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額醫材極端值怎麼來 健保署用「蘋果」舉例讓立委秒懂

差額醫材極端值怎麼來,健保署用「蘋果舉例讓立委秒懂。(圖/資料照/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由各大醫學會自行訂定的健保7大類醫材「極端值」9月1日上路,健保署接獲立委詢問電話時,將醫材品比喻爲蘋果,功能材質則爲品種,「委員助理說他完全懂了。」

健保署表示,醫材極端值不是訂上限,而是改以功能分類收份價格極端值進行管理,功能分類是高度專業共識,參考食藥覈准仿單及臨牀醫師使用進行討論而訂,非健保署自訂。

健保署舉蘋果爲例,進口輸入與國內種植,分別代表進口與國產醫材,而品種則代表不同功能及材質,至於甜度硬度口感,則爲附加價值

市面上常見的蘋果有五爪、富士青龍等品種,均有不同的市場價格。健保署舉例,就像五爪蘋果不會以富士或青龍蘋果價格來賣,消費者也不會以富士、青龍蘋果的價格來買。價格落差應該在一定的範圍,超過不合理,消費者也會質疑或要求賣便宜一點。

最後,健保署表示,一般人對蘋果的品種與價格有認知,但生病的人不會逛醫材市場,生了病也沒有力氣逛,解釋了也沒空慢慢了解,因此站在政府管理角度,纔會用功能類別進行極端值管理,與醫學會合作,協助醫院合理採購,確保病人生病時能夠選到合理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