應用速度較預期慢,市場對資訊科技的需求也不會隨之消失。

其次,整體科技企業的商業模式也較過去穩健,例如可受惠於具經常性或黏性的訂閱模式收入。與2000年相比,消費者、企業和政府對科技的實際需求顯而易見,雖然過去12個月通膨持續爲整體市場造成壓力,但考慮到科技企業受惠於具持久性及結構性增長的終端需求,故較90年代末及2000年時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整體而言,目前種種利多因素皆爲科技產業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