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M衝擊212產品 多數未碳盤查

CBAM管制的248項產品項目中,我輸歐212項恐受衝擊,多數爲鋼鐵製品。(本報資料照片)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10月起試行。審計部示警,經濟部未掌握國內所有可能受CBAM影響的業者名單,多數尚未完成溫室氣體盤查,而碳排放量超過免費核配額部分,屆時須全數向歐盟購買CBAM憑證,恐影響溫室氣體管理基金之基金來源。

針對鋼鐵、水泥、化肥、鋁及電力等碳泄漏高風險產品項目,歐盟境外進口上述產品時,其碳排放量超過免費核配額部分就須購買「CBAM憑證(CBAM Certificates)」,使其價格得以反映歐盟境內碳定價,若進口商可提出已於第3國支付相對應碳價證明,就能減少須支付之碳價。

據經濟部統計,CBAM管制的248項產品項目中,我國輸往歐盟計有212項,大多以鋼鐵製品爲主,2022年度出口歐盟總值共計43億7565萬餘美元。

審計部決算報告指出,經濟部爲協助相關產業因應CBAM管制政策,雖已陸續輔導業者進行節能及減碳措施,但並未充分掌握國內所有可能受CBAM影響的業者名單,且經濟部目前輔導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的11家中小企業中,僅2家輸出CBAM管制產品至歐盟,多數受CBAM影響的業者,迄今尚未完成溫室氣體盤查。

另外,環境保護署將分階段徵收碳費,費率等尚待訂定相關子法,但初步規畫的碳費徵收對象僅包含289家大型排放源,審計部認爲,CBAM正式實施後,輸出CBAM管制產品項目至歐盟,但尚未經徵收碳費的業者,其碳排放量超逾免費核配額部分,須全數向歐盟購買CBAM憑證,恐影響溫室氣體管理基金之基金來源。

對此,環保署氣候變遷署籌備處主任蔡玲儀表示,碳費明年開始徵收,目前規畫首波徵收對象爲年排放2萬5000噸以上的事業單位,如中鋼等業者,雖然中小型業者不一定會達繳交碳費規模,但如小型業者購買中鋼生產的鋼鐵加工生產的製品,規畫會開具相關證明其已繳交過碳費,因此不致影響我國溫室氣體管理基金。